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偉
(新疆有色金屬研究所 烏魯木齊 830026)
新疆某銅鎳礦自建礦以來,銅鎳精礦互含一直較高,造成資源浪費。為了有效利用資源對該礦礦石進行了降低精礦銅鎳互含的實驗研究,即降低銅精礦中鎳品位與鎳精礦中銅品位。對此,礦山一直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為此,該試驗研究重點是降低精礦銅鎳互含,試驗以銅鎳混合精礦為研究對象。
本次試驗研究的礦樣綜合樣分析結(jié)果Cu 3.90%,Ni6.34%,工藝礦物學(xué)研究表明,該鎳礦物主要為鎳黃鐵礦,其次為紫硫鎳礦;銅礦物主要為黃銅礦,偶見銅藍;其它金屬硫化礦物主要為磁黃鐵礦,其次為黃鐵礦、白鐵礦、毒砂、閃鋅礦、方鉛礦等;金屬氧化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其次為鉻鐵礦、鈦鐵礦、金紅石。脈石礦物主要為滑石、綠泥石、角閃石,其次為白云石、菱鎂礦、斜長石、蛇紋石,另外還可見少量輝石、黑云母、石英、榍石、磷灰石、鉻尖晶石等。
黃銅礦及鎳礦物集合體的嵌布粒度均不均勻,粗、中、細粒均有較高分布,微粒級的分布率相對較低。磨礦過程中黃銅礦及鎳礦物集合體易單體解離,而且鎳黃鐵礦、紫硫鎳礦解理發(fā)育,防止過磨,影響其浮選回收效果。總體而言,礦石中鎳礦物集合體及黃銅礦的嵌布粒度較粗,共生關(guān)系較為簡單,滑石、綠泥石等易泥化脈石礦物含量很高。因此選取合適的磨礦細度,保證目的礦物盡量單體解離而又不過磨很關(guān)鍵?;旌暇V主要元素分析結(jié)果如下:
表1 混合精礦主要元素分析結(jié)果 %
根據(jù)銅、鎳礦物共生關(guān)系密切,且嵌布粒度粗細不均的特點,對混合精礦進行再磨,再磨后銅、鎳礦物既要單體解離,又要避免鎳礦物過磨,造成鎳精礦過濾脫水困難、細粒鎳礦物流失,而且盡可能減少再磨礦量,降低成本?;谶@幾點考慮,進行再磨流程試驗。再磨試驗結(jié)果見圖1。
圖1
綜合考慮,混合精礦再磨12分鐘各項指標(biāo)均較好,磨礦細度為-200目占89.67%。
磨礦細度對銅鎳分離影響較大,需選擇適宜的磨礦細度,使銅、鎳礦物單體解離,又不過磨。磨礦細度試驗結(jié)果見圖1。
從圖1可知,磨礦細度對回收率影響較大。磨礦細度-200目達到90%時,銅、鎳回收率均達到最高;細度超過90%時,銅因過磨而回收率下降。
強效抑制劑JS對鎳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試驗采用JS加強對鎳的抑制,降低兩精礦銅鎳互含,達到銅鎳分離的目的。銅、鎳回收率及品位見圖2。
圖2
為了進一步驗證該試驗的可行性,在條件試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閉路試驗,試驗流程見圖3。
圖3 閉路試驗流程
表2 實驗與現(xiàn)場結(jié)果對比
⑴試驗采用強效抑制劑JS抑制鎳,纖維素分散礦泥,減少精礦銅鎳互相夾帶;粗銅精礦一次精選后再磨,銅、鎳礦物既能單體解離,又避免鎳過磨,使銅鎳分離,降低互含,達到提高回收率的目的。
⑵試驗指標(biāo)理想,與現(xiàn)場指標(biāo)相比,銅回收率提高2.01%,鎳回收率提高3.71%。
⑶再磨礦量少、成本低,而且避免了鎳礦物因過磨而造成的鎳精礦過濾脫水困難、細粒鎳流失等問題。
⑷試驗選擇的流程簡單,易于實施,為礦方降低精礦銅鎳互含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