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勛
摘? 要:本文從苗床的選擇與培肥、整地、水稻種子的選取及處理、適時播種、苗床管理等方面對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的良好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3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52
引言
水稻是我國極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同時也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對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及人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需對其栽培技術進行充分的研究,以便于在實際的水稻栽培之中發(fā)揮良好的作用。
1? ? ?苗床的選擇與培肥
1.1? ? ?苗床的選擇
在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之中,苗床的選擇是技術應用的基礎,應在水稻種植之前選擇合適的苗床,苗床的合理與否決定著水稻秧苗的根系能否發(fā)育良好,但常常有很多的農戶在苗床的選擇方面較為隨意,造成后期水稻的栽培效果較差。因此,在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的應用之中,旱育秧苗床應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土質較好的菜地,主要是因為其本身的土質具有松軟、肥沃的特點,加之通常是在人們的房屋附近,采光較好、澆灌較為便利等方面的優(yōu)點,對苗床的使用來說極為便利。在苗床選擇完畢后,應依照同等的規(guī)格,來做好相應的苗床,此時應注意苗床底部的壓實度,若不能對其進行良好的壓實處理,則會使水稻秧苗根系入土過深,在后期進行播種時難以拔出。而后,需在苗床上均勻鋪設配置好的床土,此時畦寬1.3m左右,溝寬0.4~0.5m,深0.3m左右,并注意在苗床周圍圍溝的設置,以便于苗床之中多余水分的排放[1]。
1.2? ? ?苗床培肥
對苗床進行培肥主要是為了改善苗床土壤的理化特性,增加苗床土壤之中有機質的含量,同時抑制其中有害微生物的活動。在培肥的過程之中,應依據苗床之中土壤肥力的實際情況,來開展相關的工作,通常是在冬季之前向土壤之中施加腐熟好的農家肥,施加的量通常為5kg/m2。在施肥時應注意盡量減少磷肥的施加,增加經充分腐熟后的有機肥,不要向其中施加草木灰,以此來避免水稻黃化病的發(fā)生。
1.3? ? ?苗床面積確定
苗床面積需依據其與大田之間的比例來進行確定,通常情況下比值為1:30~1:40即可,也就是說1hm2的大田,需要的苗床面積為300m2左右。在苗床面積的確定方面應遵循相關的比例,避免過大過小現象的發(fā)生,若苗床面積過小,則會出現擠苗的現象,致使水稻秧苗過于密集弱小,會對后期的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若苗床面積過大,則會造成土地資源方面的浪費,也會給相關栽培工作的開展帶來不便。
2? ? ?整地
應在土壤較為干燥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合理的翻耕耙碎,確保土壤顆粒均勻,松軟肥沃,后方可對其開展做畦施肥的操作。在水稻苗床施肥過后,需對其進行3次翻耕操作,翻耕的深度通常為15cm左右,翻耕的標準為泥不粘手、手握成團、落地即散便可。
3? ? ?水稻種子的選取及處理
3.1? ? ?曬種
將用于播種的水稻種子,于晴朗且光照充足的天氣下去袋曬種3~5d,在曬種的過程之中,應做到將種子薄且均勻的攤鋪,并定時的對其翻動,以此來確保種子被曬的均勻。此外,曬種不僅僅能夠提升種子的透氣性及吸水能力,還能夠促進其將在貯藏期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氣的排出,可促進其中酶活性的提升,從而有效提升種子播種后的發(fā)芽率。
3.2? ? ?選種
在曬種完畢后,便需對全部的水稻種子進行選種,通常以適應性好、米質優(yōu)、抗性好、分蘗性強的種子為宜,在選種的過程之中有許多的農戶不愿將秕谷除去,這就造成了后期出現啞谷、死苗、病苗的現象,進而影響到水稻的品質。
3.3? ? ?浸種消毒
在水稻的播種之前需對其進行浸種消毒,應先行用殺菌劑浸泡4d左右,然后用pH值在3.5~4.0范圍內,水溫為15℃的酸水浸泡3d左右,然后將種子取出用清水進行沖洗,再催芽,此種方法可在水稻苗期之中有效降低立枯病的發(fā)生幾率。在水稻催芽的過程之中,應將溫度保持在30℃左右,將攤晾后的水稻種子用水稻旱育進行均勻滾動包衣,包衣后需將種子進行及時的播種。
4? ? ?適時播種
4.1? ? ?播種期選擇
水稻種子的播種時間,需對其所在區(qū)域的氣候情況、所選水稻的品種及種植模式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量,而以旱育秧這一水稻栽培技術來說,其比水稻育秧的播種時間相比,需提前15d。以安徽為例,其在進行旱育秧水稻播種時,通常在3月下旬—4月上旬之間播種,而在其中皖南地區(qū)通常于3月下旬播種,而皖北則與之有所差異,通常是在4月上旬開始播種[2]。
4.2? ? ?播種
在對水稻種子進行播種時,應做到稱重到畦、播撒均勻、輕壓入土的原則,以此來確保出苗能夠全面均勻。而水稻播種的數量則與水稻的品種有關,通常雜交水稻的播種量為50g/m2。在播種前應注意,用相應的敵克松對苗床土進行消毒,并在消毒完畢后進行播種、壓谷、蓋土等操作,在此過程之中應注意,所使用的蓋籽土需先行過篩,并合理控制蓋土的厚度,以不露出種子為宜,然后在其上覆蓋薄膜,并將膜的兩邊用泥土壓實,并固定好。
4.3? ? ?補水
在蓋土完成后,應用噴霧器向蓋土之上均勻地噴灑清水,以此來確保種子上下土壤之間水分達到一致,從而確保水稻出苗的整齊性,若在對蓋土進行補水后,蓋土表面可以看到漏出的種子,則應在其上補蓋細土。
4.4? ? ?除草
在旱育秧的整個過程之中,所產生的雜草較多,若采取人工拔除雜草的方式,不僅費時費力,也難以將其完全的拔除。此時,可于蓋種之后覆膜之前噴施相應的藥物,以此來避免雜草的過分生長。
5? ? ?苗床管理
5.1? ? ?溫度管理
在水稻出苗之前,主要是要確保水稻的快速出芽及出齊芽,此時應將溫度控制在35℃以內;在水稻出苗后到其長至一葉一心之前的時間段內,應將溫度控制在25℃以內;在水稻苗由一葉一心長至二葉一心之前的時間段內,應將溫度控制在20℃以內,在整個水稻苗的生長過程之中都需嚴格控制溫度,若在實際的苗床管理之中超出所規(guī)定的溫度,則應在晴朗的天氣之下于9:00之前踐行合理的通風降溫,以此來防止溫度過高出現燒苗的現象,且在通風后應在3:00左右及時將膜覆蓋好。在水稻苗長至二葉期時,可對其進行適當的揭膜煉苗,在揭膜之前應注意先澆水,并應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情況,若突然變?yōu)殛幪?,則應將膜及時的蓋好[3]。
5.2? ? ?水分管理
在水稻苗長至二葉一心之前的時間段內,需堅持旱育旱管一般不對其進行澆水,但若秧苗在此段時間內出現在早晚時葉片不吐水,甚至在中午時出現打卷的現象時,則需對其進行澆水操作,但澆水的量要小,且時間需控制在早9:00之前或傍晚,次數在1d之內也僅可澆水1次,澆水的量則需控制在表土的3mm左右為佳。在雨天應注意對秧苗采取蓋膜的措施來擋水,并及時將畦溝內的水排干,確保對水分的嚴格控制。在秧苗移栽之前,應于8~12h之內澆透水1次,所澆水的范圍,應依據當天內所能夠插秧的大田面積來確定,不可隨意澆水。還應注意澆水后應對其進行及時的移植,以此來避免出現秧苗根系下扎過深造成拔苗困難現象的發(fā)生。也應注意不可在澆水時間過短內移植,避免秧苗帶土過多出現斷根現象的發(fā)生,這也有利于秧苗的運輸。
5.3? ? ?施肥期管理
在旱育苗水稻栽植技術開展的過程之中,其主要是以底肥為主,通常不必采取追肥措施,但若秧苗出現大面積葉面發(fā)黃的現象,此時需在二葉一心時期的揭膜煉苗時,噴灑12.5~25g/m2的尿素,也可在秧苗移植之前的4d左右時間內,向其追加5~7.5g/m2的送嫁肥。
5.4? ? ?病蟲害防治
在水稻的秧苗期的病蟲害主要以稻薊馬與二化螟為主,應重點對這2種蟲害進行防治。其中對稻薊馬的防治,可在秧苗期適當的施加1次“博得”便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對二化螟明德防治可在移植前4d左右的時間內,采用20%的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用量為150mL/hm2配以675kg/hm2的水,對秧苗進行噴霧,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4]。
參考文獻
[1]何安利.淺談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yè),2017,11? ?(27):18-20.
[2]張中衛(wèi).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5(20):? ?28.
[3]張仕敏.淺議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J].農家顧問,2015(06):? ?69.
[4]李東.談我縣推廣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