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回
有請笑笑先生接著講
熔巖烈火美中險
傍山靠海人如仙
剛剛過去幾個月的5月6月,全球不止一座火山噴發(fā)。先是5月3日,美國夏威夷附近的一座名叫基拉韋厄的火山噴發(fā),一個多月下來,夏威夷有600多棟房屋被毀。31天之后,也就是6月3日,危地馬拉又有一座火山噴發(fā),附近社區(qū)有3100萬人被疏散,60多人遇難。
火山噴發(fā)這件事,聽起來就很嚇人?;鹕綆r漿的溫度一般在攝氏900到1200度之間,最高者可以達到1300度,這溫度堪比剛剛出爐的鋼水。而且地殼內(nèi)氣壓要高于地表氣壓,所以熔巖大多是以極快的速度噴發(fā)和流動,如果此時有人不幸身處其周圍,十有八九難免一死。
火山危險是盡人皆知,不過,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火山邊上。這些“勇敢的釘子戶”一定有他們重要的理由。
這期,笑笑就講一講生活在火山邊上,會有什么樣的體驗。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附近,有一個被火山掩埋了的古城——龐貝古城。
400多年前,一群工匠在離那不勒斯不遠的地方挖井,突然有一個人發(fā)現(xiàn),他們挖出的石塊與以往完全不同。那是一些昂貴的大理石,上面還有非常精美的石雕。
消息很快傳開,許多人以為這里的地下一定有寶貝,蜂擁而至前來挖寶。幾天后,有人挖出來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石頭,這才大吃一驚。原來這地下掩埋的就是傳說中因為突然火山爆發(fā)而失蹤的城市——龐貝古城。
龐貝曾是古羅馬帝國的南部重鎮(zhèn),離羅馬只有140公里,往西10公里就是那不勒斯灣,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當年在這里居住,實在算是一件美事。人們在山坡上種植果園,開墾田地,山頂有各種植物,那里是動物們天然的樂園。背山靠海的自然景色,常常讓人感到滿足。
那不勒斯灣有一座風光秀麗的小島,羅馬教皇還在這里修建了行宮。在公元一世紀時,龐貝城的人口大約有2萬左右,小城的消費也不貴,這里的人生活得閑適、平靜。
這一切,隨著維蘇維火山那次致命的爆發(fā),全都化為了灰燼。
離龐貝古城不遠的維蘇維火山,平靜的時候,風光秀美,像一個優(yōu)雅的淑女。然而,它卻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更多時候,它像一個患有狂躁癥的病人,不知何時就會狂怒爆發(fā)。
據(jù)歷史學家考證,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一點左右,龐貝城的天空突然出現(xiàn)了一塊奇怪的云團,像是蒸汽形成的氣團,形狀像一棵巨大的松樹。那一天,龐貝城出奇炎熱,沒過多久,火山灰開始在空氣中漫延,山上傳來巨響,火山巖漿直沖云霄,大海開始發(fā)出悶響。人們知道,維蘇維火山爆發(fā)了。
人們開始恐懼,四散奔跑,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灼熱的火山灰和石塊如雨般從天而降,天空還有數(shù)不清的火星,火星點燃地上的易燃物,房屋與葡萄園立刻變成熊熊火海。
有記載說,曾經(jīng)有些人試圖從海上乘船逃難,然而,火山爆發(fā)伴隨地震使那不勒斯灣海浪洶涌,船只根本不可能正常航行。接著,天空又下起了傾盆大雨,山洪爆發(fā),巨大的泥石流裹著石塊泥沙和火山灰向著龐貝城沖過來。
如此,一天一夜之后,龐貝城與數(shù)千居民被深深埋在4米深的地下。
人們在挖掘龐貝古城的過程中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所有的文物都述說著龐貝古城曾經(jīng)的繁華與輝煌。在墻壁上,人們可以看到精美的圖繪,神廟的柱廊還有一尊青銅雕像,雕像栩栩如生,記錄著這座古城曾經(jīng)的文明。
有一幅俄國畫家的名畫叫《龐貝的末日》,畫面形象展示了火山噴發(fā)瞬間驚心動魄的場面和人們的各種驚恐表情。
看過這幅畫的人們,會深深震撼于自然的力量。
聽過龐貝古城的故事之后,人們對生活在火山周圍不免心有余悸。既然如此,為什么依然會有人生活在那里?
說來簡單,為了美景、美食,還有美金。
比如人們耳熟能詳?shù)膬蓚€旅游勝地——夏威夷和巴厘島,這也是中國人最向往的海濱天堂。隨便打開一個旅游網(wǎng)站,這兩個地方都是最熱門的旅游地。人們向往那里一望無際的蔚藍海岸,向往住在海濱別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世外美景。
人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往往都會忘記,他們其實正在可怕的火山邊上。
有一個事實模糊了人們的認知——火山邊上往往風景秀麗。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可以佐證。除了前面我們提到的夏威夷和巴厘島外,日本的富士山也是一座有名的火山,美國的黃石公園、新西蘭的羅托魯阿,都是非常有名的火山口?;鹕礁浇话愕孛财嫣?,山水相依,正是這些,構(gòu)成了絕佳勝景,吸引著全球的游客。
笑笑小時候也住在火山邊上,那是一個位于華北地區(qū)的火山小鎮(zhèn),風光秀美,鎮(zhèn)周邊遍布溫泉。改革開放以來,以溫泉為依托,許多日式建筑拔地而起,旅游帶動了致富步伐,居民也過上了得來容易的富裕日子。
一般來說,火山與地熱一定是正相關(guān)。有火山的地方,一定有地熱,而這,也正為當?shù)靥峁┝嗣赓M的旅游資源。
有美景可以賞游,有地熱可以享受,人們自然愿意到這些地方旅游。旅游的人多了,住在當?shù)氐木用褚部梢愿挥?,這是大自然的恩賜。
在黃石公園,人們可以每天觀賞到間歇噴泉,甚至連噴發(fā)時間,游客都可以提早得知。觀賞噴發(fā)時,人們可以聽見來自地心的聲音,感受地球的能量。在羅托魯阿,可以將溫熱的火山泥漿涂滿全身,在溫泉中洗個“美人浴”,頓時煥發(fā)活力。
所有這些,都是在其他地方無法感受到的新奇體驗,也成為全球游客趨之若鶩的原動力。
火山邊上的資源還有很多,比如火山灰造就的肥沃土地,比如火山石雕刻的工藝品,比如火山泥帶來的養(yǎng)生保健產(chǎn)品等。
最有意思的是,在新幾內(nèi)亞的拉包爾,有一座十分著名的活火山名叫塔弗弗火山。這里的居民有一種更加有意思的生活方式——撿野雞蛋。這個島上有一種特殊的野雞,野雞產(chǎn)蛋前,先挖一個坑,然后把雞蛋產(chǎn)在坑里,利用地熱加快孵化。但雞算不如人算,總有一些雞蛋被人撿走,因為一個雞蛋可以賣到7塊半人民幣,這對于當?shù)鼐用袷且还P不錯的收入。
中國有句古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火山邊上的居民靠火山吃火山,吃得津津有味,他們當然愿意接受這大自然的恩賜,即便是只靠撿野雞蛋生活,他們也不愿意離開故土。
人們不愿意離開故土,除了情感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們找到了與火山和諧相處之道。
在日本九州,有個小縣名叫鹿島。與鹿島市隔海相望,有個活火山叫櫻島。兩個地名都非常美,更美的是,在鹿島,每天能觀看到兩三次火山噴發(fā)。
櫻島的火山噴發(fā)如此頻繁,據(jù)觀測,它一年能噴發(fā)八九百次,當?shù)貧庀笈_和市政部門每天都向有需要的手機用戶發(fā)送火山噴發(fā)短信。人們可以根據(jù)噴發(fā)時間觀看。
這為鹿島帶來了豐厚的旅游收入,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專程到這里來看火山噴發(fā)。鹿島人靠這些游客,開發(fā)出各種服務(wù)業(yè)?;鹕浇?jīng)濟,是這個島的主要生存依靠。
既然火山噴發(fā)是每天要面對的生活常態(tài),這里的人早就習以為常。政府也制定了各種政策來保障居民生活。比如,每年1月,政府都會組織防災(zāi)演練,確保火山有大規(guī)模噴發(fā)時人員能夠及時疏散。如果是殘障人、孤寡老人或需要特殊照顧的人,政府會組織青年志愿者團體負責,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在災(zāi)難突然襲擊時有人可依。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shè),鹿島政府稱,他們能夠做到30分鐘就疏散絕大多數(shù)居民。
鹿島政府可能真不是吹牛。由于豐富的旅游資源,這些年,政府在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上確實下了功夫,他們的機場、陸地交通和海上交通都十分便捷。
另外,這里的小學生上學全部戴有安全帽,居民家里也都準備有專門裝火山灰的垃圾袋,這種垃圾袋稱為“克灰袋”,市政清掃車每天都會分區(qū)清掃火山灰。市區(qū)所有露天游泳池都有活動屋頂。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居民大都養(yǎng)成了一種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出門前一定要關(guān)閉門窗;每天清倒火山灰;在街上坐街凳一定要清理一下灰塵;出門帶傘,防止火山灰落到頭發(fā)上等??偠灾?,既然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就得改變一下自己的行為習慣。在這方面,鹿島居民可謂心平氣和,不厭其煩。
與鹿島相比,生活在火山旁邊的櫻島人更有辦法。有人評價說,在這里,一切設(shè)施都有“與火山共舞”的烙印。比如這里有獨特設(shè)施來阻隔和吸納火山噴發(fā)時的熔巖,這種設(shè)施被稱為“沒有河流的河川”,還有一種設(shè)施是類似中國五六十年代修建的防空洞,一旦火山大規(guī)模爆發(fā),人們可以在此避難。
人們在與火山相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智慧。這些智慧,足以幫助人們在火山邊安居樂業(yè)。
這正是:
火山邊上好風景,
資源豐富旅游興。
龐貝悲劇成往事,
人與自然共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