李 紅
數學的發(fā)展離不開數,我們對于數學最初、最直觀的認識就是數字.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萬物皆數”(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這里的數當時是指有理數),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數時,喜歡用沙灘上的小石子擺成不同的幾何圖形,于是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圖形數.
圖1
圖2
畢達哥拉斯發(fā)現,當小石子的數目是1,3,6,10,15,…時,小石子都能擺成正三角形,他把這些數叫做“三角形數”(如圖1);當小石子的數目是1,4,9,16,25,…時,都能擺成正方形,這些數叫做“正方形數”(如圖2).以此類推,還有長方形數、梯形數、五邊形數、六邊形數等等.
仔細觀察上面的圖形,不難發(fā)現圖形數有著很多有趣的規(guī)律:
三角形數是從1開始的一些連續(xù)自然數的和,如
正方形數是自然數n的平方n2,如
任意兩個相鄰的三角形數之和都是正方形數,如
古希臘人不僅研究了把點排列在平面上的圖形數,而且將其升級到了空間.如果把三角形數1,3,6,10,15,21,28,36,45,55,66,…“一層一層摞起來”,就可以形成“三棱錐數”1,4,10,20,35,56,84,120,…(如圖3);同樣,如果把正方形數1,4,9,16,25,36,49,64,81,100,…“一層一層摞起來”,就可以形成“四棱錐數”1,5,14,30,55,91,140,204,…(如圖3).其中已經體現出我們數列學習中的“數列求和”的韻味了.
圖3
圖4
圖形數把抽象的數與直觀的圖形巧妙地聯系起來,真是集數形寵愛于一身呀!利用這個特點可以推出許多重要公式.把1,4,9,16,25這5個連續(xù)的正方形數稍加變形,排成如圖5的“摩天樓形數”.如果在它的兩側各加上同樣的5個連續(xù)的正方形數,就會得到一個如圖6的“長方形數”.
圖5
圖6
推而廣之,就得到n個連續(xù)平方數的和的公式:.
圖形數用其生動直觀的圖形,替代了煩瑣的計算,演繹出許多重要公式,真是不可思議!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楊輝也曾用獨特的“中國式圖形數”方法得出了這個公式.下面,就讓我們重溫一下他的方法:
取3份12,22,32,…,n2個小立方體,分別把它們組成A,B,C三個階梯狀的四角錐形,再把它們拼成如D的模樣(如圖7,以n=4為例):
圖7
然后,把最上面突出的一層小立方體,從水平方向一半的位置橫切一刀,則每個突出的小立方體都被一分為二,再凹凸相對合在一起,正好鋪滿層,于是得到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長n+1、寬n,而高等于,體積是
因為這個立方體是由3份12,22,32,…,n2個小立方體拼成的,所以,于是得到連續(xù)平方數的和的公式:12+22+32+…+n2=.這與古希臘人用圖形數法得到的公式是一致的.楊輝所用的方法,更直觀、更容易理解,真稱得上是精彩絕倫!
我們用數形結合與合情推理的方法,妙趣橫生地得到了重要的公式,小伙伴們是不是“驚艷”于圖形數的神奇呢?圖形數的魅力,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