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怡然
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這個時候你會按照從眾心理選擇隨波逐流,還是選擇與眾不同,情愿眾人皆醉我獨醒?
或許《擺渡人》會給你想要的答案,在這本書中講述一個關(guān)于“二戰(zhàn)”的德國士兵的故事。擺渡人崔斯坦覺得,這是他遇到的最可敬、最高貴的靈魂。迪倫很不解,在她心里,德國士兵就是惡魔。但是她仍然安靜地聽崔斯坦的講述。這名德國士兵被分到集中營,負責(zé)看管猶太人,他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士兵毆打、凌辱猶太人,卻無能為力。一天,他的長官命令他殺一個老人。那個老人只是在摔倒時,不小心蹭了一下這位長官。他不愿意殺人,跟長官吵起來,最終,長官先殺了老人,然后,把他也槍斃了。故事講完了,迪倫也從最初的厭惡化為同情和欽佩。有些路注定要孤獨地走下去,注定要與熱鬧和喧囂漸行漸遠,即使要用生命去捍衛(wèi),也在所不惜。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里提出人格的三個層面: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與生俱來,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意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私欲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它遵循現(xiàn)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人格結(jié)構(gòu)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于人格結(jié)構(gòu)中的道德部分。它是人格結(jié)構(gòu)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然而很少人能夠像那個被長官殺掉的德國士兵存在著強烈的道德感,寧愿用生命捍衛(wèi)自己的良知,他們更多地被本我支配著,以投射的方式釋放體內(nèi)的原始能,就如同《金鎖記》里面的七巧自私、貪婪,以至于心理扭曲。
七巧不幸被哥哥賣到姜家做二奶奶,要嫁的姜家二少爺天生殘疾,得了軟骨病,一輩子都坐不直。到了姜家,她處處被人欺負,就連下人都在背后說他閑話,她沒享受過婚姻和愛情的幸福,最終她變成一個怨婦,逢人就抱怨自己有多么艱難。分家后,她曾經(jīng)愛慕的季澤來找過他,當(dāng)她試探出季澤是為錢而來時,她歇斯底里地趕走了他曾經(jīng)愛過的人,從此他徹底變成了一個守財奴。為了能夠讓兒子每天回家,他讓兒子開始吸食鴉片并破壞兒子和兒媳的關(guān)系,她作踐女兒長安的形象并摧毀女兒的一段婚姻。她的人性也徹底扭曲,她的每一句話都像一顆完整的子彈,直穿心臟、令人窒息;她的語言化成最暴力的攻擊,以至于聽了之后有一種鉆心之痛,她內(nèi)心的黑暗吞噬著周圍的一切。
但看似是她被生活逼成最不堪的樣子,其實不然。人生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大腦的功能也一樣,當(dāng)你不斷地重復(fù)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并不斷地實踐著,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每個人都是一個設(shè)計師,你想要什么樣的人生,你就需要建筑什么樣的房子,你想要什么樣的外觀、想要什么樣的內(nèi)裝,都是自己設(shè)計的,不管外觀多么宏偉和華麗,室內(nèi)裝潢才能映射真正的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不幸歸因成環(huán)境的影響和時代的造就,因為《愛蓮說》告訴我們,有一種生命叫出淤泥而不染。
葉嘉瑩不僅潛心研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桃李滿天下,她的人生更是一個傳奇。17歲的葉嘉瑩因讀書多的緣故看上去非常淡定、從容,而就是這一年,她也因為母親的去世哭成淚人。后來她終于有了人生的庇護,那就是她的丈夫,由于一些原因,她跟隨丈夫漂洋過海去了臺灣。但是大女兒4個月時,丈夫被抓,葉嘉瑩無奈投靠親戚避難,因為親戚家人多,她和女兒只能在親戚家走廊上睡覺。27歲的她飽經(jīng)滄桑。3年后,丈夫終于被無罪釋放,葉嘉瑩以為生命又給他帶來希望,結(jié)果幾年牢獄生活,讓丈夫的脾氣變得暴躁、易怒,但是葉嘉瑩都忍了,以至于她壓抑到無法呼吸。不過詩詞拯救了她,面對丈夫的言語暴力以及無理取鬧,她也從瀕臨崩潰到置若罔聞,最終她選擇努力地過好人生。
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轉(zhuǎn)機,心靈得以安放,但是命運從不眷顧葉嘉瑩,并再一次捉弄她。大女兒和大女婿在車禍中喪生,命運終于將她徹底擊垮,她不止一次地想要自殺,不過詩詞再一次拯救了她:“誰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回首襁褓懷中日,二十七年一夢中”。葉嘉瑩痛不欲生,一連寫下10首《哭女詩》。10天后,她重返講臺給外國學(xué)生講中國詩詞,可講著講著卻不由得小聲哭泣。1979年,她返回祖國,正式接受南開大學(xué)的邀請授課,聽了她的課的人無一不覺得不美。席慕容說:“我都不敢說自己是葉嘉瑩先生的學(xué)生,我更像是她的粉絲,她去哪里授課,我就飛到哪里聽她的講座,從不知疲倦?!?0多歲高齡的她,依然在飛機上飛去八方站在講堂授課。92歲的她站在講臺婉拒學(xué)生送來的椅子,全神貫注站著并且不喝一口水、堅持一口氣講完長達90分鐘的兩堂課。她一直銘記著顧隨先生的那句話:“一個人要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以無生之覺悟過有生之事業(yè)?!?而她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先生。
一個人只要心靈不死,無論經(jīng)歷世間何種磨難和打擊,都會依然保有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你喜歡什么樣的人就會是什么樣的人。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在猙獰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黑暗的世界里,從而忽略了周圍最重要的光明,要用心照亮人性的黑洞、用愛感知未來。愿你是盛夏的一朵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愿你是心靈上沐浴陽光的人;愿你擁抱教養(yǎng),尊重品質(zhì);愿你的福氣藏著善良;愿你洗盡鉛華,回首笑容依舊;愿你的人性折射出萬丈光芒、自帶芬芳。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