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姝涵
沈陽市鐵路實驗中學(xué) 遼寧沈陽 110058
影視劇的字幕翻譯區(qū)別于其他用途的英語翻譯,例如商務(wù)英語的翻譯。影視作品中的字幕翻譯要求保留原來英語語言國家的特點,同時又要在中國人的理解范圍之內(nèi)。字幕翻譯要求瞬時性、生動性、連貫性、大眾性等。因而對于英語語言的影視劇中的字幕翻譯在語言的邏輯性、感染力和藝術(shù)性上有更高的要求,專業(yè)的翻譯人員也要十分地了解其中的俚語、禁忌語等文化風(fēng)俗習(xí)慣。
這里主要指的是英語語言的影視劇中的英文字幕,需要將其翻譯成漢語,包括字幕、配音和畫外音的翻譯[1]。帶有字幕的還是比較好翻譯的,但是對于沒有在屏幕上出現(xiàn)的英語,就需要專業(yè)的翻譯人員去聽并且翻譯出來。翻譯既包括書面上的翻譯也包括將影視劇中的英語配音全部替換成漢語的翻譯。
但是由于英語和漢語是屬于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不能按照“對等原則”進行翻譯,而要以對話的目的成為評判翻譯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西方的語言學(xué)家Sperber和Wilson根據(jù)Gtice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提出了認知語用學(xué)理論。他們認為字幕的翻譯不是將英語解碼再編碼成漢語。他們認為語言的根本目的是交流和交際,所以需要在英語對話中找出英漢兩種語言的語境和認知環(huán)境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字幕翻譯的目的在于幫助觀眾獲取和原語言觀眾一樣的信息和情感感觸。
英語與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種,在用詞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加之兩國社會稍微生活習(xí)慣不同、文化風(fēng)俗不同,所以在進行字幕翻譯時往往要進行一些轉(zhuǎn)譯、補充翻譯和省略翻譯等,盡量減少觀眾在觀影時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生硬感。例如:Let’s just say our good-byes now.(大難臨頭各自飛吧。)但是這句話用直譯就翻譯成了“讓我們各自說再見吧。”這樣無法使觀眾在臺詞出現(xiàn)的短時間內(nèi)準(zhǔn)確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不如使用中國本土的詩句“大難臨頭各自飛?!弊層^眾理解得更加快速直接。這就是Gtice提出的以說話目的為翻譯標(biāo)準(zhǔn)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
另 外,“You can still put the brakes on this thing.”是英語中的習(xí)慣表達,意思是一個人做了錯事,還有機會改正和彌補。如果是直譯的話,會給觀眾帶來拖沓的感覺。而且這句話在英語中是固定表達,會引起外國觀眾的共鳴。所以翻譯人員可以將這句話直接翻譯成“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樣才能夠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所以,翻譯人員在翻譯時要將英語中的固定搭配、諺語等,適當(dāng)?shù)奶鎿Q成漢語中的名言警句。
例如:I don’t know! I mean, she’s lonely.(我不知道,她那么孤單。)
由于臺詞在屏幕上出現(xiàn)的速度和字幕長短的限制,翻譯往往不能仔細糾結(jié)每一個詞,比如一些口語中的口頭禪,以這句話為例,刪去“I mean”(我的意思是),我們依然可以準(zhǔn)確翻譯出臺詞的表達意思,并不影響觀眾的理解。還有的英語臺詞直接濃縮成漢語的幾個字,更加易于人們接受。例如:“He prefer boys to girls.”直接翻譯為:比起女孩,他更喜歡男孩。觀眾還需要思考什么意思,也容易引起歧義。所以翻譯人員直接將其濃縮成“重男輕女”就更容易使觀眾理解了。
例如:You are not.這句話直接翻譯是:你不是。但是這樣的說法給人感覺,話沒有說完,根據(jù)上文,可以翻譯為:你才不是小偷。這樣的翻譯會更加符合人們的閱讀習(xí)慣,也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激動的情感。
例如:You are just pushing our antidepressants before the FDA finds out they may cause rectal bleeding.{你只是推銷我們的抗抑郁藥,在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發(fā)現(xiàn)這藥能引起直腸出血之前趕緊賣掉。}因為劇情設(shè)置的需要,外國影視劇中往往涉及一些和本土文化有關(guān)的詞匯和中國沒有的術(shù)語,這時為了便于觀眾理解,翻譯人員在翻譯字幕時常直接標(biāo)注出這些詞匯的含義或者注釋語言的特定用法和出處。例如本句中FDA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縮寫,如果不加上一些注釋,觀眾便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喜劇效果所在,同時也會縮減掉影視劇原來的風(fēng)味和魅力。
在漢語中就有這樣的手法,說出的一個詞語或者一件事情指的是兩件事物。在影視劇中的英語就具有雙關(guān)語。但是其有的時候不能被很好地翻譯出來。例如:I am ready to pop[2].這句話出自于《大話王》,直接翻譯為:我打算要引爆。這句話是對上一句臺詞的回答:你還要吃點嗎?所以應(yīng)該翻譯:我再吃就要爆炸了。在英語里,原句是一個笑話,如果翻譯不好就能引起誤解。可見,漢語和英語的思維模式是不同的,翻譯人員需要根據(jù)語境,將英語中的笑話轉(zhuǎn)化成漢語中的笑話等。
目前影視劇中的翻譯僅僅是針對人物的對話,然而對于屏幕上出現(xiàn)的英語語言的商品名稱、建筑物的名稱等,有的翻譯人員會加以特寫,卻沒有漢語的翻譯,這一部分是影視劇中翻譯的不足,但是由于場景出現(xiàn)的時間短,屏幕上的地方有限,這也是需要考慮并解決的問題。而且在大多數(shù)的英語影視劇中,原來英語的字幕有的時候會被吞掉,但是翻譯人員可以優(yōu)化和規(guī)范這一問題,做到英語和漢語的雙語字幕。
影視劇的字幕翻譯使我們能更好地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說話方式和話題,也能讓觀眾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和生活。字幕承載著英語和漢語的文化,起到傳遞交際的作用。綜上所述,字幕翻譯研究依然有待進步與發(fā)展,其可使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影視劇中所包含的本土文化,使觀眾花最少的努力自然而然去觀看影視劇。專業(yè)的翻譯人員也要提高自身的翻譯能力,多游學(xué),做到字幕翻譯的信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