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馬克·郭士頓是美國研究溝通技巧的專家,他有一個課題是研究人們說話不同時段的效果,并將其概括為與人談話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你說話直奔主題、重點突出,能引起對方的興趣。你能切實感到對方在認真地聆聽,因而自我感覺很好。
第二階段:由于你說的話越來越多,感覺就越來越好。由于你說話速度加快、質(zhì)量降低,聽者的注意力開始下降。但是,你的自我感覺依然很好,所以不會注意到聽者逐漸厭倦。
第三階段:你發(fā)現(xiàn)聽者走神了,于是就說得更賣力氣,企圖重新得到聽者的注意力,讓聽者重新跟上你的節(jié)奏。
根據(jù)對與人談話三階段的分析,馬克·郭士頓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建議:如果說話進入第三階段,就不要再啰哩啰唆了,而應(yīng)讓聽者說話,自己當(dāng)傾聽者。這樣可形成互動,談話才能愉快地進行下去。
古語說,醫(yī)者不自醫(yī)。俗話說,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有一次,馬克·郭士頓應(yīng)邀參加朋友馬蒂·乃姆克主持的一個訪談節(jié)目,口若懸河地說了過多的話。
馬蒂·乃姆克友善地向馬克·郭士頓提出了建議:“你是研究溝通技巧的專家,更應(yīng)善于做一個傾聽者。”隨后,馬蒂·乃姆克介紹了自己主持節(jié)目多年的一個重要體會,即一分鐘談話的“紅綠燈法則”。
在談話剛開始的20秒,你的談話“紅綠燈”是“綠色”的。這時候,你說的話開門見山,聽者會很認真地聽,并能迅速結(jié)束。
在接下來的20秒,你的談話“紅綠燈”就變成“黃色”的了。這表明,聽者對你的談話逐漸失去了興趣。
在談話的40秒之后,你還滔滔不絕地沒完沒了,你的談話“紅綠燈”就變成“紅色”的了。此時,你務(wù)必牢記:自己閉嘴,讓對方說話。不然,勢必是畫蛇添足、事與愿違。馬克·郭士頓聽后,如醍醐灌頂,對馬蒂·乃姆克說:“你的一分鐘談話‘紅綠燈法則,比我的‘談話三階段理論更簡明扼要、更便于記住、更有操作性?!?/p>
(摘自《啟迪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