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白之白
有個魏晉人很好色,朋友勸他注意身體,你猜他怎么說?他說,我還怕死前沒充分享受人生呢。人生苦短,過期不候。一旦接受這個設(shè)定,人們便會把今生的一切看得特別重??匆姴菽镜蛄?,立刻想到年華易逝。
兄弟結(jié)義,立下的誓言,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夫妻結(jié)拜,盟約只有四個字,叫“白頭偕老”。為何要強調(diào)“同死”,何以一定要“白頭”?答案是:既然我們僅有此生,何妨至死方休?
孔融罵了曹操,曹操殺了他,把尸體拋棄在鬧市之中。曹操給他定了罪狀,說他不忠不孝,人品惡劣到極點,誰敢替他說話就一起殺掉。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個人來到孔融面前,伏在他的尸體上哭泣,為他的被殺感到痛苦。這叫知己之情,朋友之義。
當全世界都說孔融罪該萬死,當所有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樣,生怕與孔融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時候,至少有一個人擁抱著他冰冷的尸體哭泣。我覺得孔融沒有白活。
宋朝,周邦彥的妻子死了。多年之后,周邦彥給她填了首《玉樓春》:“人如風(fēng)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痹~里還有一句:“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比艘严窠嫔系脑贫浔伙L(fēng)吹散,情卻牢牢粘在心底,像泥地上的楊柳絮,怎么都揮散不去,反而愈陷愈深。以前總覺得古人滿腦子國家社稷,不好意思談情說愛,直到后來讀到了《搜神記》,里面有一句情話:“夫婦陰陽二儀,有情之深者也。”
很多年之后,明朝的編劇老師抄襲古人,于是有了一個更加精美的金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p>
隋朝只有三十幾年。在這樣短命的王朝里,生活過一個更短命的人:李靜訓(xùn),她已經(jīng)死去 1410年了,為何被我們提起?因為她曾被整個朝代熱烈地愛過。她被愛過的證明,是造型如宮殿模型的棺槨,棺槨上刻著四個大字:“開者即死”。她被愛過的證明是頭上的首飾,一只黃金編織的栩栩如生的蝴蝶。
盡管她的外曾祖是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但她仍然只是一個九歲就不幸夭折的小女孩,她的墓葬何以大大超出了應(yīng)有的規(guī)格?原因只可能有一個:痛徹心扉的家長們,對早夭的孩子那再也無處安放的愛。
本來只是一次尋常的隨同皇室出行,誰能料到原本活潑可愛的小孩會突然生病,并被奪去生命?超規(guī)格的葬禮,與其說是寄希望于小姑娘死后得到妥善的照顧,不如說是大人給自己準備的心靈慰藉。生死兩隔,即便貴如皇室,也只能用“開者即死”四個字,作為愛的最后屏障??缭缴?,用盡全力,癡纏不休,何苦來哉?
男女相遇,不過是被那點兒荷爾蒙所迫,雨過天晴,各行其道便是。何必還要留萬千糾葛,講許多肉麻耳語,深夜受相思的拷打,微醺里寫無數(shù)情詩?
兩口子朝夕相處,于是生了個娃,還有比這更自然的現(xiàn)象嗎?本來只是個新出現(xiàn)在家里的陌生人,何以全家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惴惴不安,恨自己無法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切都給他?
朋友相交,更加不值一提。不過是茫茫人海,哪個角落里碰到了。為之生,為之死,生前兩肋插刀,死了還要拜祭。這究竟出于何故?
明朝的編劇說得真對:人類的情感,果然“不知所起”。
李靜訓(xùn)死后不久,父母也死于政治斗爭,天下大亂,隋朝滅亡。隋滅半個多世紀后,陳子昂寫出了唐詩的大手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庇诌^了幾十年,李太白酒后感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作為“今人”的我們,遲早都會變成“古人”。歷朝歷代的明月之下,那條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河流,從來沒有片刻停息。歷朝歷代的月亮照在流水里,剎那的光華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所有的愛與被愛,都被時光吞噬,極少數(shù)故事通過詩歌、筆記、文物和墓碑留傳下來,出現(xiàn)在你的智能手機屏幕上。
我覺得,這些故事能夠傳到今天,映入你我的眼簾,一定不是無謂的巧合,一定有它的意義。
做一個更值得被愛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