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松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138-01
摘要 在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后,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中“共同富?!钡睦碚摓榛A,提出了“精準扶貧”思想,其目的是對貧困群體給予精準幫助,進而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身脫貧以及致富的路徑,并朝著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不斷前進。因此,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思想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習近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扶貧思想
新時代背景下,“輸血式”、“灌水式”等等傳統(tǒng)扶貧模式已經無法當前需求,扶貧精準化、精細化是必然的趨勢,只有有效實施精準扶貧,才能幫助貧困群體真正脫貧以及致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要全面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準扶貧思想經過不斷的實踐與完善,逐漸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理論,本文著重從精準扶貧的責任體系、工作體系以及政策體系三個方面對其進行解讀。
一、“精準扶貧”責任體系
龐大與繁重是精準扶貧工作最大的特征,這就意味著必須要精準責任,并且要建立嚴密的責任體系,有著明確的目標與嚴格的考核體制,才能有序開展精準扶貧任務,且達到預期的目標。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樹立精準扶貧的使命觀,且構建一套能夠層層落實責任的體系。在精準扶貧使命感樹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政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須要樹立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其關于精準扶貧的相關事務應該做到親力親為。地方黨政干部一把手,即責任第一人,必須將精力全部放在脫貧攻堅工作上。精準扶貧工作必須嚴格按照中央部署、省總負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五位一體”的責任體系,即責任要明確清晰,各個機構要各司其職,且形成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責任體系的具體內容包括:精準扶貧方針由中央負責統(tǒng)籌與制定;建立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大數(shù)據(jù)平臺;建立扶貧資金增長機制;由省級全面負責對財政支出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加強扶貧資金的管理與使用;由市級全面負責并協(xié)調跨區(qū)域扶貧項目;由縣級全面負責制定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具體計劃,并結合各個鄉(xiāng)、村的實際情況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對貧困人口相關信息實現(xiàn)動態(tài)把握。
二、“精準扶貧”工作體系
(一)重在精準
在精準扶貧思想中,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了“精準”的重要性,他認為:扶貧是否精準將決定扶貧的最終成果。因此,各個地區(qū)應當做到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精準安排扶貧項目、精準使用扶貧資金,確保每一項政策、措施能夠精準到戶。為了確保精準扶貧目標不偏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識別”,即要找準、瞄準扶貧對象;還提出了“精準幫扶”,即根據(jù)貧困對象的致貧原因有針對性的實施幫扶措施同時,也提出了“動態(tài)管理”,即根據(jù)扶貧對象的需求以及變化,對扶貧措施進行調整,力求能夠動態(tài)跟蹤每一位扶貧對象;為能夠及時把握精準扶貧實施之后的具體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精準考核”,以確保精準扶貧工作能夠有序開展??傮w來講,習近平總書記在精準扶貧思想上主張“抓重點、解難點”,要求各級黨政干部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在精準政策出實招、奇招。
(二)扶在點上
“區(qū)域瞄準”是我國一貫采用的扶貧模式,但是并沒有精準到戶。這種“大水漫灌”的模式難以找到致貧的具體原因,也就難以真正解決問題,而且工作量巨大,工作效率很低。進入新時代之后,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倘若要真正提升扶貧質量,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那么必須要確保扶貧項目、扶貧資金能夠用到“點”上。精準扶貧思想指出扶貧的最終目標是讓廣大貧困群主真正得到實惠,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精準扶貧一定要找準“窮根”,扶在“點上”。
(三)因地制宜
通過精準識別之后,能夠找準貧困戶的致貧原因。之后,則根據(jù)貧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幫助扶貧對象實現(xiàn)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要做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將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甚至要把“養(yǎng)什么”、“種什么”、“從哪里可以實現(xiàn)增收”等等環(huán)節(jié)想清楚、想明白。針對不同貧困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一批”的脫貧措施,主要目標是對“脫貧最后一公里”進行有效的解決,針對問題提出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措施。堅持因地制宜扶貧理念,通過扶持生產、發(fā)展生產安置一批貧困戶,通過異地搬遷安置一批貧困戶,通過生態(tài)保護措施幫助一批貧困戶脫貧,通過教育引導方式幫助脫貧戶立志等等。
三、“精準扶貧”政策體系
精準扶貧相關政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社會力量參與以及救助政策、教育引導幫助政策、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等眾多領域的公共政策。經過不斷的實踐與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政策證詞?!熬珳史鲐殹闭唧w系涉及到產業(yè)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就業(yè)扶貧、教育扶貧、資產收益扶貧五個基本方面。在推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統(tǒng)一協(xié)調、上下聯(lián)動的政策才能將更多的資源引向到貧困區(qū)域,為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準扶貧思想是當代扶貧工作行動的基本準則,更是實現(xiàn)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保障。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所制定的相關政策以及措施逐漸落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精準扶貧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的全力支持,才能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