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
達隆溝距門源縣城60多公里,是門源回族自治縣仙米國家級森林公園的一個重要景區(qū)。北面有中國西北部著名的巍巍祁連山,南面是祁連山的子山脈——綿延起伏的達坂山,中間有九曲回環(huán),蜿蜒東去的浩門河。據史料記載,仙米林區(qū)內動植物資源品種繁多,種類豐富,植物達110余科900多種,具有觀賞價值的就有400多種;還有上百種藥用植物生長其間;近140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在這塊風水寶地里。早在十九世紀末和上世紀20年代,就有德國人到林區(qū)考察,采集標本。作為林區(qū)最美的地方,達隆溝就像是翡翠皇冠上鑲嵌的一顆明珠,散發(fā)著誘人的光芒,它是人們消夏、野炊的好去處。每年夏、秋季節(jié),無數的人群涌向這里,特別是久居城里的人們,回到大自然的懷抱,盡情享受山水之樂。
我曾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我知道/是仙米的樹/拉開了大地華美的序幕/它們以飛翔的姿態(tài)/游走在時光里/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從一條溝到另一條溝/從一個山村到另一個山村/……/一叢樹在樹的中央飛翔/一片森林在山河里飛翔/綠色穿過我的發(fā)絲/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多少年的行走/仍趕不上一棵樹的飛翔/魚在河底游成了化石/而明亮的河面/從古到今/倒映著樹飛翔的雙翅”。家鄉(xiāng)的山河,最能撩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之弦。
金秋時節(jié),約了三五友人,帶著我的好心情,驅車直奔原生態(tài)的仙米達隆溝探秋訪“友”——我相信那個夢幻的世界,一直在敞開胸懷等待著我們。
一路上,涼爽的秋風用金色的筆暈染了坡上的芨芨草、川里的莊稼、楊樹的枝葉。我們被濃濃的秋意擊中,像放飛的鳥兒帶上渴望飛翔的靈魂向久久向往的仙米林區(qū)進發(fā)。
我們是被鋼筋水泥困得身心疲憊的人,渴望融入自然的心情難于言表。到了達隆溝,一條蜿蜒曲折的石子路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靜謐、空曠、安寧、潮潤的世界。這是一條向南延伸的山溝,溝深大約有十幾公里。一進溝口,真有“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意韻,只不過現在是秋天,這滿目的金黃替換了盛夏的青翠。這里,山大溝深,空氣新鮮,樹木茂密,澗水潺潺,百鳥翔集,牛羊無數,彌漫著世外桃源的氛圍。秋天這個魔術師用神奇的手筆將山間萬物賦予仙姿神態(tài),繽紛的色彩,靈秀的神韻,使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拿出照相機,對準焦距,恨不得把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裝到自己的相機里帶走。省上的一位老攝影家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真是人間天堂啊|”,我滿懷自豪地說:“對啊,有歌為證‘走進風景如畫的仙米口,才知道門源川里這般山青水秀”,大家開懷大笑,都頷首默認。
往里前行,左右高大的群山被森林嚴嚴實實地覆蓋,郁郁蒼蒼,像身披裘皮的華貴女子,一瞥一眸,雍容典雅,秀麗多姿。朋友說:再過些日子,黃刺的葉子變紅,樺樹、楊樹、柏樹、松樹等呈現金黃、鵝黃、墨綠等不同的顏色,整片森林的色彩那才叫絕呢!
有人說,仙米林區(qū)樹木生長的特點是“陽山柏,陰山松,樺樹繞山根,楊柳水邊綠蔥蔥”。越往里走,樹木種類就越多,有常年蒼翠的青松,挺拔的身子顯得更加意氣風發(fā),它們成片地裝扮著厚實的山脊,狂風暴雨只能讓它們更加堅挺;與之相媲美的是楊樹、樺樹,它們的子女是滿山遍野,歲月的足跡附著在皸裂的樹皮上,頭頂金色的華蓋,遮天蔽日,或長在懸崖峭壁,或長在莊戶周圍,或長在澗水之旁,與藍天白云遙遙相望,它們的枝葉,或旁逸斜出,或直刺云天,與鳥雀竊竊私語,與流水纏綿抒情。小的楊樹枝干筆挺、秀氣,如少女之軀,楚楚動人;老的粗壯、蒼勁,如飽經滄桑的長者。我覺得樹是上天賜予人類的最寶貴的禮物,沒有樹的世界真讓人難以想象它的蒼涼、單調、荒蕪。
金風送爽,萬山遍染?,F在正值落葉繽紛的時節(jié),陽光下,百萬葉子變成彩蝶的翅膀,披著金光閃閃的的外衣,在神話的王國里飛舞……被陽光點燃的葉子,發(fā)出迷人的光芒,像夕陽點燃的麥田,像梵高筆下的畫,像仙女織成的彩錦,像維也納金碧輝煌的音樂大廳,讓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那飄落在草地上的葉子,與淺黃色的草覆蓋在大地的身上,行走其間,發(fā)出”沙沙沙“的響聲,柔軟而有節(jié)奏,恍如在一座巨大的金色宮殿中游蕩。女人愛美,更何況在這秀美的山水之間,幾個人用艷麗的圍巾做點綴,或沉思狀、或遠眺狀,或飄飄欲飛狀,嘻嘻哈哈,頓覺釋懷。人成了自然的人,情是最本真的情!
我們走了一半的路程,雖然有些氣喘吁吁,但還是很興奮。放眼望去,目翅所及的遠方與達坂山接壤,山頂的積雪四季不化,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達隆溝中間地勢較為平坦,氣候也溫暖,住著一些零散的居民。人們隱身于田地,路上幾乎沒有走動的人,偶爾出現的也是牽著幾匹馬回家的或是到田里收莊稼的村民。這些人不知從什么時候住進了這世外桃源,他們擁有天然的“氧吧”,純凈的雪山之水,藍天、白云、牛羊、原始森林,享盡了人間的安寧啊!渴了,喝幾口清冽的雪山水;餓了,摘一些野草莓、野櫻桃、野樹莓吃;還可以采一些羊肚菌、鹿角菜、野蘑菇回家;與野兔、藍馬雞、巖羊、鹿獐、百鳥為伴;那份隨性、安逸,淡泊、寧靜讓我們這些終日生活在喧囂、忙碌中的城里人羨慕不已。
前行中,我們驚奇地發(fā)現幾頭珍貴稀少的高原白牦牛悠閑地在林中徜徉,白牦牛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稀有的家養(yǎng)牛種,它享有林?!鞍渍渲椤?、祁連“雪牡丹”、“高原之舟”等美譽,它渾身是寶,是純潔、吉祥、高雅的象征,馴養(yǎng)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仙米、珠固華銳藏區(qū)流傳著白牦牛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據說,古時候,還在華銳的祖先華秀駐牧在阿尼瑪卿雪山下的時候,經常受到鄰近一個大部落的欺負,在這種情況下,華秀祈求山神指路。當時,一個穿白袍,騎白駿馬的山神,在半空中隨一朵五彩云向東飄動,華秀就帶領本部人馬向著彩云飄去的方向出發(fā)了。在花石峽口遇到怪獸,血腥混戰(zhàn)時,得到了白牦牛的幫助,打敗了怪獸,他們繼續(xù)往前走,不知過了多少年,當騎白馬的山神變成了白圪塔雪山時,華秀就認定這里是它們的歸宿就定居下來。在這里,因他們的牛犢被神奇的白牦牛舔過之后都變白了,它們喝了雪山泉水變得更白了,一群又一群,像天上的白云一樣,養(yǎng)育著牧民。從此,華銳便成為白牦牛的故鄉(xiāng)了。
白牦牛以日月為伴,以林海為家,神靈吉祥。遠遠地看著它們帶領小牛犢悠閑地享用著有冬蟲夏草生長其間的豐美牧草,我們不敢驚擾。在茂密的牧草中,還有幾只公羊警惕地與我們對視,那一對象征著雄性之美的犄角讓人感到威風凜凜,不可侵犯——我們只能拉近焦距偷偷拍攝它們。
從雪山深處走來的河水,由南向北,嘩嘩奔流,珠珠如玉,清涼甘甜,如巴赫的音樂,令人陶醉!它歡快的旋律讓每一棵小草,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都活起來,河水的自彈自唱,讓整個林區(qū)顯得更加靜謐、誘人!這條河有四五米寬,人們用一根枯死的老樹搭在河上,就成了天然的橋梁,更增添了古樸、自然的味道。探險的人,游玩的人,牧歸的人,就可以隨意穿梭在兩岸。
行至山溝深處,氣候漸漸變冷,兩旁奇峰突兀,古木參天,更顯幽靜,忽逢山雨,只好回撤。
據說達隆溝里面還有個高山湖泊呢,湖泊雖小,但清澈幽深,深不見底,水邊有巨石,倒映在湖心,讓人感覺神秘莫測,不敢靠近,只可惜我們沒有登上去探個究竟。大美青海,奇景無數,可是,這秀美的達隆溝就是養(yǎng)我素心,寄我詩情的夢幻世界,它的幽林、麗水、奇峰,還有數不盡的奇珍異獸,花木草藥,裝扮著門源人生活的家園,它是我們心靈的神圣殿堂,是游子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它的美讓人留戀忘返,回味悠長!
——選自《青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