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jié)合實例導(dǎo)入,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初步認識
在展開生命教育的開始階段,語文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生命”,當學生對“生命”的概念明白的時候,會為接下來的施展“生命”教育樹立良好的開端。在魯教版初中教材涉及到“生命”話題的文章中,《再塑生命》是一篇比較好的素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這篇文章對學生施展生命教育,引起學生的深思,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階段,筆者首先給學生們設(shè)立了幾個問題:
片段一:
師:(可結(jié)合合肥某一中學學生自殺的例子):同學們,對于學生這樣的舉動,你們有什么看法。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生1:我覺得這個學生太自私了,生命雖然是自己的,但同時也是父母給予的,從這個意義上,生命也是屬于父母的,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權(quán)利隨意剝奪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生2:無論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過想辦法解決的,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師:你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很好。那么我們做個假設(shè),如果將你們放置于一個陌生的森林里,你手里有武器,但是你很餓,渾身沒力氣了,這時候如果猛獸出現(xiàn)了,你會怎么做呢?
生1:爬到樹上等待有人救援。
生2:拼了全力跑出去。
師:你們太棒了,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竟表現(xiàn)得如此淡定和從容,老師真心為你們感到高興。你們比新聞中的那個學生勇敢多了,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事。
師(總結(jié)):生命之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每個人的生命無法復(fù)制,也不會重新再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能隨意剪切、揮霍或踐踏自己的生命。今天我們來學一篇關(guān)于在絕境中重生的美文——《再塑生命》。
二、尊重主體,讓學生挖掘題材中的生命意識
在施展“生命”教育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深入地思考、探索,才能真正實現(xiàn)“生命”的教育意義。《再塑生命》的美妙之處在于通篇通過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我”對“生命”的認識、升華。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積極挖掘教材中所體現(xiàn)出的意志與堅強、任性與堅持。
片段二:大家仔細閱讀一遍課文,看看文章中的“我”經(jīng)歷了人生哪方面的打擊?
生1:海倫·凱勒的生命維持正常狀態(tài)僅僅為19個月,一場疾病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在看、聽、說三方面的能力徹底喪失,她的生命也由此變得暗淡與殘缺。
師:(總結(jié)海倫·凱勒艱難的求生過程)
師:在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凱勒逐漸從灰暗的生活中走出來,甚至比常人都變得更堅強,那么,文中講述的哪些瞬間感動了你?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一組:莎莉文老師把“我”引到大自然中,感受陽光雨露、感受鳥語花香、感受樹木形狀、感受草長鷹飛……文中的“我明白了”“我懂得了”“我了解的”等句子可以看出“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大自然并不總是那么慈愛可親”,由感知產(chǎn)生進一步的思維,說明莎莉文老師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
二組:除了教給“我”學習文字、感受自然外,老師的愛是讓“我”變得堅強的主要原因,兩次送“我”禮物,托“我”上樹,回家拿飯,暴風雨中及時趕到等等,這些生活中隨時可見、隨手可及的愛,更重要的是那次回家拿飯,讓“我”經(jīng)歷人生風云突變的瞬間,更是讓“我”明白,生活中隨時有暴風雨,但只要自己足夠淡定、足夠堅強,我們會熬過艱難的歲月、迎來曙光的到來。
師:每個小組總結(jié)得都很到位。海倫·凱勒的故事觸動我們的地方很多,我們通過全文不難看出,即便人生如此不完美、不順利,她依然沒有放棄自我,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了自我,走向了成功。
師: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剛開始舉的那個新聞案例,大家結(jié)合新聞中的學生事件和文章中的海倫·凱勒經(jīng)歷,你們有哪些感觸呢?
生1: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想一想海倫.凱勒的遭遇,也許和她一比,我們要幸福得多,所以,我們要做好迎接挑戰(zhàn)的準備。
生2:我們現(xiàn)在很多同學都在衣食無憂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過著“溫室”般的生活,所以一旦遭遇人生的變故,多數(shù)人經(jīng)不起生活中的打擊。所以,我建議大家都要學著盡早獨立,這樣才能在將來的生活中做到以不變迎萬變,有備無患。
師:大家的表現(xiàn)太棒了。老師為你們的精彩觀點表示由衷的高興。
生命教育的核心不是生搬硬套給學生灌輸大量的道理,而是要用生動的課堂帶動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獨立思考或通過互動的形式,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與唯一,自覺地樹立堅強的意志、生命的意識,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趙星,山東煙臺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