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橫寨鄉(xiāng)中心小學 羅仁海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以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所以教師需要由多個角度對有序遞進策略進行應用,這樣不僅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對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
有序遞進策略就是通過多個角度與維度由淺到深、由上到下地對知識內容進行教學的策略。橫向發(fā)展方面可以使教學不斷得到拓展,可以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聯系;縱向發(fā)展方面可以由學生不同的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對教學知識進行時間、空間上順序合理的教學。由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fā),對合理的教學內容與計劃進行制定,進而落實有序遞進教學,顯著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改的快速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中制定了三個維度的標準與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小學數學知識進行講解時,不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這樣會嚴重受到傳統(tǒng)單向知識輸出的限制,而是需要與教學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效結合,以對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進而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進行有效梳理。數學教學具備較強的抽象性與復雜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新課改標準的基礎上,對所應用的教學案例進行有效選取,以教學材料內容為依據,由三個維度進行有效考查,以對相應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從而設置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案,以對數學知識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以及遞進關系進行有效梳理。通過有效的遞進教學,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有利于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理解,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由義務教育起,學生就對數學理論知識進行了相應學習。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是對最基本、常見的理論知識進行教授,不論是知識點還是教學案例,學生一般屬于初學者,特別是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進行充分考慮,以對數學案例教學進行科學安排,同時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事物的發(fā)展都需要符合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學習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探索的能力進行著重培養(yǎng)。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對相應的教學情景進行有效設置,對數學知識的相關模塊進行劃分,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引導其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與困難進行總結,讓學生逐步解決相關知識模塊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對知識內容進行掌握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練習,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鼓勵地方和學校與當地特色以及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對相應的地方教材、學校教材進行編寫。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用,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貢獻力量。需要由實際情況出發(fā),與社會的教育資源進行充分結合,對地方以及學校教材進行有效開發(fā),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進行著重培養(yǎng),并對教學內容的順序、合理的遞進性進行安排。但是由于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地方性、本校性數學遞進策略的設置并不合理。因此,學校需要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地對地方以及學校的遞進教學進行合理開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與成長的重要時期,而小學數學教學在小學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因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需要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變革,以顯著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有序遞進策略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引入課堂教學中,由多個角度對教學方式進行完善與改革,以增強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以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特點為依據,對教學進行有效強化,以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