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十幾年的教育發(fā)展,如今的學生較之當年的學生有了很大的改變。現(xiàn)今的小學生“集體人”意識淡薄,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在家中的小公主或小王子地位,形成了“自我為中心”;其二,學校、家長的“成績?yōu)橹亍庇^念限制了集體活動的開展,甚至有些活動還帶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其三,數(shù)字化時代的網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個體彼此間的接觸與交往。而學生集體意識的淡薄,造成班級凝聚力缺失,“自我”意識阻礙了生生交往。班主任經常為如何幫助這些學生樹立團隊意識,進一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而苦惱。
1961年,社會心理學家謝立夫分幾個階段對參加夏令營的互不相識的12歲男孩進行了一項個體形成群體的經典研究。研究證明,活動利于群體的形成,協(xié)同活動利于凝聚力的產生。而集體游戲就是一種團體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的小型活動,它以促進成員間的溝通、增進彼此的默契、增強相互的信任為目的。在班級管理中,集體活動的組織開展旨在通過學生對活動的參與,讓其體驗并領悟游戲的真諦和明白自己的定位,從而得以內化,并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們大膽嘗試了以集體游戲為載體增強班集體凝聚力的探究。
在許多國家都提倡兒童要參與集體活動和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通過體驗領悟游戲的真諦,獲得處世之道。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也頗受學生喜愛。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利用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設計適合的游戲內容支配學生的行動,引導他們學習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怎樣與人相處等,從而養(yǎng)成自治、克己、共同作業(yè)、理性地服從等各種美德。
世上樹葉繁茂,可是不存在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班級亦然。首先,從學生個體來看,不同班級里的學生各不相同,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在愛好、學習面貌、思想表現(xiàn)、生活狀況等方面亦有所不同;其次,每個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素質也不盡相同;第三,各班還存在原有教育基礎的差別。所以,在設計游戲內容前應通過觀察、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了解研究班級的實際,同時根據(jù)自己的帶班理念、班級文化內涵、學生的教育發(fā)展點進行設計、創(chuàng)編適合的集體游戲。如通過“照鏡子”體驗集體中將心比心的重要、通過“情緒病毒”體驗班風在班級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大風吹”體驗目標對集體和個人的發(fā)展的作用……根據(jù)班級實際設計集體游戲,更具針對性。
小學低、中、高三個學段的學生在個性、能力、心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小學低段學生好奇,很樂意與他人進行互動,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的行為有較強的情境性;高段學生的大腦成熟了很多,開始對自己的興趣點更加熱情并且競爭意識增強。特別是男孩子,在情意的發(fā)展上,高段學生雖然自我約束力也不足,但比低段學生更能調節(jié)自己的情感與行為……因此,立足學生年齡特點而設計的集體游戲內容會更有價值。如“老鷹抓小雞、搶占陣地、龜兔賽跑”等角色類的集體游戲較適合低年級小朋友活動,而“棍棒接力、齊心協(xié)力”等益智、體能型游戲更適合于中高年級學生。根據(jù)年齡特點設計,學生更易接受并樂于參與,以興趣為契點融入游戲,寓教育于無痕。
每個學期各個學校都會設計主題教育,如常規(guī)教育、節(jié)假日教育、社會熱點現(xiàn)象教育等,圍繞某一特定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從而促進良好班集體的建設,這是班主任常用的一種方式。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題活動的教育作用,我們嘗試將主題活動游戲化,如在“鋪設消防水管”游戲中進行消防教育,感恩主題活動和“夾竹竿”游戲相融等,在一個又一個的集體游戲中拒絕盲目的為搞活動而活動,寓教育于游戲中,寓學習于游戲中,因勢利導鍛煉學生,給他們留下美好記憶的同時產生深刻的教育影響,并逐漸增強班級的親和力。
班級是一個動態(tài)的集體,班級里發(fā)生的事件也是動態(tài)的,學生的角色同樣是動態(tài)的,有時喜歡與這個人交往,有時因為某件事而疏遠了對方。班主任可以抓住動態(tài)的時機適時引入集體游戲,化問題于無聲,增強班級凝聚力。
無論哪個班級,在剛組成時,由于師生、生生之間都還不熟悉,缺少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班級的共同奮斗目標、集體輿論都還未形成,也沒有制定好全班學生認可的和學習、生活、自我管理等相關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方方面面都需要班主任的決策與指揮,這是建設班集體的最佳教育時機。引導學生參與有目的、有計劃設計的集體游戲,如“蒙眼作畫”“踩報紙游戲”等,讓他們經過親身的經歷和感受,了解正確處理學生個體與班集體、與其他學生關系的方法,樹立較清晰的角色意識,學會積極主動地關心班級的事情和活動,學會把自身的利益與班級的榮辱聯(lián)系在一起,推動班集體不斷進步。
生活、學習在同一個班集體中,個體之間難免有時會發(fā)生沖突,因意見不合有肢體碰撞,因任務分配不均發(fā)生口角等。小學生因為年齡小,自我解決矛盾的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做協(xié)調。采用分析原因、相互疏通、再交流解決這不失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可適時引入集體游戲化解矛盾效果更佳。前不久班中小王和小李因為掃地發(fā)生口角,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在了解情況后安排了兩個集體游戲,小王和小李都分在同一組,合力吹氣球時,一個吹氣球一個坐破氣球;戴眼罩行走時,一個語言提示,另一個戴眼罩根據(jù)提示往前走。游戲后他們在交流體會中和好了。借助集體游戲,不僅提供了學生共同活動避免關系冷卻的機會,更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班級沖突的處理于無形中解決。
學生進入五六年級,身體開始發(fā)育,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會對異性產生好奇、愛慕、敏感等心理和行為,如小男孩喜歡掀女生的裙子,不愿意與異性同桌,甚至異性不小心碰到自己的身體也會出現(xiàn)誤解等。將青春期教育和集體游戲融合則能產生很好的脫敏效果。筆者曾組織六年級的學生進行集體性的脫敏游戲,如蜈蚣賽跑游戲,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組長在最前面,其他學生把雙手搭在前面同學的雙肩上組成一條“大蜈蚣”,全體齊心協(xié)力跑動起來,最先到達終點的為勝利一方。這類合作性游戲讓學生超越男女的界限,不再過分敏感。
需要干預的“另類”學生在每個班級里都有,由于諸多原因,他們內向怕生、喜歡獨處,甚至古怪任性,不愿或不敢融入班級活動。這些不合群的學生中除了極個別有特殊原因而導致,如心理疾病、家庭因素等會導致他們生活在痛苦中,其他的學生中有些自得其樂,有些渾然不知自己的離群個性。對于這樣的學生,班主任肯定要關注他們,但不能過度關注,在適當?shù)臅r候營造一個愉快的環(huán)境,邀請他們參加集體游戲,不留痕跡地打開他們的心扉。如進行“左手和右手”的集體游戲。先把班級學生平均分成兩組,兩組學生手拉手圍成圓圈,并記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邊分別拉的是誰,接著在主持人“放手”的口令中立刻放開拉著的手,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走動,然后在“?!钡目诹詈?,大家迅速找到原來左、右手所牽的同學。這類游戲的目的在于“一個都不落單”,不合群的學生受到游戲的力量、集體的魅力感化、溫暖,并獲得存在感。
挫折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是令人不快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經歷運動會、歌詠、朗誦等各類比賽時,在學業(yè)檢測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學生的自信心和集體的凝聚力也會受到影響,有必要適時引入集體游戲,讓每個學生都“活”起來。如引入“兔子舞”之類的娛樂舞蹈游戲,全體學生步調一致,在優(yōu)美、統(tǒng)一的音樂旋律中協(xié)調配合,舒緩壓力;再如引入“小丑鞠躬”之類的激發(fā)自信心的游戲,鼓勵學生在事先設計的各個場景中,大膽想象“鞠躬認錯”的各種表演,讓他們在有趣的演出中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小錯;也可引入鍛煉學生意志力的集體游戲,從中培養(yǎng)學生樂觀自信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關注、消除學生個體的負面情緒,才能更好地打造積極的活力團隊。
集體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常規(guī)的游戲,例如學校每年都會組織的趣味運動會、趣味球賽、拔河等。除此以外,有一些與當下熱門主題相關的游戲,如“撕名牌”“真人密室逃脫”等。當然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游戲,比如“誰是臥底”“蘿卜蹲”等,更可以是一些學習類的,放松心情的休閑類等。為使集體游戲開展得更順利,更有意義,在游戲中應遵守幾個規(guī)則:
目標是前進的燈塔,有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因此,開展集體游戲前,要形成小組或大團隊的共同目標,并要讓全體成員了解、認同,讓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定位,產生主人翁責任感,減少團隊成員之間的矛盾,這樣會有利于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目標一致,對形成集體動力、聚人心很有利。
重游戲過程更甚于結果,這是“以集體游戲聚人心”的另一成功規(guī)則。其一,在集體游戲的設計和安排時,不糾結學生能力的強弱,盡量不讓一個學生游離于活動之外;其二,在游戲的全過程中,要盡力發(fā)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把學生個體引到整個集體中,把整個組或整個班的活力調動起來,即使失敗,也讓學生能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如“跑北京”的長跑游戲只要發(fā)揚一個都不掉隊、堅持到最后的精神,就享受到笑到最后的成功,就享受到為集體拼搏的自豪。
在班集體建設中,難免會出現(xiàn)小群體現(xiàn)象,有些學生之間少交流,甚至排外。在籌劃集體游戲時,應充分考慮這些不同小群體學生的搭配,并根據(jù)每一次的表現(xiàn),在下一次的游戲中及時調整合作的成員,做“細”集體游戲中人員的合理搭配,促進他們相互了解,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另外,還要求游戲內容的合理搭配,根據(jù)實際輪流組織競技類、益智類、熱點類等游戲,盡力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一個角度展示自我,體會自身在團隊中的價值。
在班級管理中適時引入集體游戲,豐富了學生的集體生活,讓他們感受到校園學習不再是枯燥的,而是生動、有趣、充滿活力的;通過集體游戲的開展,讓他們提早了解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在游戲中滲透,引導學生學會謙讓,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更重要的是學會關愛、幫助別人,通過集體游戲體驗同伴帶來的快樂,并獲得同伴的力量支持,讓其感受到校園生活的美好;在集體游戲中,孩子要多與同伴交流、協(xié)作,進行各種模仿、操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務,而其過程正是對社會交往能力的體驗、練習與實踐,這樣的經歷可以幫助孩子在體驗中認識社會,同時促進社會技能的培養(yǎng)。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設計針對學生教育的集體游戲,把握游戲引入的教育契機,遵守游戲教育規(guī)則,通過集體游戲學生能感受到來自集體的力量、溫暖和幸福,不僅有利于營造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學生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提升班級凝聚力,更有利于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優(yōu)秀班集體。集體游戲的開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有效提升班集體凝聚力的過程,對比我們將繼續(xù)探究。
參考文獻:
[1]皮亞杰著.皮亞杰教育論著選[M].盧濬選,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蔣燕.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對高職大一學生適應能力的影響[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2012
[3]田春梅.溝通――成功教育的關鍵[J].科技信息,2014(8).
[4]任永澤.我們現(xiàn)代需要樣的兒童觀[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0(4).
[5]高瀟怡,龐麗娟.教師的兒童學習觀與其教育的關系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3(3).
[6]牛玉霞,任偉.游戲化教學初探[J].教育技術導刊,2013(5).
[7]孫利.善用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12).
[8]李堅銳.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團隊意識[J].上海大學學報,2013(5).
[9]尚紅.學生合作意識缺乏的原因分析及糾正[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8).
[10]許哲耀.試論教學中的“團隊教育”組織方式[J].泉州師專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