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葉維亮
(1.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美術系,浙江 杭州 310000;2.中國美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00)
黃巖的潮濟村,曾因水運碼頭而繁榮,產生了一條有名的商街——潮濟老街?!俺睗q潮落,潮濟萬家”,潮濟是村名,也寄托著當?shù)厝藢γ篮蒙畹募耐?。水在潮濟村世代村民們的記憶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潮水帶來的不僅僅是自然現(xiàn)象,也同時涌入的是更多的收入、開放的交流和更好生活的可能。港潮文化從一個客觀實在逐漸滲透進整個潮濟村的文化層中,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標識,也成為村民的共同記憶。
隨著陸路交通的發(fā)展,水運阻斷,潮濟村沉寂下來。但隨著黃巖西部旅游的復興,潮濟老街即將掀開新的一頁。
潮濟村主入口面臨325省道,與從沚江亭臺門開始的老街有一段近1000米的距離。這段路大部分是近年來新砌的磚房,還途徑潮濟小學。
要建設“古街”,意味著在設計之初就需要重點平衡一個矛盾沖突——“新”與“舊”的關系。
潮濟村古街的建設力圖強化與平衡這種矛盾關系。入口的設計目標是使其成為從省道進入老街后一眼看到的明顯地標。問題來了,一般慣例是放一座牌樓,巍峨壯闊,古色古香。此類標志物能夠引出老街的氛圍,同時也落于俗套,不能讓我們滿意。
如何將老街敦厚的風情與含蓄的氣質,連同其所秉承的歷史歲月感,恰當?shù)乇磉_出來,同時由于基地面向快速交通線82省道,設計表現(xiàn)兼具面向未來的時代新意?
最終,我們在入口的廣場處,設計建造了一處景觀裝置“潮涌陣”。
其具體設計因由有三:
1)拆走與移來
村道與省道形成一個斜角,交匯處有一處二層民居。民居遮擋了省道與村口的交互視野,而省道車速快,村口路出來又順暢,已引發(fā)多起交通事故。我們就此在拆除民居打通視線的同時,將一個與民居相仿的線陣置于場地中。
2)潮水與山巒
線陣是一個通透視線的裝置,造型靈活,線的高低錯落形成也呼應了遠景中山嶺起伏的輪廓。黃昏時分,周圍的鳥雀成群飛過,如此景象讓我們予以回應,將“靜”的鷗鷺鑲嵌其中。
潮水有漲有退,一次起落是一次循環(huán)一個周期,所以,潮水本身就蘊含了時間的概念。裝置在這樣一個通往“過去”(老街)和通往未來(省道)的交匯處,本身就有一種時空交疊于此的寓意,這不僅是對村落曾經伴隨潮水而來的繁榮時期的美麗記憶,更有著隨潮水再走向更美好未來的積極愿景。這也是對農村發(fā)展的趨向暗示:農村不能停擺不前,建設始終要走向前方。
3)新與舊
現(xiàn)代建材的金屬材料,還組成了一個人可以步行穿越期間,拾級而上的空間。這個空間的終點處有一個面臨省道的小挑臺。什么人愿意穿梭期間?當然是孩子。一旁校園里書聲瑯瑯,老街留給我們許多記憶,裝置也會給這些孩子獨特的記憶。
陣叢林立之間,有伴著潮水起舞的鷗鷺,為冰冷的裝置藝術增添了些許生命力。鷗鷺指代著時代浪潮中拼搏的人群,應答生命的傳承不息。
與現(xiàn)代感極強的金屬桿裝置并行呼應而立的是一睹青磚砌筑的沚江亭卷洞門,兩種充斥著不同時代味道的建筑在此處碰撞,亦舊亦新,亦虛亦實。
沚江亭的造型形式上將老街入口復制到省道邊來,但在材料上作了轉換,化熟為生。墻體通過磚藝的凹凸層疊,也表現(xiàn)了模糊的燈籠,水波中的光影,營造了一種繁華倒影的意象,是古老滄桑的老街在此處揭開面紗前的恍惚。
在一般的擴建中,窄巷與民居往往被拆除,開的出一片廣場。但歷史場所中的巷陌如毛細血管一般,編織著歷史的細節(jié)與韻味。在入口中部的小學圍墻后退,民居拆除的規(guī)劃條件下,我們堅持保留了一段原有的石砌墻垛,用現(xiàn)代的青磚砌筑了內退校園新圍墻,這也是將空間梳理出線性的路徑,直引到老街的沚江亭。
小孩放學時,游戲在老石墻的左右,多半不會知道我們的用心,但他們分分合合繞墻而過的歡悅身姿,不正是對我們的“理解”嗎?
結語:
當一個人垂垂老矣,注定走完屬于他自己的時長,造物主原本珍惜成本,她讓人類繁衍,產生兒女、孫輩,無法按照他們祖父祖母的生平一模一樣的重復,他們在他們自己所處的時代與環(huán)境中成長、創(chuàng)造,他們走出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但骨血中的繼承,被血親潛移默化形成的性格與氣質都刻在了他們的舉手投足之間。新生代有家族的面貌,但他們更是他們自己。他們用新的,屬于自己的,屬于時代的行為展現(xiàn)出來。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學習和了解傳統(tǒng)與民族文化,進而大膽地用新時代的技術與語匯來解讀并重塑,就是創(chuàng)新。模仿不是繼承。
走在老街上,往來不覺冰冷壓抑,反而可空靈,可喧鬧,即便喧嘩嘈雜,“極目猶龍驕馬,流水輕車”,亭亭信步,沉醉不知歸路,即便潮不復現(xiàn),漲涌落去,也可在其間品味那番“潮水盡頭如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