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零……”上課鈴又唱起了歡樂的歌,剛剛還人聲鼎沸的校園頓時風平浪靜。沒一會兒,語文老師夾著課本走進了教室,這節(jié)課我們要上的課程是練習七。
十幾分鐘后,老師開始提問了:“同學們,誰能解釋一下‘一元復始是什么意思?”
哈,太簡單了!我立刻舉起了手。誰知,老師卻讓石思彥來回答。唉,我的手一下砸在了桌上,響聲引來了老師不滿的一瞥。
石思彥解釋得并不準確。機會來了!我再次高高地舉起了手,為了防止老師看不見,我又側過身去,努力讓自己的手顯得更顯眼,這下總該讓我來回答了吧?結果,老師再次無視了我,讓黃靖堯來回答,黃靖堯解釋得非常完美?!鞍?!”我懊惱地嘆了口氣,這聲嘀咕自然又一次讓老師瞥了我一眼,還微微皺起了眉。
幸好,老師沒跟我計較,繼續(xù)上她的課,并再次提出了一個問題:“唐宋八大家分別是誰?”
運氣真好,這個我也知道!我心里一陣狂喜,再一次高高舉起了手,同時在腦海里迅速地搜尋著答案:蘇家三父子,歐陽修……咦,怎么只數(shù)到七個?我絞盡腦汁拼命回憶,卻怎么也想不起還有一個是誰……完了!我郁悶地準備放下手,誰知這個時候老師卻偏偏把機會給了我:“陳潤愉,請你來回答!”
?。课抑坏糜仓^皮站起來,卻仍然回想不起來最后一個到底是誰,一下子慌了神,緊張得竟然連會的都忘了,只得張口結舌地干站著。唉,我會的時候老師不叫我,不會時老師又偏偏叫我,怎么會這樣倒霉啊!
看著老師那不知是嘲諷還是安慰的眼神,我真的是欲哭無淚!
(指導老師:楊一波)
三次提問,老師的眼神作為線索貫穿其中,提煉“三瞥”作為題目,在令題目新穎的同時,也使文章條理井然,讀者會有更清晰的觀感。會的不提問,不會的倒被選中,這應該是學生時期最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了。就像小作者描述的一樣,當遇到會的問題,我們會積極踴躍地舉手,可是好機會卻很少落到自己的頭上;心中有所疑慮,就會怕什么來什么,偏偏就被選中了,真是好尷尬呀。(東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