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瀅
(濱州傳媒集團濱州市人民廣播電臺,山東濱州,256600)
通過新聞采訪,記者能獲取更多的新聞素材。這要求記者使用一定的溝通技巧,從被采訪者那里獲取新聞信息,如詢問、傾聽被采訪者的意見,與被采訪者展開討論等。因此,記者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同時積累豐富的新聞采訪經(jīng)驗,這樣在實際采訪中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相應的采訪技巧,順利完成新聞采訪任務,提升新聞采訪工作的整體質(zhì)量。
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工作中的三大基本作用是收集信息、傳遞信息、加強社會輿論引導。收集信息特指開展采訪工作,確保新聞的真實性,記者應進入第一現(xiàn)場,與被采訪者進行面對面的談話與交流,捕捉核心信息,拍攝重要視頻與畫面。傳遞信息則是指記者應該將所收集的重要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遞出去,使新聞節(jié)目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另外,新聞記者理應認真完成新聞評論寫作工作,用綜合分析法就事論理、就實論虛,發(fā)揮社會輿論引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作用,宣傳政府政策方針,增強新聞評語的說服力。
目前,新聞采訪工作面臨著三大問題,即部分采訪對象對新聞采訪工作有所顧慮,語言表述能力有限,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升。首先,部分采訪對象因為特色身份、個人隱私或者其他原因等都不愿意接受采訪。例如,在我國廣泛流傳的經(jīng)典民歌《三十里鋪》的人物原型王鳳英老人從2004年開始就不愿意接受采訪,她聲稱自己帶上了沉重的名譽“枷鎖”,想要采訪她的新聞記者剛進村就被其家人拒之門外。有關(guān)《三十里鋪》的任何一次采訪都會引起她的兒孫輩們本能的憤怒而不歡而散,導致采訪失敗。直到2017年3月18日,央視記者才成功完成了采訪工作。其次,部分采訪對象因為文憑較低或者不善于言辭等,無法正面回答記者所提出的問題,甚至出現(xiàn)答非所問現(xiàn)象,記者很難從他們的言語中提煉重點信息,也難以展示被采訪對象的亮點。除此之外,部分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升。保持新聞采訪中的良好溝通,記者應逐步深入采訪對象的內(nèi)心,禮貌、平等地對待采訪對象,有條理地提問題。但是,部分記者過于急躁,喜歡開門見山地詢問問題,這樣難免會觸及采訪對象的敏感心理,不利于新聞采訪工作順利開展。
在采訪之前,記者應該對新聞采編主題和采訪對象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做好準備工作,設(shè)計獨特、新穎而真實的新聞主題,擬定采訪提綱,編輯預案,設(shè)想采訪過程中的突發(fā)問題,并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此外,記者要全面了解采訪對象的背景資料、興趣愛好及生活習慣等,這樣有助于消除采訪對象與新聞采訪工作的隔閡,營造輕松、愉悅的采訪氣氛。
新聞記者需要結(jié)合采訪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采訪,既讓被采訪者迅速理解問題,同時也要把問題表述清楚,幫助觀眾迅速掌握現(xiàn)場情況。這樣不僅能提升采訪質(zhì)量,同時還能提升采訪效果。因此,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的提問要盡量使用短句,讓被采訪者能充分理解并回答問題,同時,記者要對被采訪者的回答做好記錄。在問題記錄中,要確保問題的準確性,只有采訪資料足夠詳細、準確,才能提升新聞采訪質(zhì)量,吸引更多的觀眾。
在采訪之前,新聞記者應該設(shè)計深度問題,揭露事件本質(zhì)。在采訪過程中,采訪對象是主體,新聞記者是引導者,需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而要想突出自身的引導價值,新聞記者就必須設(shè)計深度問題,挖掘新聞事件的本質(zhì)。觀眾在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想要對事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新聞記者應該站在觀眾的角度,思索觀眾想要聽到的答案。同時,新聞記者應該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冰冷的語言只會讓受訪者生畏,讓觀眾厭煩。為了獲得觀眾和采訪對象的信賴,記者要謙遜有禮,態(tài)度溫和。
編輯新聞評論,記者首先要明確新聞評論寫作的主題是什么,因為主題是新聞評論寫作的頭道工序,所以抓好主題才能確保評論寫作具有針對性和廣泛吸引力。新聞評論決定了新聞的價值取向和發(fā)展命脈,很多新聞評論為了滿足大眾的審美和需求,在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但是為了盲目創(chuàng)新,會虛造新聞事實來博取觀眾的眼球,與社會主義主流思想價值背道而馳。所以評論選題應該保持與黨和人民的高度統(tǒng)一,將黨的政治理念傳播給社會民眾,將人民的心聲反饋給黨。在評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可以寫作:中國共產(chǎn)黨十八大中明確指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涵。一方面,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于國家軟實力的全面提升以及打造全新的文化大國的目標做出的正確準備與部署。另一方面,從細節(jié)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體系的傳承、補充以及完善發(fā)展。這樣有助于培育人民群眾堅定的思想政治立場,強化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修養(yǎng)。甘肅省廣播電臺就在采編和播報黨政新聞的同時設(shè)置了“每周評論”和“本臺評論”,使人民群眾更加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理念,傾聽群眾心聲和意見,并引導人民群眾配合當?shù)卣龊靡磺泄ぷ鳌?/p>
綜上所述,新聞采訪是廣播電視節(jié)目錄制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是廣播電視新聞真實性的重要保證。因此,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一定要重視靈活運用自身掌握的專業(yè)技能。提升新聞采訪工作質(zhì)量,確保新聞節(jié)目的實效性和社會性,新聞記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語言溝通能力,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堅持因人而異的采訪原則,緊抓新聞采訪的核心。
[1]薛涵威.電視新聞采訪中記者型主持人提問的方法與技巧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 2016, (5): 178.
[2]李琳.視覺文化傳播時代的“看”與視覺思維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 (3).
[3]李琳.視覺文化傳播時代的“看”與視覺思維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2012, (3).
[4]廖聲武.主持人采訪要精心研究采訪對象[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
[5]汪蕾.淺談電視新聞采訪[J].青年記者, 2008, (1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