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群建
筆者酷愛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諸如《天下糧倉》《大秦帝國之崛起》《紫禁城的故事》等。每每看完后,都會有一些碎片化的思考。這些歷史劇有一個普遍性現(xiàn)象就是,忠臣總是被玩弄權術的奸佞之臣陷害而死。比如,為大秦帝國歷下赫赫戰(zhàn)功的“戰(zhàn)神”白起被秦王賜死,而“小人”丞相范睢多次犯死罪卻被秦王豁免;清朝戶部尚書劉統(tǒng)勛一生正直不阿、憂心憂國、死而后已,但亦被乾隆多次貶職,甚至其愛女也被殺害。何為忠?何為奸?這些歷史人物的“老板”,難道都是昏庸的?非也,非也。這也引申出一個現(xiàn)代職場最基本的話題,如何既當忠誠的員工,還能在職場中“活”到最后一集。
原則和個性的沖突
一次在總裁班講課時,我出了一道題目:“如果你在開會時做了一個決策,你所有的下屬沒有一人提出反對意見,你對這樣的下屬怎么看?”結果幾乎所有的老板都說:“我不喜歡這樣的下屬。”我再問:“如果你在開會時做了一個決策,你所有的下屬都提出反對意見,你對這樣的下屬怎么看?”結果幾乎所有的老板都說:“我不喜歡這樣的下屬?!?/p>
那下屬要怎么提意見,老板才是最欣賞的?有的學員說:“我要聽真實想法,有什么意見就提什么意見,實事求是!”果真如此?職場中,往往是最敢講真話的人,“掛”得最早,因為真話往往是不好聽的,能聽真話的老板需要胸懷。所以,很多下屬都是看老板是什么人說什么話,也正是“上有所好,下必投之”。
去年在給一家銀行做新員工培訓的時候,我又拿出這個題目進行考察,問:“如果你們公司在開會,老板做了一個決策,你認為這個決策肯定有問題,你敢不敢率先提出反對意見?”有的同學說“意見一定是要提的,提不提是我的事情,聽不聽是老板的事情,如果因為提意見而被穿小鞋,這種老板不值得跟隨,離職也罷”;有的同學說“大家都不提意見,我也不提,隨大流,不得罪老板為上策,再說老板的決策也總是有依據(jù)的,我等眼界肯定比不上老板”;有同學表示沉默,持觀望狀態(tài)。
職場需要“原則”和“個性”嗎
在職場中有些人會游刃有余,有些人總是郁郁寡歡、終不得志。為什么?前年推薦一位親屬去一房地產(chǎn)公司做銷售??傻搅四甑?,我的親戚被辭退,說業(yè)績考核嚴重不達標。我究其原因,親屬向我大加抱怨:我實在受不了銷售伎倆上的“坑蒙拐騙”,為了業(yè)績使用各種伎倆去討好顧客和上司,我的“誠實原則”卻不能被上司所接受,他批評我多次,但都被我頂回。我不喜歡用笑面去迎客,更看不慣同事的“溜須拍馬”,現(xiàn)在基本就是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沒有領導,沒有團隊。我堅持自己的原則個性,有錯么?如果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個性,那我還是原來的我么?
聽完親屬的抱怨,我想起小時候,農村蓋的房子,很多是石頭砌成的,石頭是在小溪里撿的。父母挑選的都是從山澗沖刷下來的被磨平棱角的石頭?,F(xiàn)在想想,職場做人也是如此,職場就像是一條河,剛步入職場就好比是剛滾入河里的石頭,隨著河水的沖刷,棱角慢慢被磨得“圓滑”,這樣的石頭將被派上用場,而那些還是堅持“本性原則”的石頭,都留在砂礫中,慢慢地沉入河底。
我曾做過一項調查,要求參加培訓的HR寫出身邊職場最出色的人所具備的特質有哪些,結果統(tǒng)計出來的詞語有“敬業(yè)、責任心強、細心、自信、勤奮、悟性高、認真、務實、善于溝通、團隊精神”等。這也說明一個問題,職場上成功的人士都是很會“隱藏”個性的人,我們也可以對照、留意一下,身邊領導的脾氣是怎么樣的。往往就是層級越低的領導,脾氣就越大,而那些層級越高的領導,往往都是滿面春風,看不出他的喜怒哀樂。
職場成功非“原則和個性”
有一句雞湯,說“發(fā)脾氣是本能,壓住脾氣才是本事”。這里“脾氣就是格局”,格局也決定事業(yè)大小。也有人會說,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格局僅是其中之一。說得也對,我們可以分析古今往來各類歷史人物,成功人士無外乎取決于這4個特質:
第一是智商。智商特別高的人,事業(yè)成功的概率也會比普通人高很多。但是這個世界上成功之人,80%的人智商都是在100左右,這個數(shù)據(jù)也說明了普通人也一樣可以成功,大家在職場上的智商都勢均力敵,類似喬布斯這樣的人才總是少數(shù)。
第二是情商。情商高低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情緒控制的能力,諸葛亮和周瑜談判的時候,用鵝毛扇擋住自己的臉,就是不想讓周瑜通過自己的面部表情來讀懂自己的心理活動,因為你的面部表情就是你的情緒最直接的體現(xiàn),所以情緒控制能力高的人就是情商高的人;另一個方面就是溝通能力,按照標準的溝通和傾聽要求,職場中的人有75%是存在溝通缺陷的,有些是因為個性,有些是不懂溝通,有些則是無意流露。
第三是逆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越斗越勇的類型,這類人成功概率就高出許多。特別是現(xiàn)在的青年員工,接受的職場經(jīng)驗很多,從小接受的大腦開發(fā)教育也很系統(tǒng),但是逆商的淬煉卻遠遠不夠。
第四是悟性。這個在職場是至關重要的,有些老板或上司習慣性地不把話講透,往往就講半句話,下半句讓下屬自己去領會,所以悟性高的人,老板自然會偏愛一些。網(wǎng)上有一則笑話:老板對大家說,過十分鐘,大家拿著吃飯的家伙去會議室開會,小明居然拿著飯盤和湯勺去開會了,結局可想而知。在《西游記》中,孫悟空向師父菩提師祖拜師求藝,然而菩提師祖并沒有直接教他,而是在他后腦勺敲了三下,孫悟空知道了師父要他三更半夜走后門,這就是悟性。所以在職場中,與智商高、情商高、悟性高的人在一起,不但周圍的人會開心,自己也會開心。反之是,自己不開心,同事也不開心,只能成為“孤家寡人”。
“靈活掌握原則”的個性
為什么職場中原則性和個性很強的人會“掛”得比較早?因為人性。歐美人的性格,對問題答案的選擇就是“YES”或“NO”。而中國人的性格,對問題答案的選擇思維是遵循五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即陰陽和八卦,回答問題的最佳模式是“明哲保身”,所以對老板的錯誤表明觀點的時候,我們會回答“老板這個決策很英明,但是這些問題我們也需要考慮一下……”
中國人很會溝通,在溝通的時候會先“聊閑天”,目的就是探測對方是否接受你,如果不接受就不要溝通了,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接受了以后,還要順著對方的思路和理念進行溝通,讓對方信任你,溝通才有效果,這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我們在做管理培訓的時候,經(jīng)常對學員說“領導就是解決問題的人”,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職場上如何準確把握這句話的精髓,就是要做到有原則性又不唯原則性,靈活掌握。
在做《執(zhí)行力》培訓時,我曾設計了一個情景,讓學員參與演練:你的角色是一家餐飲連鎖公司某店的柜臺銷售女員工,身材嬌小。公司規(guī)定上午10:30以后不再出售給客戶早餐,某天上午10:50來了一位彪形大漢要買早餐,你和他溝通無效,他就是要買你們店的早餐,你該怎么辦?
一部分同學說“賣”。結果是這位員工將被解雇或受處罰,理由是你違反了公司的規(guī)章管理。一部分同學說“不賣”。結果是這位員工將受處罰,理由是“沒有做到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在職場中遇到這種情況,稍聰明的員工會首先問店長是“賣”還是“不賣”。按照店長的指示辦,你就沒有任何責任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這樣的員工是沒有“個性和原則”的,你的原則就是根據(jù)老板的指示辦事。
而另外一層意思就更嚴重了,你這樣做,是把責任推給領導,讓領導成為沒有“原則”的人。店長說“賣”,那就意味著公司的管理制度形同虛設,領導帶頭違反公司管理制度,我們的行為讓領導為難。領導說“不賣”,如果顧客用武力威脅,領導是賣還是不賣?
分析到這個層面,學員們的討論就更加多元化,很多同學說“不賣”,結果被大漢所傷。公司還會給你下結論:“危機處置能力”欠缺;如果“賣”,接下來你還是被公司處罰,公司給你的結論是“堅持公司制度的原則性”不夠。
在職場中,我們還應具備另外一項技能,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做一個機械的執(zhí)行者。對上述這個彪形大漢的買早餐行為,你完全可以說“對不起,賣完了”。如果彪形大漢看到你柜臺后面還有早餐,你可以說“這些早餐是一個食堂剛返回來做檢驗的,是顧客認為不新鮮退回來的,如果您要,我可以全部送給您”。這樣,你既可以把問題解決,又能讓領導不為難。
在職場中,有很多情況,并不是非原則即個性,而是要我們具備“靈活掌握原則”的個性能力。也不是要我們去做電視劇中那種“奸佞小人”,退一步海闊天空,誰說個性就一定要張揚呢? 責編/齊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