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麗佳 (廣東廣州番禺市橋實驗小學)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很努力地抓德育,人力物力不斷加大投入。但隨著家庭教育缺失的凸顯,學校德育也陷入了效益的低谷。為此,我校分析德育現(xiàn)狀,著力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通過體驗感悟使德育回歸到人性、生活、情景中,成為學生精神生活和健康成長的需要。
以豐富多彩、內涵深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真切體驗、實踐磨煉中,感悟德育的要求,接受思想的啟迪,最終將外在的德育要求內化為健康的情感品質。為此,我們大力開展題為“做最好的自己”主題教育活動。
活動中,我們提出了“每天六個一點”,即:每天微笑多一點、每天禮貌多一點、每天做事速度快一點、每天上課專心一點、每天作業(yè)認真一點、每天獲取課外知識多一點。我們還成功地把“每天六個一點”的要求融入到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當中,開展了“做最好的自己”識禮手抄報比賽,讓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動手制作,加深對禮儀的理解和認識;舉辦“好習慣伴我行”主題征文、“我是微笑小天使”演講比賽等。
“做最好的自己”主題活動使學生精神面貌得到不斷改善,學生們紛紛用日記、周記等形式記錄自己每天的進步情況和切身感受,有效地填補了以往德育重說教輕體驗的短板。
德育貫穿于學生的生活全過程,應把德育的時空擴展到生活、社會與自然。德育更是一種喚醒,其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為此,學校開設了別開生面的視評課,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學校利用紅領巾電視臺,每周在地方課程中劃出一課時,統(tǒng)一播放《暖春》、《媽媽再愛我一次》等表現(xiàn)愛的主題的電視、電影,并為學生搭建交流心得的平臺,讓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交流、體會、感悟、思考,很多學生在觀看影片時感動得眼淚直流,內心受到激烈的震撼,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情感體驗,播下愛和責任的種子。
追夢秀場是一個“自助餐式”的展示課程。演員們從節(jié)目報名到親友團的招募,工作人員從臺前到幕后;全部都是由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管理和合作運行。追夢秀場,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管理能力,關注了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表演需要;同時,自助餐式的小匯演能使所有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有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有獨立思考、發(fā)散思維的空間;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了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我們把評價定位為著眼于學生的優(yōu)點,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進步,不但注重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更注重從縱向的思路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特別強調教師要善用“檔案袋式”評價,經常采用“亮點”評價,適時采用“延時”評價。
1.“檔案袋式”評價。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求每人制作一個“成長檔案袋”,包括每次的活動情況記錄表、調查表以及各種與德育有關的信息資料。這樣的檔案可以體現(xiàn)學生在較長的時間內“在一個課程的一個或多個領域中所作出的全部努力、進步、學業(yè)成就”。同時,在檔案袋的制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培養(yǎng)起自己是“檔案的作者、所有者”的意識,從而反省、評價自己的學習。
2.“亮點”評價?!傲咙c”可能是一個善意的微笑,一次流利的回答,一個突發(fā)奇想的創(chuàng)意等。對這些“閃光點”和“亮點”的跟蹤評價,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全貌”,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很多“點”一經成功評價,就會像水中的一滴油彩一樣迅速生成一個“面”。
3.“延時”評價。學生由于成長在不同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下,他們在智力、愛好、價值觀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當我們遇到個別學生與其他同學或預定目標有一定差距時,必須放棄現(xiàn)時現(xiàn)地的評價,給予他們充滿真誠的期待,并切實地為學生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提供足夠的時空和機會。
正因為這樣,我們的評價才充滿贊賞、期待;學生才更自信、更有使命感、更具想象力。這樣,我們的德育就更具生命活力。
[1]肖龍海,張江.素質教育模式探索——小學生人格教育實驗研究整體設計[M].
[2]顧青山.德育回歸生活塑造健全人格[J].小學德育,2005(10).
[3]周衛(wèi)勇.走向發(fā)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