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玉
參加工作三十年來,我一直在致力于一項工作——學困生轉化。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學校,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班級,也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學生,同為學困生,但他們的差異卻很大,轉化一個學困生比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生難度大多了。雖然在學困生的轉化之路上荊棘密布,困難重重,但我最終披荊斬棘,艱難前行,收獲許多,感悟許多。
在此,我就把自己近三十年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思考與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愛心如夏天山谷飄出的淡綠色的風,清涼燥熱的靈魂,撫慰幼小的心靈。學生,他們是懵懂的、稚嫩的,他們需要老師用愛去呵護,對于學困生更是如此。語文教學中的學困生,一般都是自卑的,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差、不如人。作為一位老師——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就要用我們的愛去捂熱這一塊塊堅冰,讓他們找回信心,看到希望,燃起求學路上的熊熊火焰。我曾看到一位學困生的日記,她在日記中寫道她怕數(shù)學課,怕做數(shù)學作業(yè),一提起數(shù)學她就沒了底氣。這正如一個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缺乏勇氣,灰心喪氣了,他們又怎會迎來戰(zhàn)爭的勝利呢?這時我們只有對他們傾注無限的愛,去撫慰他們破碎的心,讓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不再感到畏懼和厭倦,這樣才有可能讓他們一步一步前進。所以,在這些孩子的面前,我從不吝嗇自己的愛心,傾其所能去溫暖他們的心。
細心是智慧,是財富,是人生的磨礪,是成功的起點。如果一個教師在轉化學困生時缺乏細心和耐心,那他手中握住的只是一把未經打磨的砍柴刀,即使很用勁,也很難砍斷柴。我對細心的理解,一方面是不驕不躁。知識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輔導學困生的時候,每一個知識點必須讓他們理解、吃透,如果我們急于求成,學生苦,教師累,結果是事倍功半。所以,我們只能領著他們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下去,這樣才可以讓他們走得穩(wěn)、走得順,路越走越開闊。我想細心的另一面應該是堅持吧。在面對失敗時,我們是倒下去還是屹立不動?面對壓力時,我們能否堅守信念,這就是對我們耐心的考驗。我們要成功地做一件事,不能單憑一時的熱忱。我們必須有前后一致的行動,不達目的就不停地堅持。后進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一般來說,學困生領悟能力稍差了一點,要取得滿意的效果,就得多花時間和精力,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一旦存在問題,立刻彌補。我就這樣一路牽著他們的手,直到他們獨自能走穩(wěn)走遠。
有人說:教育是行為的藝術。老師必須具有一雙洞察一切的慧眼,也要有包容一切的胸懷;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錯,也要給學生的錯留下一個自由的出口。
身為教師的我們,面對學困生,我們要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允許他們反應慢一點、進步小一點,用慈祥的目光、親切的語言代替責罵和呵斥,換取他們心靈的愉悅,營造一個輕松學習的環(huán)境。應該多給他們一些理解和寬容,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們。
我們要用平等、寬容的心去包容孩子的世界,用無數(shù)的瞬間給他們心靈深深的震撼,讓他們理解老師不僅有嚴厲的要求、嚴格的管理,更有對他們的關心、愛護與包容。我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的缺點,就帶著包容心和他們一道去戰(zhàn)勝這些缺點,伴他們一路成長。
一個教師要平靜地看待學生的成敗,用包容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學困生面前更應如此。作為老師,對學生期望值過高,如果老師的這份厚望他們無法承受,那就會適得其反。在和他們學習共處中,我們應該把他們當做涉事不深的孩子,我們只是一個指引他們成長方向的成人。他們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有自己的缺點。我們要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獨木不成舟,二木難成林,但山上的樹木又有高低。如果他們只是一只雞,我們絕不把鷹的期望強鎖上他們的眉頭;如果他們只是一只飛蛾,我們絕不要求他們擁有五彩斑斕的翅膀。我們正確地看待這部分學生的成敗得失,同時也要用包容心告訴他們平靜地對待自己的失敗,不泄氣,和他們一道揚起希望的帆,乘風破浪,直擊滄海。即使沒能順利到達預期的海岸,但是經歷了這一路驚心動魄的顛簸,他們也早就脫胎換骨了,那也就是收獲。包容心,不是碌碌無為、無所追求,而是懂得竭盡全力后順其自然。這些年我?guī)е@幾顆心在轉化學困生的道路上奔跑,并不都是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辛酸。但我進步了,領悟了,收獲了。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因為有心,我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我有了收獲;因為收獲,我所以滿足。我的學困生轉化之路,讓我一路飛奔!一路喜悅!一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