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阿根廷特派記者 白云怡
即將結束的2018年或許是全球新興經濟體格外艱難的一年:從俄羅斯到土耳其,從巴西到南非,當美國和歐洲逐漸走出衰退時,這些曾閃耀光芒的國家卻紛紛陷入危機泥潭。而這當中,最嚴重的恐怕莫過于二十國集團成員之一的阿根廷:其他新興國家所有的“不幸”幾乎都在這里上演,其貨幣比索更是在今年被戲稱為“熊冠全球”。《環(huán)球時報》記者近日走訪這個因經濟格外脆弱而被稱為“玻璃之國”的國家,而接受記者采訪的當?shù)厝苏劶氨緡硾r時不約而同地用了一個詞:災難。大部分人認為,阿根廷的困境固然有外部因素,更多的卻是源于自身多年來的政治、經濟政策失誤。
貨幣暴貶,媒體教民眾在匯率上“動手腳”
雖然南美洲正值盛夏,“寒意”卻在《環(huán)球時報》記者一下飛機就撲面而來: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埃塞薩國際機場到市中心,出租車費用竟然超過1000比索!4年前,記者曾在這個城市生活過,當時的費用不過300比索左右。
這不奇怪。過去幾年,尤其是今年以來,阿根廷比索的貶值簡直像“自由落體”。在機場貨幣兌換點,記者用薄薄兩張百元美鈔換出厚厚一疊比索時,著實吃了一驚,這才發(fā)現(xiàn),美元兌比索已經飆到1:38。要知道,僅4年前,這個數(shù)字還是1:8,即使是今年年初,也只是1:18,脆弱的比索一年間竟暴跌超過60%。
貨幣貶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70歲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老婦莫里昂奈斯最近十分懊惱,因為她失去了去里約熱內盧享受美妙陽光與海灘的機會。她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幾個月前,她和老伴做了去巴西旅行的計劃,沒想到就在8月,比索對美元一路狂貶,她原本儲蓄的旅費一下子就不夠了,最終不得不取消旅行計劃。
莫里昂奈斯的遭遇不是特例。記者采訪期間發(fā)現(xiàn),一貫有出國旅游習慣的阿根廷中產階級如今不得不放棄巴西、美國邁阿密、意大利等傳統(tǒng)度假勝地,而改去本國首都周邊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休閑行為也從“買買買”變成了泡溫泉、曬太陽等更為“佛系”的活動。
為讓人們更加經濟實惠地出游,許多阿根廷媒體專門推出特刊,手把手教民眾如何在匯率上“動手腳”:比如出國時要多用現(xiàn)金或借記卡購物,減少使用信用卡,否則將可能因貨幣快速貶值而在還款日支付比消費時更高的費用;在選擇用當?shù)刎泿呕虮人鞲犊顣r,請果斷選擇比索;適當選擇分期付款,以便把美元消費“比索化”……
貨幣貶值也在進一步改變阿根廷人的儲蓄方式:以前只有中上階層才有的外匯存款,正為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所追捧。22歲的華金是一名男護士,他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他的收入并不高,但現(xiàn)在每攢下一點錢,都會立刻兌成美元,“因為這是唯一能讓錢保值的方式”。
其實,古稀之年的莫里昂奈斯早已對這樣的操作習以為常,唯一不同的是,之前幾次她把美元“藏在床墊里”,現(xiàn)在則放進銀行,因為“治安惡化,把錢放家里實在太危險”?!拔业囊簧?,已見證幾輪經濟危機,我實在不想在垂暮之年再經歷一場”,這名老太太無奈地對記者搖著頭:“可惜,它還是來了。”
錢包縮水,竟撼動國民“文化身份認同”
遇到華金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流最旺的購物中心之一,當時這名年輕人正饒有興趣地欣賞一排帽子。但他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他只是看看,沒有任何購買計劃。他對記者指了指商場來來往往的人群,“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只逛不買。這是最省錢的休閑方式?!?/p>
華金的縮減開支計劃很容易理解:他在一家公立醫(yī)院當護士,由于經濟形勢不佳,阿根廷今年出臺法規(guī),不再將護士視作醫(yī)務專業(yè)人員,而是行政人
員,這一身份調整直接帶來薪資下調。“由于實際收入普遍下降,現(xiàn)在朋友們一起聚會,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去街心公園的草坪上坐著聊天,或是帶上一壺馬黛茶一起喝,而不是去餐館吃飯”,華金說,“雖說喝馬黛茶是我們的傳統(tǒng),但今天這樣做多少帶有幾分無奈?!庇捎谕ㄘ浥蛎泧乐?,華金甚至不得不減少出門次數(shù)——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的價格兩年間幾乎上漲10倍。
改變的還有人們的菜單。在這個向來有“世界肉庫”之稱的國家,阿根廷的人均牛肉消費量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以前甚至有阿根廷人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每當我不知道該做什么飯時,我就烤肉”。不過,這一延續(xù)百年的飲食傳統(tǒng)在今年可能不得不有所改變。據路透社援引該國產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稱,今年9月,阿根廷牛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9%,但人均年化肉類消費量只有49公斤,比8月下滑了17%,更是過去60年來的最低谷。
“屠宰行業(yè)人員表示,最近幾個月牛肉銷售量劇烈下降;而此前大部分依靠國內消費的牧場主與肉類加工商則表示,現(xiàn)在他們不得不增加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出口以維持生計?!甭吠干鐖蟮婪Q,許多阿根廷人正在更多消費便宜的面粉、米和雞肉,這幾乎撼動了阿根廷人的“文化身份認同”。
“這個國家一切都在倒退!努力工作的人已經沒法體面生活了!”一名五十多歲的男性首都市民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抱怨道。他花了足足十分鐘“花式”批評現(xiàn)政府,并說“我看不到改變的希望”。
在阿根廷央行10月初的一項調查中,經濟學家預計這個南美洲第二大經濟體2018年經濟萎縮2.5%,2019年萎縮0.5%。對于國家命運,阿根廷人的“悲觀情緒”一向強烈,眼下的消息無疑是不幸的。
左還是右,阿根廷“探戈”踩不準步點
盡管人們將對經濟和民生的不滿歸咎于現(xiàn)任政府,但今日席卷阿根廷的經濟風暴的成因遠不是這么簡單。在阿根廷經濟學家胡安·馬索特看來,眼前“至暗時刻”的根源要從2007年說起,從那時至今,阿根廷犯下一連串錯誤。
“2007至2015年間,政府把全部重心放在增加國內消費上,卻忽略了私人和公共投資的重要性,導致阿根廷生產和出口能力沒能顯著增長,進而引發(fā)經濟過熱和國際收支不平衡。”馬索特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分析說,過去10年,阿根廷所處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十分有利,國際金融流動性也很好,但由于政策不當,阿根廷沒能把握好這段時期。
“而2016年至今,政府又做了太過激進的改變:它意識到了私人投資和解決阿根廷沉疴債務的重要性,并采取擴大資本開放、減少國家干預等措施,一度成功提振投資者信心”,馬索特說,“但這一政策在執(zhí)行時沒能吸收激進改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代價,而解決歷史債務的方法也只能是再添新債,終于導致2017年下半年起經濟逐漸惡化,并在2018年徹底爆發(fā)滯漲和匯率危機?!?/p>
直觀的事例或許更容易理解:上屆左派政府先后將能源、鐵路等多個領域的外資股份強行國有化,使得它與多個歐美國家關系降至冰點,激進的進口與外匯限制措施也使阿根廷一度遭到超過40個WTO成員國以共同聲明抗議;而2015年上臺的右派政府一夜之間放開外匯管制,導致外匯儲備大量流失,為抑制政府過度支出而大幅削減水、電、氣等公共服務補貼,更是引發(fā)強烈的社會反彈。
回望歷史,類似難以延續(xù)的政策和在左右之間激進調整,在阿根廷并不新鮮。如果不是看到這個國家街道兩旁考究的建筑,百年前就有的地鐵系統(tǒng),龐大華麗的劇院、馬球場,很多人恐怕想不到阿根廷曾是一個連美國都羨慕的富裕國度。而它如今的淪落,正是由于從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在國家干預與新自由主義之間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位置。近十年發(fā)生的一切,不過是歷史又一次令人吃驚的重演。
客觀而言,外部環(huán)境加劇了阿根廷的危機。4月,美聯(lián)儲加息導致美元強勢升值,引發(fā)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貨幣頻頻“爆雷”,其中阿根廷“災情”最嚴重。但分析人士認為,外因只是誘因,自身的結構性軟肋才是關鍵,比如阿政府對金融市場缺乏管制。
“當務之急是吸引更多穩(wěn)定的國際投資”,阿-中商會執(zhí)行理事埃內斯托·塔沃阿達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鑒于阿根廷脆弱的經濟現(xiàn)狀及過往債務違約、強行國有化的“黑歷史”,大部分北美與歐洲國家已不太愿意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
內外困局中,阿根廷把目光投向中國。除了嘗試出口更多大豆制成品、簽署人民幣互換協(xié)議,阿根廷更是對中國投資抱以不同尋常的期待?!爸袊髽I(yè)往往著眼于更長遠的發(fā)展,而非一國一時的經濟困境”,塔沃阿達稱,中國大型項目往往自帶中國政策性銀行的融資支持,這能讓飽受債務困擾的阿根廷免去在國際市場上借貸碰壁之苦。
不過,馬索特認為,關鍵是阿根廷的經濟狀況能否讓雙方達成平衡的收益,“這樣的經濟合作能持續(xù)多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