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莉君 陳慶榮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老齡化及其引發(fā)的問題,是目前突出的世界性社會問題之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十分迅速,態(tài)勢十分嚴峻,位列老年人口發(fā)展速度最快國家。江蘇省是全國最老的發(fā)達省份之一,從1986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早15年。如何做好促進老年心理健康工作是當前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是中華民族尊老和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不僅僅要做到物質上的支持,更關鍵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在2009年的《關于加快我省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中將“高度重視老年人的精神關愛”列為6項重要任務之一。這些政策和具體舉措是典型的客觀社會支持,有助于各級政府強化對老年心理關愛的重視,加大對老年心理關愛的投入。
Rosow〔1〕研究發(fā)現,社會支持是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人類社會中,社會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對人類的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既可以調節(jié)由應激帶來的消極效果,還有利于減少社會功能缺陷程度〔2~4〕。社會支持是指通過人與人之間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相互支持,以及人際間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的互換,使個體獲得社會需要的滿足〔5〕。社會支持不僅包括客觀支持,還有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6~10〕。客觀的、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如穩(wěn)定的(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穩(wěn)定的社會聯系,如非正式團體、暫時性的社會交際等。這類支持獨立于個體感受,是客觀存在的。主觀的、體驗到的或者情感支持,指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是指個體對以上客觀的和主觀的社會資源的利用程度。
政府層面盡力創(chuàng)造和提升的客觀支持是否讓老年人產生積極的主觀支持(如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子女、親戚、朋友等對老年人提供了怎樣的客觀和主觀支持?老年人對政府、社會、家庭等提供的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如何?想要了解這些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必須要明確江蘇省老年人社會支持的基本面如何,著力點在何處。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并沒有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上述基本數據。因此,江蘇省老年社會支持調查顯得十分必要,其結果對老年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對江蘇地區(q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間接了解,同時也為國家層面的老年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意義的數據。
綜上,本次調查將覆蓋江蘇省13個省轄市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具有正常認知能力的老年人,采用大樣本調查,比較科學和系統(tǒng)地描述江蘇省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及其人口學特征,為了解江蘇老年社會支持狀況提供了基本數據,有助于促進各級政府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實現對老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決策科學。
1.1研究對象 以江蘇省13個省轄市為基本調查單位,以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具有正常認知能力的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共調查2 988位老年人。
1.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肖水源于1986年設計了《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并在小范圍內試用,1990年又進行了修訂。SSRS包括10個條目,3個維度: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社會支持總分等于所有10條所得分數相加。1994年用該量表對128名大學生進行施測,發(fā)現問卷具有較好的重測信度〔11〕,問卷總的克倫巴赫α系數為0.92,各項目之間的克倫巴赫α系數0.89~0.94。已有研究發(fā)現,SSRS具有較好的預測效度,三維度得分均與癥狀自評量表(SCL-90)得分呈負相關,其中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與癥狀分顯著相關〔12〕。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行方差分析、t檢驗。
2.1總體社會支持度 江蘇省老年人總體社會支持度得分為(32.72±7.64)分。按照問卷的評分標準(低于20分為低社會支持,20~29分為一般社會支持,30~40分為滿意社會支持),江蘇老年人的得分達到滿意社會支持水平,其中低社會支持245人(8.19%),中社會支持941人(31.50%),高社會支持1 802人(60.31%)。這說明江蘇省老年人的總體社會支持度較高。但是進一步分析發(fā)現,在3個子維度中,客觀支持的得分是(6.24±1.30)分,與滿分20分相比較低,不到滿分的1/3。主觀支持的得分為(20.31±3.17)分,超過滿分(32分)的一半但不到三分之二(21.33)。對社會支持利用度的得分為(6.17±1.13)分,達到滿分(12分)的一半,說明老人愿意主動利用社會現有支持的程度不是很高。
2.2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 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60~69周歲組、70~79周歲組、80周歲及以上組(見表2)。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差異顯著〔F(2,2 985)=2.77,P<0.05〕。進一步分析發(fā)現,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沒有顯著差異(ts<1,Ps>0.64)。但是,60~69周歲老年人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顯著高于70~79周歲和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ts>3.46,Ps<0.01)。其他兩兩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2.3不同居住情況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 表2描述了獨居、與配偶同住、與子女同住、在福利院居住、其他居住類型的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水平。居住地類型對于社會支持總分有顯著影響〔F(4,2 983)=9.12,P<0.001〕。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總分顯著低于與配偶居住〔t(1 574)=-7.23,P<0.001〕、與子女居住〔t(1 457)=-5.66,P<0.01〕和在福利院居住〔t(1 028)=-4.13,P<0.01〕的老年人。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上,獨居老人都顯著低于上述三種居住類型的老年人(Ps<0.05)。與配偶同住老人的社會支持顯著高于在福利院居住的老人〔t(1 506)=2.31,P<0.05〕,其原因主要是前者的主觀支持顯著高于后者〔t(1 506)=2.27,P<0.05)。其他兩兩之間差異不顯著(ts<1.27,Ps>0.12)。
2.42012和2014年度老年人社會支持度調查數據的趨勢性分析 與2012年度比較,2014年度調查數據普遍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對社會支持利用度得分在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居住類型上都呈上升趨勢。具有典型性的數據變化為:與配偶同住、與子女同住老年人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和社會支持總分有明顯提高。見表3。
表1 江蘇省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分)
表2 江蘇省不同居住類型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分)
與獨居比較:1)P<0.01;與在福利院居住比較:2)P<0.05
表3 2012和2014年度江蘇省老年人社會支持度的變化情況分)
2014年江蘇省老年人總體社會支持度得分達到了滿意社會支持水平,較2012年的調查情況,2014江蘇省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有提升趨勢。這表明,隨著經濟發(fā)展和人口素質提升以及國家、社會和家庭對老齡化問題的重視,一方面老年人從不同渠道得到的客觀支持有了一定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也更加愿意和不斷嘗試利用各種社會支持。這是令人欣喜和值得高興的亮點。但是,需要客觀正視的是,老年人的客觀支持度仍然只達到總分的1/3左右,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也只有50%。這與江蘇省的經濟總量在全國所處的領軍位置不符。
本研究發(fā)現,老年人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顯著下降。老年人隨著年齡不斷增加,生理功能發(fā)生退行性變化,從而導致行動不便、認知功能退化、行為反應遲鈍。這些負性變化極大限制了年齡較大老年人的活動范圍,進而限制了其與社會不同人群接觸,以及對不同類型前沿信息的獲取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他們利用社會支持的主動性〔13〕。
在我國現有的家庭結構和養(yǎng)老模式下,家庭是老年人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Litwun等〔14〕調查發(fā)現,75 歲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三個獨立的社會網絡類型:家族、子女和朋友圈,其中家族網絡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在中國和其他一些特別重視孝道的東方社會中,大多數老年人更喜歡盡可能地與配偶和子女住在一起,不僅得到不同層次的客觀支持,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的尊重和情感幫助等〔15〕。國內外研究也表明,與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從成年子女處接受了最好的非正式支持,居住在福利院等公共機構的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相對較差,獨自居住的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最差;家庭居住的老年人對來自家庭和子女的照料和支持感到幸福,與家人和親人交流感情、訴求的空間和時間更方便,因此較在福利院居住的老年人有更高的情感支持〔16~20〕。
總之,2012年和2014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江蘇省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度整體處于滿意水平,且穩(wěn)中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主觀支持的得分對社會支持總分的貢獻最大;客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有所提升,但是仍處于偏低水平。
養(yǎng)老方式顯著影響江蘇省老年人獲得的社會支持。本調查數據顯示,獨居老人獲得的總社會支持度最低,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上,與配偶同住老人的社會支持顯著高于在福利院居住的老人,這主要是由于前者的主觀支持顯著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