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祥
陜北黃土高原腹地,溝峁粱壑間,大自然鬼斧神工衍生出一個千年村落,名曰澗峪岔。
小鎮(zhèn)四面環(huán)山,山青水秀,神似龍形,頭尾呼應,象征帝王的霸氣,文化底蘊豐富,數(shù)千年來栽桑養(yǎng)蠶、民風淳樸。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至此,饑寒交迫,倒在一棵桑樹下,被當?shù)睾眯娜怂?。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其他皇子。重耳為躲避驪姬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各國進行流亡的生涯,顛沛流離了19年,輾轉了8個諸侯國,直至62歲才登基做國君。他即位后,勵精圖治,發(fā)展生產(chǎn),晉國很快就強盛起來。后來又經(jīng)過關鍵性的城濮之戰(zhàn),晉文公重耳終于在花甲之年當上了中原的霸主。后人為紀念這片神奇的土地,親切的稱之為重耳川。
這座寂靜的小山村里,往往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就數(shù)春節(jié)了。莊稼人把一年中最好的糧食拿出來:炸油糕、做黃饃、包餃子,算是回饋自己這一年來的辛苦勞作。先用一杯濃茶、一兩餃子祭拜完天地、財神后,才能開吃。以祈禱神靈庇佑莊稼人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有個好收成。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往往盼望這一天,能美美的喋一頓。
風吹起來的小鎮(zhèn),四面環(huán)山。放歌信天游的溝壑山川,還有羊群放牧的白草草原;三弦響徹的山谷、崖畔,盛產(chǎn)谷子、糜子蕎麥的梁峁坡畔,井架比山還多,比山還高的高原;石碾、石磨、柴垛,還有炊煙升起的村莊之間,生我養(yǎng)我的小鎮(zhèn),低頭望水、抬頭看云。
如今,家鄉(xiāng)建起了重耳公園,發(fā)揚重耳文化,將重耳鎮(zhèn)打造成文化、旅游名鎮(zhèn)。公園中央的池中石,是重耳川河道工程改造時發(fā)現(xiàn)的一塊奇石,石頭天然的黃色紋理,仿佛狂草“重耳”二字。當?shù)氐陌傩斩颊f:是千年后的重耳顯靈,福佑著重耳川人民。辛苦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晚上在這可以盡情的釋放自己,有扭秧歌的、有跳廣場舞的,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政府為重耳川新農(nóng)村建設蓋起了一排排嶄新的窯洞,人們喜氣洋洋的唱起了陜北民歌,重耳小鎮(zhèn)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聽!遠處的山梁梁上傳來一陣信天游。羊個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藍,咱們見了面面容易哎呦拉話話難。一個在那山上呦一個在那溝,咱們拉不上那個話話,哎呦招一招手,瞭得見那村村呦瞭不見個人,我淚格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人們都在辛勤的耕耘著黃土地。通過陜北人的努力,加上政府和愛心人的幫助,重耳川這個小村莊被列為延安市示范鎮(zhèn),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這片平凡而蒼涼的黃土大地上,世世代代的陜北人民與命運抗爭著。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中創(chuàng)造了聞名中外的安塞腰鼓、陜北民歌?;蛟S舞一陣陜北腰鼓、吼一聲信天游,才是莊稼人忘記疲憊和煩惱的最好選擇,重耳川,我的故鄉(xiāng)。這片寂靜的小鎮(zhèn)醒了……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