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西安高新第六小學 劉 瑩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于未知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遐想,對于課堂教學也是一樣。一成不變,單調重復的英語教學內容和形式,難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缺乏興趣,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入門”“入”不好,對于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會產生直接的阻礙作用,他們甚至會永遠變成一個“門外漢”,對于英語的學習就是缺那么一點“靈氣”。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英語教學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改革教學方法,豐富英語材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
與此同時,繪本作為一種凝練語和多彩畫的融合體,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吸引力,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寵”。
在英語繪本中,雖說是圖文并茂,但是圖占據了大部分的視野,文字敘述相對簡練,一幅圖,通常只會配短短的幾句話。然而,即便是幾句話,都通常是以充滿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的順口溜形式出現,讀起來朗朗上口。這一點,也是繪本深受歡迎的重要優(yōu)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優(yōu)勢,當遇到教學內容與繪本內容相符合,就可以巧妙地引入繪本句型,簡單重復的出現,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對于這樣簡短的重復,學生也比較容易掌握,多次練習就能加深對英語單詞的理解與記憶,同時還能讓學生的英語語感得到提升。受到繪本中“順口溜”的啟發(fā),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同樣充分韻律的英語歌曲,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
除了文字之外,圖畫是繪本的重要構成,也是吸引學生最直接的因素。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懂得充分挖掘和利用英語繪本中豐富的內容和體裁,結合教學資源,實現優(yōu)質元素的結合與補充,讓課本教材與繪本內容相輔相成,共同為課堂教學服務,提升教學效率。如教材文本大多比較嚴肅,以知識傳授為主,而繪本內容趣味性更強,而且生動的圖案也容易引發(fā)遐想,故事情節(jié)性比較強,兩者之間相互補充,結合應用不僅能發(fā)揮繪本最大的優(yōu)勢,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雖然繪本有著不可忽視的教學優(yōu)勢,但是,凡是都有兩面性,在它展示優(yōu)點的同時,很多弊端也就逐漸顯露出來。
在小學英語課堂的實踐教學中,不難發(fā)現,并不是每一位老師都能如魚得水地利用繪本教學的優(yōu)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很多教師拿到繪本之后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處理繪本內容,不知道如何將其巧妙地融入教學中。有部分教師教學思路古板,即便是繪本教學,也是遵循著“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教學結論,像平時傳授課本知識一樣,領讀單詞,講解語法,分析句型,提問問題等,這樣的繪本教學無異于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即便是圖片再精美,文字再有趣,學生也一樣會興趣消退,甚至消失,繪本的教育輔助作用根本沒有得到實現。還有部分教師認識偏頗,將繪本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看圖上,只是放任讓學生觀察圖片卻不加引導,使得學生在閱讀繪本時,將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感興趣的圖片上,對繪本文字視若無睹,沒能真正實現繪本的教育功能;還有部分教師不能準確理解繪本中圖文相輔相成的地位,總是厚此薄彼。和前一種老師的做法相反,這部分教師講繪本的教學重點放在了文字上,一遍一遍地要求學生閱讀,卻忽略了文字只是輔助學生理解圖片的。久而久之,學生對于繪本會失去原有的興趣。
就繪本教學在英語應用中的不足可以看出,教師既要加強對繪本的認識,又要提升對繪本的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多看,多發(fā)現,多想,多積累。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多搜集相關的好繪本,思考,反思,探索繪本的奧秘,并反復地嘗試,深入地反思,堅持不懈地進行繪本教育的探索,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教學中,我常用的是講故事的繪本教學法,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滲透道理,既能使學生產生了興趣聽故事,同時又能讓學生學習到英語知識。
總之,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教師應該不斷去迎合小學生的自身學習特點,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能夠合理地被開發(fā)和利用。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來彌補學生英語語境缺少的遺憾。繪本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期鮮明的趣味性和生動形象性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合理巧妙地利用好這一特點,讓繪本發(fā)揮更加顯著的教學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