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從2012年下半年接觸微信開始,學校的部分老師就嘗試把微信與班級教育教學管理結(jié)合起來,與本班學生和學生家長建立了班級微信群,把班級教育教學活動盡可能推到微信平臺上,這一舉措大大改變了教師與學生和家長的交流方式,促進了教師思維方式、教學理念、工作方式的轉(zhuǎn)變,讓教師與班級學生、家長共同進步和成長。目前,微信平臺已經(jīng)成為繼博客、QQ群、微博之后我校家校共育的又一個重要網(wǎng)絡工具。
這學期我所帶的是七年級的孩子,對于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講,由于學習內(nèi)容和學科的增多加難,學習方法和習慣方式的較大變化,因此很多孩子一開始較難適應初中生活,進而出現(xiàn)進入初中后成績大幅度下降的現(xiàn)象,這常常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信心,家長常為此頭疼不已。
如果家長能在孩子進校之初,與孩子一起了解中小學學習內(nèi)容、方式的變化,知曉一些必要的中學學習方法:如先預習,后聽講;先復習,后做作業(yè);先獨立思考,后發(fā)問討論;每天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個回顧,每個章節(jié)進行一小結(jié)等。因為這些學習方法和初中教學中的課堂反饋、單元練習是相吻合的,一旦讓孩子從中嘗到新方法的甜頭,那就有利于孩子從心理上快速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事實是,很多家長對這一方面的引導教育往往因缺失而忽視。針對這一情況,學生進班后,我就迅速建立了一個班級微信朋友圈,以鏈接形式將我空間收集的關(guān)于如何做好中小學學習生活銜接方面的知識發(fā)到群中,將其作為當天的家作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并通過朋友圈談談學習體會或建議。其中家長討論的一個焦點是關(guān)于孩子的家作問題。一個家長這樣說“我也是一個大學生,對于孩子小學里的作業(yè)還能勉強輔導這么一二,看看中學的課本,科目增多了,難度也加大了,有很多東西說實話我還就真的不太懂,怕講錯了對孩子反而不好,有的題目真的也沒辦法給他看對錯,只能應付式地在作業(yè)完成上簽個字——作業(yè)已完成”。事實也確如他所言,以往所接班中都有這種現(xiàn)象,剛開學,部分學生作業(yè)完成質(zhì)量不僅不高,而且不少家長還反映孩子很晚才把作業(yè)做完。這還讓我一度非常困惑,因為我班每天布置的作業(yè)量并不大,學生怎么會完成得那么晚呢?這一共性問題在使用微信后迎刃而解,我通過微信和家長及時溝通,指導家長如何督促孩子完成家作,具體的做法是:由家長陪同孩子完成家作,家長在督促孩子作業(yè)過程中,及時和科任老師進行溝通,及時反饋孩子的作業(yè)情況,便于科任老師準確地把握每一個學生在作業(yè)中的難點,及時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利用微信所提供的免費聊天環(huán)境、實時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實現(xiàn)老師與同學間的1對1的提出問題和答疑解惑。對學生作業(yè)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微信及時講解,對有典型性的案例,不僅語音講解,還把作業(yè)拍成圖片,讓微信群中其他同學也能看到,對其有啟發(fā)或警示作用。更為方便的,在班級的微信朋友圈中數(shù)學老師要求學生把做好的作業(yè)拍成圖片上傳,及時在上面進行批改,再把批改好的圖片傳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訂正,這樣幾乎和面批沒有什么兩樣,作業(yè)批改當晚就能完成,學生的作業(yè)效率、老師的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學生的疑惑、家長的困惑得以解決,微信平臺成了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平臺,他們的學習方式有了根本的轉(zhuǎn)變,學生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小升初學習生活的蛻變。這樣的互動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家校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絡,而且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也多了一個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平臺。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薄白屇愕暮⒆映蔀橛薪甜B(yǎng)的人,有教養(yǎng)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fā)怒開始。”“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位家長,陪孩子一路成長的經(jīng)歷告訴我,這樣的幫助式提醒真的是很有必要的。之所以很多教師抱怨家長不管孩子是因為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只要教給家長具體做法,他們都是百分百盡心的——因為責無旁貸。
在與家長接觸交流中,我也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家長都想和老師密切配合教育好孩子,但往往苦于沒有好的方法,顯得束手無策,有時因方法不當造成孩子情緒上的抵觸。于是我就有意識地給家長一些方法上的指導。班里有位孩子自小被家人寵著長大,屬于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祖宗”,稍不如意就給父母使臉色,在老師面前還有所顧忌,在家人面前則有點肆無忌憚,父母還一味容忍,認為這只是他小孩子氣。作為老師,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好看到微信群中的一篇文章《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我把它轉(zhuǎn)發(fā)到群中,并建議家長帶孩子一起看看湖南衛(wèi)視的《變形記》,讓家長一起來討論到底應該怎么養(yǎng)育兒女?到底該給予他們什么?如何來愛孩子?不少家長都認為寵愛不是真愛,但到具體做的時候往住又把這一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混為一談了。我又不失時機地轉(zhuǎn)發(fā)了一篇文章《孩子,我不欠你的》,從而引發(fā)出: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結(jié)果!孩子的成功就是家長教育的成功!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教育的問題!后來那位家長也私下微信我“張老師,我們做父母的也確實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了,否則就是害了孩子……”。像這樣的潛移默化式的滲透性方法指導,既不傷害家長的自尊,又能適時適地給他們提醒。
我還常常利用空余時間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班級里的新情況,班級的真實動態(tài)了解大都來自于家長,畢竟不少孩子喜歡跟父母說說班級里的新鮮事,看到的聽到的說的想的經(jīng)幾個家長一聊,好壞對錯基本可鑒別了,家長信息來源比我這個老師還要更第一手些。有時,家長有些不甚直白的感嘆,通過微信交流反饋同樣也促使班級、學校工作進一步完善。一次在微信群中看到一位家長發(fā)了一張配以文字“真的好累”的圖片,上附一段話“這么冷的天,來去兩個小時的路程,還要送孩子去學校參加元旦節(jié)目彩排,等她彩排完接回家,明天早上(得四點半起床)再送學校(因本地“冬至”也算一個祭祖節(jié)日,寄宿生周日晚不到校),這樣的安排誰最無奈!”家長對這樣的安排確實無奈!我向家長表示了歉意并作了解釋,同時把這一信息轉(zhuǎn)述給學校領(lǐng)導,便于他們在今后的決策時能考慮多方面因素,不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這個群的成員越來越多,老師和家長在群里暢所欲言,談學習,談生活,共同進步。在班級微信群中,不僅老師和家長真誠交流,而且很多家長與家長之間也因為微信平臺找到共同的話題,在交流過程中成為了朋友,不少家長把他們教育孩子好的做法和經(jīng)驗做成精美的PPT放在微信群里共享。微信促進了家校之間、師生之間、家長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促進了班級的和諧,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建了一個有共同目標、共同理想的大家庭。
又到了新一周,值日班長就英語節(jié)表演在群中發(fā)出這樣一條信息“誰來幫我支個招:圣誕節(jié)暨我校第三屆英語節(jié),各班均要準備一個節(jié)目展演,我們班選擇一個怎樣的節(jié)目,既能秀出我班同學的風采,又能代表我班的英語水平,請大家暢所欲言!”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點子紛沓而至,有的說選擇英語小品比較好,幽默風趣能吸引人注意;有的說選英文歌曲合唱吧,有氣勢,先聲奪人;還有的同學支持英語時裝表演,并上傳了各式服裝的照片……很快同學們在微信群里提出了七八種很靠譜的方案?!袄习啵阋舶l(fā)表一下意見呀!”值日班長把決定權(quán)拋給了我,我不置可否,只是要求每個同學自愿結(jié)成小組,自編節(jié)目,周日晚上七點把視頻準時上傳到微信群里,大家點“贊”決定,最后班長和另外六位同學的歌伴舞英文歌曲《哆喏咪》在班級微信群中得到最多的“贊”,代表本班出演,結(jié)果大獲成功。像這樣的班級活動民主討論決策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我們班級發(fā)生。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黃金時代,這一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高度膨脹,產(chǎn)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在這個時期希望能盡快進入成人世界,希望盡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尋找到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扮演一個全新的社會角色,獲得一種全新的社會評價,重新體會人生的意義,正所謂“我的青春我做主”。微信平臺的這種多方參與的交流方式則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師生、生生平等的互動交流,沒有時間限制,誰有好的想法和建議,可以實時的提出,師生共商決策,避免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說教命令式教育”。從一開學,我們的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就以“班規(guī)班紀我來定”“班級文化我獻計”“如果我來當班長”為主題的沙龍研討方式,讓師生共同參與決策,篩選出最佳方案,最后由學生簽名通過,不少家長也參與進來,師生家長在這個平臺上既民主開放又相對集中,通過交流的方式制定為大家所能接受的班規(guī)班紀,創(chuàng)設為學生所喜歡的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的班級文化。這樣,不僅僅營造了一種既民主和諧輕松愉悅又合理規(guī)范自我約束的班級氛圍,還使得班級管理更為順暢有效。
“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是我們這個班級微信群倡導的主旋律,老師家長共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比較有紀念意義的場景拍攝下來,例如:體育課上學生積極鍛煉的情景,語文課上學生激烈的辯論,班會課上學生的才藝表演,家庭成員共閱讀畫面,快樂一家行圖片等等都上傳到微信群里。群中有一個班級相冊,可以當作班級圖片日志,它記錄班級中的點滴生活,如班級新聞、好人好事、快樂一瞬間、學生優(yōu)秀習作、獲獎消息、曬幸福等,做到第一時間發(fā)布。一張張照片留下了同學們快樂而和諧的精彩瞬間,它隨時隨地的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無不留下難忘的回憶。這些照片,不僅學生愛看,家長更喜歡看。學生通過這些材料真切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時間長了,日積月累,這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總之,微信作為一種網(wǎng)絡社交工具,合理的使用既方便了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家長與家長間的聯(lián)系,又打破工作時間、空間的制約和家校之間的界線,實現(xiàn)家校聯(lián)系的互聯(lián)互通和無縫對接,讓家校聯(lián)系更緊密,從而達到家校共育的全員化、全面化、全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