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碳出行的理念、共享經濟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公共交通系統(tǒng)不完善與互聯(lián)網的模式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共享出行模式。共享單車為用戶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完善了共同交通體系,但同時也衍生了一些社會問題。本文在電商案例分析課程中,以OFO小黃車為例,探討目前共享單車行業(yè)情況。
關鍵詞:案例分析課程;共享單車;低碳出行;盈利模式;OFO小黃車
電子商務發(fā)展日新月異,作為教師也必須跟隨時代的步伐,為學生傳遞最新的專業(yè)知識。在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電子商務專業(yè)課程系列中,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程主要是分析、比較,研究各種電子商務模式中成功的和失敗的管理經驗。本文以社會熱點共享單車模式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深入地理解電子商務模式的基本原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備適應未來電子商務領域工作的知識結構。
一、背景分析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大幅提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逐漸完善的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網絡,但現(xiàn)實中存在不少站點覆蓋不足的地區(qū),缺乏足夠的接駁交通保障,導致“最后一公里”的突出問題。網約車的出現(xiàn)雖豐富了居民的出行方式,但仍未解決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點。政府公共自行車運營自 2011年開始,國內已在 50 多個大中城市提供了公共自行車服務,緩解了部分城市交通堵塞,可公共自行車項目受限于投放的網點,實質上無法補充公共交通網絡。同期摩拜單車、OFO共享單車等共享單車平臺以無樁自行車切入市場空白點,受到用戶青睞。
二、共享單車的發(fā)展概述
(一)共享經濟概述
共享經濟的概念強調的是大量閑置資源的相互流通,整合零散、分散的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促進社會資源配置優(yōu)化的新型商業(yè)模式。目前共享經濟主要分為三種運營模式:一是出租使用權;二是置換所有權;三是提供服務。共享經濟最初的交通出行,現(xiàn)已迅速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多個領域,按照領域類目分,包括服裝租賃的美麗租、衣二三等;住宿領域的螞蟻短租等;交通領域有滴滴、曹操專車等;知識技能領域的豬八戒、知乎等;共享家政服務領域的愛大廚、回家吃飯、58保潔等。
(二)共享出行的發(fā)展
共享出行本質包括服務共享和硬件共享兩大類,服務共享包括綜合打車、拼車和代駕等,硬件共享包括租車、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單車與傳統(tǒng)有樁自行車的運營模式相比,共享單車顯得更為便利化、智能化。通過手機鏈接電商平臺注冊使用,繳納押金從 99 元至 299 元不等,用手機掃描車身二維碼便可開鎖使用單車,單車費用標準是每半小時0.3元至1元。共享單車外觀辨析度高,隨停隨放的便利出行,迅速成為城市用戶的新寵。
三、共享單車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市場規(guī)模
根據(jù)獵豹全球智庫2017年3月發(fā)布的《共享單車全球發(fā)展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共享單車用戶規(guī)模已達2.27億;此時2017年全球共享單車行業(yè)融資額已超60億人民幣億美元,其中,OFO單車與摩拜單車均已完成 D輪融資; 投資方包括騰訊、小米、經緯中國等具有影響力的企業(yè)的身影。共享單車行業(yè)內的競爭者約有30多家企,但隨著共享單車行業(yè)競爭加劇,資金實力較弱、綜合實力弱的中小企業(yè),在2017年開始面臨資金鏈壓力,造成經營不良的企業(yè)逐漸退出市場。其中町町單車成為最快速消亡的共享單車企業(yè),僅存活了8個月,因無法退還用戶的元押金,資金鏈斷裂,最終導致破產。就目前來看,行業(yè)競爭者可分為 OFO單車、摩拜單車和其他共享單車企業(yè),兩級分化嚴重。
(二)用戶分析
相比市政單車受中老年青睞,年輕用戶更熱衷新興共享單車模式,共享單車人群城市分布中,新興共享單車以一線城市用戶為主,市政單車在二三線滲透更深。共享單車典型用戶畫像,共享單車用戶以中高等收入且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中青年男性為主;以性別分布,男性用戶占據(jù)了65.7%,女性占34.3%;以年齡分布,用戶集中在26-35歲之間,占65.0%,36-45歲及25歲以下用戶各占21.0%;以收入情況分布,月收入在8001-10000元間的占33.2%,其次月收入10001-20000元的用戶,占23.0%;以收入情況分布,用戶整體學歷偏高,本科學歷占71.7%,其他學歷占據(jù)28.3%。
(三)盈利模式
共享單車盈利本質是通過提供“分時租賃+押金”模式,以收押金為主回收資金,實現(xiàn)現(xiàn)金流并進行擴張。共享單車盈利層次分為金字塔的四個層次,底層為車輛生產制造成本,單車造價成本高,在成本比例中占據(jù)最高。倒數(shù)第二層為車輛的運營維修成本,因為無樁單車模式,所有車輛分布凌亂,對技術及人工的成本較高。倒數(shù)第三層為車輛盜損成本,共享變?yōu)樗接谢皢诬噽阂鈸p壞尤為嚴重。金字塔的頂層為盈利,盈利包括單車每天分時租賃的5至10元收入,但共享單車最主要的盈利來源并不局限“分時租賃+押金”,還有廣告收入。
四、中國共享單車企業(yè)案例研究
(一)OFO單車發(fā)展起源
OFO共享單車創(chuàng)立于2014年12月,“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首創(chuàng)了無樁單車共享的模式,OFO最初的定位是以校園中心,為高校學生群體提供校園為中心的短途往返,其次是大城市的上班族白領。在2015年9月,OFO第一次試投放在北京大學校區(qū),并獲得了大批師生的支持。自2015年6月啟動以來,0F0已在全球連接了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超3200萬,為全球2億用戶提供了超40億次高效便捷、綠色低碳的出行服務,共計減少碳排放超216萬噸,減少了103.5萬噸PM2.5排放。OFO也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共享單車平臺。
(二)OFO單車優(yōu)點
OFO小黃車是全球最早小黃無樁共享單車出行平臺。用戶只需在OFO官方App、支付寶小程序、微信服務號和微信小程序輸入車牌號或掃碼,即可解鎖用車,隨取隨用,隨時隨地。
1.資金雄厚
OFO從2014年創(chuàng)立之年,就獲得了天使投資150萬元人民幣,根據(jù)公開信息顯示,OFO迄今為止已完成11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經緯中國、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滴滴等國內本土機構投資人,自成立以來總融資額超過22億美金。通過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市場,以高速的擴張速度,占據(jù)了預計共投放400萬量小黃車。在2016年12月,實現(xiàn)了日訂單量突破150萬,成為全國第8個日訂單達到百萬量級的平臺,同時也是共享單車行業(yè)第一個訂單超百萬的企業(yè),目前OFO日訂單超3200萬,處于行業(yè)領先水平。
2.營銷傳播-品牌IP化
共享單車資本的助推和用戶的簇擁下迅速陷入了商業(yè)混戰(zhàn),OFO果斷地選擇了“品牌IP化”的道路。首先是品牌識別強化,從OFO共享單車到OFO小黃車的轉變。OFO通過賦予色彩以內容與情感,在跨界合作伙伴的選擇上也專注于同其他的黃色品牌元素進行撞擊與合作。2017年OFO拿下了小黃人跨品牌的全面合作,依托小黃人《神偷奶爸3》的國內公映,為小黃人量身定制了一套“我們黃在一起”營銷方案。后期OFO制作了一支“小黃人教你安全騎行”的主題視頻,利用分眾渠道進行了全面宣傳,整個活動期間,OFO在網上得到了接近11個億用戶曝光,KOL主動參與帶來的閱讀總量也高達230萬。
五、共享單車面臨的問題
(一)共享單車占用公共資源
共享單車無疑為用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痛點。然而,伴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和資本家的投入,共享單車的數(shù)量逐漸攀升,各類亂停亂放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不僅妨礙了交通,混亂市容市貌,更是在多個城市形成了單車圍城的現(xiàn)象。雖然共享單車企業(yè)多次倡導文明用車,但依然難以杜絕違章停放的現(xiàn)象。
(二)缺少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
共享經濟仍然屬于新興行業(yè),行業(yè)門檻較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支撐,容易給交易平臺和用戶帶來財產及安全的隱患。首先是未滿12歲兒童騎行共性單車,由于企業(yè)并無說明兒童不得騎行共享單車,且缺少家長的管控,以致頻頻發(fā)生兒童騎行事故。而后在2017年8月,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和規(guī)范互聯(lián)網租賃自行車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新規(guī)全面規(guī)定了共享單車各個方面遇到的問題,且明確規(guī)定禁止向未滿12歲兒童提供服務。但依然隨處可見未滿12歲的兒童騎行單車,缺少相關的懲罰機制。政府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完善共享單車服務體系,規(guī)范共享單車運營及使用行為,共享單車企業(yè)需研發(fā)完善單車管理機制,防范未成年人騎車問題,普及單車使用常識,加強引導用戶教育。
(三)“資金池”的隱患
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夏季中國共享單車品牌活躍用戶占中,OFO小黃車以 53.9%共享單車活躍用戶占比領先,摩拜居于次位,活躍用戶占比34.0%。用戶高達2億,與龐大的用戶規(guī)模相對應的是巨額押金,OFO每位用戶繳納的押金為99元,僅OFO單車押金就超過198億元,且隨著資本家的加入,共享單車的規(guī)模不斷擴張,接踵而來的“資金池”問題不可忽視?!百Y金池”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一,大部分用戶在使用單車后不會立刻發(fā)起退還押金,共享單車企業(yè)手中掌握大額資金,且無專門的金融部門對其進行監(jiān)管,沉淀的資金過多就可能造成“變相募集或占有資金”的嫌疑;其二,并不是所有的共享單車企業(yè)都可以在這場 “角逐”中存活下來,如果企業(yè)將收取的押金進行資金匯集和錯配,甚至挪作他用,一旦發(fā)生投資失敗或 無法及時抽回資金等情況,企業(yè)就會喪失退還押金的能力,那么用戶就可能面臨押金無法退回的情況。
結束語:
共享經濟條件下供需雙方不是完成實體物品或服務的購買,而是為供需雙方建立了短期的租賃關系,共享經濟平臺整合資源,當用戶有需求時,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簡化了傳統(tǒng)交易繁瑣的過程,提高了服務的時效性。共享經濟模式是消費者需求方和供應方的結合,是經濟水平和科技發(fā)展、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品,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方方面面,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生活模式,提高資源的效率,但同時也需要政府、社會、消費者的共同管理,走出持續(xù)發(fā)展道路。
參考文獻:
[1]2016年中國互聯(lián)網 “共享經濟”研究報告,2016 China Internet “Sharing Economy” Research Report 20161102
[2]iResearch Inc.中國共享經濟行業(yè)及用戶研究報告2017.8
[3]OFO官網
[4]肖堅,共享單車的運營定價與市場監(jiān)管[J].改革前沿,2017—10—003
作者簡介:
劉燕妮,廣東省民政職業(yè)技術學校 電子商務助理講師 本科 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