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倩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天津 301900)
通信傳輸線路指的是通信網中鏈接各節(jié)點的線路,也是承載人們溝通交流的橋梁。通信運輸線路主要通過電纜和光纜這兩種方式搭建完成。因此,在進行通信傳輸路線的設計和施工中,要妥善處理好這兩種電線傳輸設備。對于提升通信的質量性和流暢性,則要統籌兼顧諸多方面的要素,依據通信傳輸線路設計的行業(yè)規(guī)定和標準,保障通信傳輸線路的施工工作能夠圓滿完成。
當今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各國間的競爭愈發(fā)激烈,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大國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而通信運輸線路作為國際間交流的媒介,國家必然要加強通信運輸線路的建設。通信運輸線路要堅持依據國家對通信行業(yè)的相關要求進行設計,才能符合我國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通信技術標準。資源節(jié)約是通信運輸線路的基礎要求。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優(yōu)化技術從而減輕施工成本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注意對環(huán)境的保護。在設計線路時,還需要重點考量線路的安全性,通過將不同優(yōu)勢的設計方案進行對比,采納其中最理想的通信傳輸線路方案并加以實施[1]。
對于我國而言,通信運輸網絡覆蓋率雖然高,但偏遠地區(qū)仍需要進一步改善通信傳輸網的現狀。偏遠地區(qū)往往都經濟發(fā)展落后,且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對架設通信傳輸網桿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因此在設計通訊路線前,要充分考察當地地形狀況,全面勘測桿路走向,盡量避開危險路段,保證桿路路線走向清晰,選擇出最合理的通信傳輸網桿的最佳線路。合理規(guī)劃桿路線路可以降低潛在的施工風險,減少了施工成本。桿路設計中還需注意靠近公路設計,這有利于工程材料的運輸,且后期維修方便。在桿路設計過程中應該針對施工環(huán)境設計方案,測量當地地形后,規(guī)劃好網桿架設點,同時進行模擬施工,找出施工存在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措施,以避免實際施工中出現的問題。而模擬情況符合現實情況的前提是在測量中務必要做到精確。網桿的標準高度通常是8米,地勢的高低影響網桿在實際應用的高度。地勢高時網桿相對低些,即選擇6米桿;地勢低時網稈也就相對高些,則選用10米桿,所以設計中需要精準的測量出施工地區(qū)的地勢傾斜程度。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則反映了該地區(qū)的通信運輸負荷,在考察活動中可通過特制的壓力表了解當地的通信運輸量,以防止設計出的運輸線路負荷過大影響運輸質量。而當地的天氣也是考察活動的重點觀測對象,網桿的傾斜要按照氣候情況進行確定,惡劣的天氣環(huán)境會破壞通信傳輸線路的正常傳輸。
通信傳輸架桿質量的保證通信運輸線路施工基礎。因此在選用水泥架桿時,要從桿路的負荷能力、當地的氣候條件、架桿所處的土壤性質等因素進行考量選擇。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程技術有了新發(fā)展,對通信傳輸線路的施工也提出了新標準,在通信傳輸線路的施工中更加注重工程材質的選擇以及工程的合理性。而水泥架桿高度主要分為:6米、8米、10米,在架設時注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以選擇合適的不同高度的架桿。如果出現通訊傳輸線路與電力線路同桿架設的情況時,要特別注意把握這兩種線路間的距離,防止出現距離過密或過疏的現象。而通訊傳輸架桿的埋藏深度同樣是通訊運輸線路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埋藏深度受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影響,需要通過實際測量情況決定埋藏的深度。如在高海拔地區(qū)施工時,受大風的影響,埋藏深度就需要加深,以免架桿被刮倒而影響施工進度以及施工人員的安全;而一般條件下,8米架桿往往埋在1.3米的圓形深坑,10米架桿埋在1.5米的圓形深坑中,終端桿、轉角桿等負荷能力強的大型架桿需要埋深1.6米,巖石處埋深0.8米,并利用水泥筒或石塊堆積進行工程加固[2]。
為了保證在雨雪天氣通信傳輸不受影響,就要通過架空桿路拉線的方式應對,這樣可以有效保持桿路的內外力相平衡。通信傳輸架桿安裝的拉線,通常采用的是7股/2.6毫米規(guī)格的鍍鋅鋼絞線,埋深地錨時深度需超過1.5米。在風力較大的地區(qū),還需要安裝防風裝置。最常用的防風裝置就是“人字防風拉”,而為了裝置的作用能有效發(fā)揮,要特別注意傾斜角度。一般情況下拉線與桿路的夾角為45°,在地形受限的情況下夾角也必須要大于30°,以此來穩(wěn)定桿路。
傳輸線路光纜的敷設是線路施工中最關鍵的步驟,有助于縮短施工周期和節(jié)約建設資金。光纜敷設就是用光纜掛鉤將光纜懸掛在光纜吊線上,對于懸掛距離也有掌握相關的準則。一般條件下光纜需距離地面6米以上,且不能少于6米,線路在途經公路、鐵路等交通樞紐時,光纜與地面距離不能少于7.5米。吊線安裝則可以使光纜外部保護層不受損壞,吊線安裝主要通過滑輪牽引的方式實施,在光纜盤的始端和終端分別安裝導向索和導線滑輪,并在電桿的對應位置配備一個大號滑輪,在吊線每隔20米至30米距離的位置處裝置一個引導滑輪。裝置引導滑輪的過程中,可利用牽引機在端頭處牽引,順勢將牽引繩穿入到引導滑輪中。牽引完光纖后,另一端用光纜掛鉤將光纜懸掛在吊線上,再去下方導引滑輪。為了增強吊線的抗拉性能,轉角桿可以采取背向固定的方式。如果電力線路與傳輸線路鋪設在一起時,要保證電力線路與傳輸線路的距離在2米以上,同時要注意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飛線[3]。
設置接地保護是為防止通信傳輸線路在雷雨天氣中出現事故。在架空線路中,可以用拉線設置接線保護,具體步驟是將拉線的一端壓入到水泥桿拉線箍內并用螺母緊固在拉線抱箍的栓釘上,另一端要高出桿頂10厘米以上,并用4毫米的鍍鋅鋼絞線將其固定在線路架桿上。
隨著我國的信息化發(fā)展加快,通信傳輸線路的設計和施工顯得愈發(fā)重要。通信運輸線路在設計和施工中都需要注意結合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經濟因素等進行參考規(guī)劃。通信線路施工單位也應提高通信施工人員的業(yè)務能力,為建設我國高速全面通信傳輸線路作出貢獻。
[1]張新宇.通信傳輸線路的質量控制策略分析[J].中國新通信,中國新通信,2016,(22):2.
[2]朱永全.基于通信傳輸線路的設計及施工問題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8):86.
[3]金曉明.淺析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線路的施工技術及問題[J].中國新通信,2016,(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