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一條走廊,是筒子樓的連接。一方布簾,是筒子樓的屏風(fēng)。
凡擠住過筒子樓的人,都有點(diǎn)小懷念那種擠擠挨挨的鄰里關(guān)系,那是開門相見,低頭不見抬頭見,想分彼此,又分不清彼此。那種“一”字形的建筑,有著一種無形的凝聚力。
我是小城筒子樓里最后的房客,那是上世紀(jì)90年代初,我參加工作后,打了三次報告,廠里才給我與一位女孩安排了一間十平米的職工宿舍。走進(jìn)那棟三層高,坐北朝南的筒子樓頂層,一條窄長走廊貫穿東西,串起兩邊的單間房,房間面對面,門對門,每個門口支起一個蜂窩煤爐,擺放一個小櫥柜,還有雜物,走廊兼廚房多功能使用,由于煙熏火燎,墻體漆黑,墻皮脫落,盡頭才有窗戶。一層十四間,一間一戶,住的都是三口或多口之家,無陽臺,無廁所,水房共用,在樓道一側(cè)。
走廊的天花板很高,常年懸著一盞電燈泡,燈光昏暗,似有似無,每戶把門一關(guān),樓道就黑燈瞎火,若是房門敞開,那房間一覽無余。為了采光,家家在門腰處掛半截布簾,既遮擋視線,又通風(fēng)透光??赏己熛逻吙?,就能窺視到房間里一雙雙走動的腳,根本沒有私密性,說句私房話,得壓低再壓低聲音。像多口家庭,三代擠住一間的,除了一張大床,還設(shè)有上下鋪,再一簾隔出小空間。
一到做飯時間,走廊、水房人來人往,挨肩擦膀,盆桶鍋壺碰來碰去,洗菜、淘米、提水排著長隊(duì)。鼓搗飯菜時,都在小櫥柜上切菜,油鹽醬醋調(diào)料罐一攤子的從柜子里搬出來。若有人穿過走廊,那都得收緊身子你讓我讓。即便這樣,孩子們還要東躲西藏捉迷藏添亂??纱蠹以缇土?xí)慣了,一邊掌勺一邊搭訕,哪里的蜂窩煤好用,哪里的蔬菜新鮮,哪里的雞蛋便宜,哪里的大米香飯。誰家炸豬油,整樓道香噴噴的;誰家油爆辣椒,嗆得集體咳嗽;誰家醬油沒了,一張嘴,一個醬油瓶就遞過來了;誰家煲湯,缺了生姜,一聲張,一坨洗好的鮮姜飛來了;誰家清炒莧菜,沒蒜瓣佐炒,嚷一聲,一小碗肥白蒜瓣就傳遞到了跟前。真是張家沒有李家有,小幫小助,其樂融融。一到過節(jié),各戶供一道拿手菜,圍坐一起拼餐。
晚上起夜,一不留神,磕磕碰碰,不是碰倒了左邊的煤球,就是撞到右邊的柜角上。因此,每戶必備手電筒。早上,水房、廁所十分緊張,一層幾十人,水龍頭少,要等,蹲位少,要等。一般都會藏點(diǎn)水,備只痰盂來應(yīng)急。最煎熬的是酷暑炎熱天,筒子樓,真是個竹筒子,塞在里面悶熱,尤其晚上睡覺,關(guān)著門,吊扇開著,脖子額頭全是汗;打開門,又睡不踏實(shí),但也有門對門敞門睡大覺的。還有梅雨季節(jié),住頂樓的,時有漏雨,房間的兩張行軍床,就好比棋盤上的棋子,移來移去,十分活躍。那些住一大家子的,房間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沒法移,那衣服、被子漏濕是常事,衣服濕了,搭個木架烤一烤;棉被濕了,麻煩就大了,一大團(tuán)的,施展困難,一不小心,就烤個大窟窿。一般修漏,是半年一次。
好在洗澡、洗衣很方便,那時廠里設(shè)有公共澡堂,洗位多,一般下班去洗澡,洗完澡,順便在澡堂外把衣服洗了。澡堂外有個供洗刷的水泥臺,可容納多人。有時洗到一半,突然來人通知你加班,那旁邊洗洗刷刷不當(dāng)班的,會攬過去幫你洗好晾好。有時突然下雨了,人在外面,想起晾曬的衣物沒收,便急匆匆地趕回去,卻發(fā)現(xiàn)所有繩索竹竿收拾一空,進(jìn)樓道一問,就有鄰居把疊得整齊的衣物送過來。
最愛串門的是小孩,一爬起床,臉也沒洗,串了左鄰串右鄰,串了東家串西家,大大小小的孩子,玩瘋了,叫都叫不回。孩子們都有口福,凡那時有的零食,他們可嘗遍了,因個個兜著自己的零食與伙伴們交換著吃。誰家做好菜,量都比較多,因嘴饞的孩子都會去蹭一塊討一勺的;誰家孩子磕著碰著燙著摔著,大人不在家,總有在家的鄰居幫你妥善處理;誰沒時間去幼兒園接孩子,等會就有接孩子的把你家的孩子一起帶回來了;誰家深更半夜有急事,把孩子從熱被窩里抱出來,隨便敲開哪家的門,都會接納,你只要將孩子塞進(jìn)人家的被窩,心放肚子里走人,孩子跟著人家吃喝拉撒好幾天都樂意。
有孩子考上了重點(diǎn)高中,上學(xué)路途較遠(yuǎn),鄰居們湊份子錢,買一輛名牌自行車給孩子。孩子也懂得感恩,就用自行車一趟一趟地幫大伙托運(yùn)回來。大家平時買瓜,不管西瓜、冬瓜、南瓜,都挑最大個兒的,為的是一家一份瓜分著吃,那分享的哪是瓜,分明是一份鄰里情。
筒子樓一層就是一個大套間,走廊就是客廳,同住一個屋檐下,牙齒舌頭難免有個磕碰,但沖突一下就過去了,都不計(jì)較,不糾結(jié),不會為了一點(diǎn)小利益受損,去罵大街,去傷鄰里和氣。
如今,筒子樓隨著城市的改建,早已拆了。廠子也隨時代的改革,早賣給了商家。筒子樓的居民,各自為生計(jì)奔波天各一方已多年,但偶然街頭相遇,誰都會停下來,站到街邊去說一會兒話。
責(zé)任編輯:青芒果
美術(shù)插圖:幾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