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智萍
人生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別人的經驗、判斷,可以參考,可以借鑒,但不必要去效仿。所以,我不喜歡別人左右我的想法,畢竟我的人生,我的青春,我要自己做主。我喜歡嘗試,喜歡一切新奇的東西,可能會失敗,會受傷,但又如何呢?
一
“我看你還是趁早死了這份心吧,你不行的,別去丟人現眼了?!比粝嗫谄判牡貏裎摇N乙宦牼筒桓吲d了,我知道我不夠優(yōu)秀,但去試試又會怎么樣呢?不就是參加學校合唱隊嗎?
“你不是那塊料。我實話實說……”若溪見我執(zhí)拗,又開始絮絮叨叨。
我們同桌了兩年。比我大半歲的若溪處處像個姐姐一樣關心我。她比我懂事,也比我理智,再加上她的父母是生意人,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去過不少地方。可能是見多識廣吧,也可能是性格所致,她總喜歡干涉別人的想法,事事想要替我做主。
記得有次逛街,我一眼相中了一條墨綠色的長裙,見我的目光久久停留,若溪猜到我可能喜歡那條裙子,于是說:“那條裙子不適合你,旁邊那條米色的倒挺適合的?!甭犕耆粝脑挘疫€是想去試穿。“聽我的一定不會錯,別試了?!闭f著,她徑直把我拉走。后來我再回去找那條裙子時,老板說賣完了,那個瞬間,我真有點恨若溪,如果我試穿過,確實不適合的話,我也就不會再惦念了。
想起過去的事,我固執(zhí)地說:“不去試試怎么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呢?”我覺得,如果連試試的勇氣都沒有就放棄,我肯定會后悔。說完,我甩開若溪的手走了。
二
我到學校的合唱隊報名面試,來報名的同學很多,我排在長長的隊伍后面,看著來報名的同學一個個看起來都比我有信心,我心里直嘀咕:“我來面試,真的是丟人現眼嗎?”
等了好久,終于輪到我了,當我推開辦公室的門時,我的心狂跳不停,緊張得連掌心都沁出了汗。見到三個面試的老師我都認得,心才平緩一些,老師簡單地問了幾個問題,然后讓我試唱了幾句,然后就對我說可以了,讓我到時看布告。
下一個同學進來時,我紅著臉急匆匆地跑了出去。我感覺自己真的是“丟人現眼”了,內心無比難過。回到教室,若溪正和幾個同學聊得熱火朝天,看見我,她陰陽怪氣地走過來對我說:“大歌星,你終于舍得回來啦!歡迎歡迎!”
我正難過呢,她居然火上加油,于是沒好氣地應:“怎么?我不能回來呀?”若溪見狀,馬上笑逐顏開地拉起我的手說:“逗你玩呢,這就生氣了?”
我承認,若溪對我好??墒俏乙灿凶约旱南敕?,我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有什么不對嗎?我不知道若溪是否明白,關系再好的兩個人畢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我不喜歡她總來干涉我的想法和決定。
三
因為若溪的熱情,我們又和好如初,每天進進出出都一塊兒。只是,好多次了,我都想認真地對若溪說,我不希望她再來左右我的決定。我們確實是好朋友,但我們本身的性格、脾氣就有不同,再加上成長環(huán)境,人生目標也不同,我們之間其實存在很多分歧。
我一直覺得,這世上沒有完成相同的兩個人,而好朋友之間應該求同存異。正因為有一些共同點,我們會成為好朋友,但也正因為我們彼此存在不同,我們才能成為獨立的自己,因性格的魅力互相吸引。
曾在一本書上看見過這樣的話:父母再愛你,也無法庇護你一輩子,人的一生終究要自己走。我很喜歡這句話,把它奉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我們都是一樣的,面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但也躍躍欲試。因為未知,一切都是全新的體驗,可能會受傷,也會流淚,會經過荊棘叢,但無論如何,只有自己走過了才能真正體會到其間的酸甜苦辣。
人生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別人的經驗、判斷,可以參考,可以借鑒,但不必要去效仿。所以,我不喜歡別人左右我的想法,畢竟我的人生,我的青春,我要自己做主。我喜歡嘗試,喜歡一切新奇的東西,可能會失敗,會受傷,但又如何呢?只有失敗過,受傷過,我才能成長起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四
“我早告訴你不要去合唱隊丟人現眼的,現在怎么著,被我猜中了吧?”
一天下午,我才進到教室,書包還沒放下,若溪就湊過來對我說。聽完她的話,我忐忑地問:“合唱隊面試通過的布告張貼了?”若溪嘻笑著,不屑地撇撇嘴,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那是,要不我怎么會高興成這樣?”
我不高興了,一下爆發(fā):“我沒通過,你高興成這樣?什么意思呢?”
“我早勸過你,你不聽,還自以為是,現在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了吧?”若溪說。
在她伸手想要摟住我的肩膀時,我一下推開她的手,沒好氣地說:“我知道,但我愿意。丟人現眼有什么呢?至少我嘗試過,不像你,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這才更悲哀?!比粝獩]想到我會這樣說她,一時怔住了。
看她語塞的神情,我憤憤地走開了。我很氣惱,好朋友面對我的難過,她竟不是安慰我,而是落井下石。我要親眼去看看布告,紅紙黑字,一排排的名字掃視下來,確實沒有我的名字。我悵然苦笑,看來我真不是那塊料,但更讓我難受的卻是若溪的態(tài)度,她怎么能那樣對我?
冷戰(zhàn)兩天,又是若溪主動找我說話,她道歉,她說不該幸災樂禍。在她再次把手伸給我時,我毫不猶豫地握住了。
五
若溪率真、直接,但她總是缺少勇氣,害怕受傷,什么事情都不愿去嘗試。她喜歡縮在自己安全的堡壘中,也希望她的好朋友能這樣做而避免受傷。
我知道她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她忘記了,每個人的人生路都得自己去走,去嘗試。她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別人的想法,我覺得這很不好,即使她是出于善意。
學校的運動會緊鑼密鼓地開展時,我又蠢蠢欲動。雖然我身上沒有什么運動細胞,但重在參與,我報了個800米的項目。若溪聽說后,跑來問我:“運動會你報800米?”我不置可否?!澳俏乙灰獔笱剑坑悬c擔心初賽就被淘汰了。”若溪猶豫不決?!澳阆雸缶蛨?,不想報就別報,按自己的想法做?!蔽艺f。若溪聽后,不悅地嚷:“我就是拿不定主意才找你商量,你怎么這樣?”
我把若溪叫到走廊盡頭,那兒沒人?!案陕锇盐医械竭@兒?”若溪疑惑地問?!叭粝覀兪呛门笥?,對嗎?……”我一五一十,把自己心里憋了很久的話,盡可能心平氣和地對她說。我覺得:我們的青春應該自己做主,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