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賈秀平 魯會俠 張艷霞 康倩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與周圍神經(jīng)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和(或)體征。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四肢遠端感覺異常、四肢末梢發(fā)涼、麻木、自發(fā)性疼痛、肢軟無力,可誘發(fā)潰瘍,增加截肢風險。臨床主要分為遠端對稱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病變、局灶性單神經(jīng)病變、非對稱性多發(fā)局灶性神經(jīng)病變、多發(fā)神經(jīng)根病變、自主神經(jīng)病變。該病可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明顯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進而影響到患者的預后。筆者以益氣活血補腎法為主,總結(jié)了治療該病的專方療法,并選擇三例典型病案,簡介如下。
1 病案一
張某某,男,57歲,2017年6月12日初診。主因雙腳麻木感2月就診,癥見雙腳襪套樣麻木感,視物模糊,怕冷畏寒,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質(zhì)略干,日一行,小便可,舌淡暗,苔薄白,脈弦細?;颊哂?型糖尿病病史10年,長期口服諾和龍治療,血糖控制不穩(wěn)定,近一周監(jiān)測空腹血糖在7.9~8.4 mmol/L,HbA1c提示7.0%,在我院診斷為神經(jīng)炎。門診查頸動脈超聲:雙側(cè)頸動脈內(nèi)膜增厚伴斑塊形成。
辨證:氣虛血痹,脈絡郁滯。
治法:益氣補腎,活血通絡
處方:黃芪30 g,桂枝20 g,川芎15 g,當歸15 g,桃仁10 g,紅花10 g,生地黃10 g,赤芍15 g,三七粉6 g,丹參20 g,地龍10 g,雞血藤30 g,牛膝15 g,枸杞子15 g,威靈仙15 g,桑寄生15 g,木瓜15 g,白術10 g,伸筋草20 g,茯苓15 g。
2017年6月26日二診:服藥14劑,自覺麻木感減輕過半,雙眼視力略有改善,食欲仍欠佳,大便不爽,質(zhì)可,每日一行,小便可,眠尚可。舌質(zhì)較前紅潤,苔薄白,脈弦細。查空腹血糖6.2 mmol/L,HbA1c提示7.4%,雙下肢血管超聲:未見異常。上方加薏苡仁30 g,全蝎10 g。繼服28付。
2017年7月24日三診:
患者自覺雙腳麻木明顯減輕,食欲轉(zhuǎn)佳,雙眼視力略有改善,未覺肢體冷涼,二便可,睡眠佳。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弦細。上方桂枝加量至30g,山茱萸10g,伸筋草12g。繼服28付,自覺癥狀緩解停藥。
半年后隨訪,雖天氣轉(zhuǎn)冷亦未覺雙腳麻木冷痛。
2 病案二
患者孫某,女,71歲,2017年12月23日初診?;颊唠p側(cè)小腿以下麻木1年余,遇寒加重,伴輕度水腫,口干納差,小便頻,大便可。舌質(zhì)暗,舌苔白微膩,脈沉。既往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近30年。長期諾和靈30R控制血糖。
辨證:腎陽虧虛,血脈瘀阻。
治法:溫腎助陽,活血化瘀
處方:黃芪30 g,生、熟地黃各10 g,山茱萸15 g,黃精15 g,桑寄生15 g,當歸15 g,桃仁10 g,紅花10 g,赤芍15 g,丹參20 g,雞血藤30 g,全蝎10 g,山藥20 g,蜈蚣2條,地骨皮15 g,牛膝15 g,枸杞子15 g,威靈仙15 g,桑寄生15 g,木瓜15 g。28劑,口服。
2017年1月27日日二診:服上方28劑后,患者小腿麻木感減輕,雙下肢水腫緩解,因過年期間要求暫不口服中藥,故改為中藥外洗,繼擬溫腎助陽,活血化瘀之法,處方如下:
獨活15 g,羌活15 g,防風15 g,荊芥15 g,雞血藤30 g,蘇木30 g,艾葉15 g,紅花15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丁公藤15 g,川烏10 g,蒼耳子15 g。
3月后隨訪患者自訴堅持泡腳1個半月后小腿麻木感完全緩解,無雙下肢水腫,后每于受涼或陰雨天不定時泡洗,目前未再發(fā)作。
3 病案三
患者鄭某,男,53歲,2018年3月19日初診。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2年,目前應用諾和靈配合二甲雙胍治療,1年前出現(xiàn)手足麻木,長期口服彌可保治療,癥狀緩解不明顯,現(xiàn)癥見手足麻木不溫,形體偏胖,困倦乏力,小便清長,大便溏。自測空腹血糖波動在9~11 mmol/L,餐后血糖11~13 mmol/L,舌淡、苔薄、舌底瘀,脈弦略細。
辨證:脾腎陽虛,脈絡瘀阻
處方:黃芪30 g,西洋參10 g,白術10 g,生、熟地黃各10 g,山茱萸15 g,黃精15 g,桑寄生15 g,當歸15 g,桃仁10 g,紅花10 g,赤芍15 g,丹參20 g,雞血藤30 g,全蝎10 g,山藥20 g,蜈蚣2條,地骨皮15 g,牛膝15 g,枸杞子15 g,威靈仙15 g,桑寄生15 g,木瓜15 g,三七粉5 g。
同時配合中藥外洗,處方如下:
獨活15 g,羌活15 g,防風15 g,荊芥15 g,雞血藤30 g,蘇木30 g,艾葉15 g,紅花15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丁公藤15 g,川烏10 g,蒼耳子15 g。
2018年4月17日二診:手足麻已明顯改善,身體倦怠感消失,自覺精力較前充沛,大便已成形。
上方繼服30劑,外洗方堅持3月余鞏固療效。半年后隨訪患者未訴特殊不適。
4 討 論
根據(jù)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自發(fā)性疼痛、感覺異常、四肢發(fā)涼、四肢麻木、肢軟無力等。從足趾流竄到膝關節(jié),感覺沉重,甚者出現(xiàn)潰瘍和關節(jié)病變。桃仁、紅花、赤芍、三七粉、丹參、川芎養(yǎng)血活血;地龍、雞血藤、全蝎、蜈蚣、威靈仙、桑寄生、木瓜、伸筋草活血舒筋活絡止痛共為臣藥。佐以山藥、白術、茯苓,健脾益氣,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健脾則氣血生;該方能提高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感覺及運動神經(jīng)的傳導速度、顯著改善患者肢體麻木疼痛的臨床癥狀,對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鄭德翰.益氣活血強肝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132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0,19:478-47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