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剛
〔摘要〕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要加強修養(yǎng),展現(xiàn)自身魅力,努力構建“雙邊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健康的課堂氛圍;二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積極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三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35-0062-03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學習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佳作,“目視其文,耳醉其聲,心同其情”,在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的同時,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也會逐漸形成。可見,語文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在初中這個學生心理素質(zhì)成長的關鍵期,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努力把握語文教學要求與學生心理需求的結(jié)合點,有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展現(xiàn)教師魅力,構建“雙邊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健康的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只能靠人來建樹?!币獙W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堅定的意志、淵博的知識和高雅的情趣。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走上講臺,情緒要飽滿,要用有感染力的語言、淵博的知識闡釋作品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人生感悟;教師要把激勵帶進課堂:要利用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xiàn)的特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鼓勵學生主動交流、積極表現(xiàn);教師要把求知意識帶進課堂:要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教會學生通過圖像、音響等手段,主動探求知識,激發(fā)學生潛能……這樣,學生會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積極的情緒去學習,從而對老師、對語文學習及文化產(chǎn)生積極的感情。教師這種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說教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師必須豐富自身的內(nèi)心世界,依靠自身的魅力影響、帶動、感染學生,使學生不但具有淵博的知識、熟練的技能,還擁有健康的心理。
融洽的師生關系,良好積極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敖處熢趲熒P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建立“雙邊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首先是和諧的,“愛”是核心,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及時鼓勵,恰當表揚,因材施教,從而使師生心靈相通,同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其次是合作的,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再次是互動的,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參與到心育滲透活動中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透徹,洞察學生隱蔽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形成一種愉快活潑、樂觀向上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大膽地釋放自我,呈現(xiàn)出一個真實的自我。這種情感交流中,學生表現(xiàn)出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意識轉(zhuǎn)移到教師所教的內(nèi)容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產(chǎn)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tài),個性品質(zhì)也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認可、相互補充,在課堂上共同創(chuàng)造出的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對學生學習具有潛在的影響,是學科滲透的關鍵。
二、利用文本資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生動、形象、富含哲理與情感的文章構成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師要善于挖掘深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尋找與語文教學和現(xiàn)實生活的最佳結(jié)合點,潛移默化地去滲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一)利用文本資源,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中學生的暴力事件屢現(xiàn)網(wǎng)絡、報端,報復、自殺現(xiàn)象觸目驚心。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有意識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的意義,教師責無旁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如《紫藤蘿瀑布》《敬畏生命》《談生命》《再塑生命》《熱愛生命》等課文,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對待生命須有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又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名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生命要有意義。
(二)利用文本資源,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
“有志者事竟成”,語文教材中許多形象為初中生意志品質(zhì)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強的性格,《海倫·凱勒》一文中海倫的自強不息、刻苦好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中桑蘭與病魔頑強搏斗的人生態(tài)度……教師要通過這些鮮活生動的形象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振作精神,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百折不撓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良好的抗挫能力,要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三)利用文本資源,激發(fā)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從《春》《濟南的春天》《海濱仲夏夜》等文章中,學生可以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激發(fā)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沉浸在《白楊禮贊》《白蝴蝶之戀》等一些文章中,學生能感受到生命不可遏止的力量,重新認識生活的喜悅,從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在欣賞語言美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領會文章的精魂,去品味課文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利用文本資源,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資源。《背影》中濃濃的父子深情,《我的母親》流露出的《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陳情表》表達出的“孝”心,至情至性,感天動地,親情無限;《羚羊木雕》《贈汪倫》則表現(xiàn)了友情的彌足珍貴;《中國石拱橋》表現(xiàn)出民族的自豪感;《三峽》贊美了大自然的綺麗壯美;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境界,“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的為人處世的人格箴言……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表現(xiàn)親情、友情、愛情的情感教育因素,通過師、生、文本三者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充分感受人世間的真善美,提升學生的情感溫度,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善惡觀、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三、優(yōu)化教學過程,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種意識應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尤為重要。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針對學生實際和文本內(nèi)容精心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點和內(nèi)容,有計劃地為重點輔導的學生設計一些必要的環(huán)節(jié),以增強他們的健康心理意識;其次,要以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課堂為學堂,培養(yǎng)學科“小先生”,嘗試著讓學生走上講臺,讓學生自主、參與、競爭、求效的心理特點充分體現(xiàn)出來;再次,課堂中可適量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思考,鼓勵他們發(fā)表獨特見解,培養(yǎng)自信心。
依據(jù)初中生特點,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 “導學式”“啟發(fā)式”“自學討論式”“精講多練式” “探究式“等方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人格,促進他們心理健康成長。
(一)互動品評法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文本中豐富的人文思想和生活哲理在互動交流合作探究中,深人到學生的心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 教學《孟子二章》《岳陽樓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可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感受作者的美好道德情感,孟子的“舍生取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杜甫的“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懷,滋養(yǎng)了學生的心靈,會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升華道德價值取向;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時,讓學生閱讀后體會,一是從父親角度體會父愛的深沉博大,二是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應該承擔起的責任,最后設計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代表在父親墓前對父親告白。這樣,學生不僅深切地感受了父女深情,也進一步理解了父母嚴格教育的良苦用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與家長的代溝問題。學習古文與詩詞,教師要教導學生吸收精華,剔除糟粕。互動品評法使課堂變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置身其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開發(fā),個性得到了張揚,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二)說寫結(jié)合法
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寫作的技巧,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更要引導學生投射在表達自我,剖析自身上,為自己的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防線”。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設置的作文題目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可采用說寫結(jié)合的方式。如作文訓練“我是這樣一個人”,可先進行口語訓練“自我介紹”,讓每個學生用“我”開頭連說五句話,但是不準“自報家門”,要說出其個性來,這樣,學生既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也正確認識了自我。然后,形成書面文字,寫出真實真正的“我”。寫“我與某某”“給老師(父母、朋友)的一封信”這樣的作文,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加入如何孝敬父母、尊重老師等內(nèi)容口語訓練活動,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朋友之間、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的關系。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恰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xiàn)。
(三)情景再現(xiàn)法
把一些教育性極強的課文改編成劇本,讓學生合作表演,會達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學生改編劇本要深入教材中去,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課文內(nèi)容,與作品對話,從而去發(fā)掘課文的主題。將課文的內(nèi)容以舞臺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合作者之間要相互關注、相互交流和團結(jié)協(xié)作,使文字變得聲、色、情并茂。在這樣一個豐富的教學情境之中,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更深、更真,獲得的教育會更深,教育效果會更好。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讓學生將本詩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學生在情境中親身體驗到杜甫當時的艱難處境,與杜甫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進而體會到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懷,學生的心靈深受震撼和感染。同時,在合作表演中,學生學會了交流,學會了接受同伴的建議,學會了在困難面前前進,有力地促進了心理健康發(fā)展。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心育之花”在語文課堂綻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縣風化店鄉(xiāng)中學,滄州,061000)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肖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