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
【摘 要】《秋風醉了》是劉醒龍根據自己曾經的工作地點、工作經歷對現實進行人為加工而創(chuàng)作出的中篇小說,它講述了在縣文化館這樣一個地方,王副館長經過復雜的權力斗爭,終于成為正館長的艱辛歷程。一方面,它警示了人性陰暗面對于團體內耗的巨大影響,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了敘事權力對于吸引讀者的有力作用。
【關鍵詞】《秋風醉了》;劉醒龍;權力;小說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240-01
《秋風醉了》是劉醒龍根據自己曾經的工作地點、工作經歷對現實進行人為加工而創(chuàng)作出的文學作品,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縣文化館這樣一個地方,王副館長代理館長三年了,一心為公,建好了一棟宿舍樓,又在籌劃建一個歌舞廳,正在不斷向正館長靠近;可天不遂人愿,王副館長的上司冷副部長要解決“子女就業(yè)難”的問題給王副館長出了個小題。之后,冷副部長先后調來老馬、小閻、軍人林擔任正館長,擋了王副館長的升遷路,于是,兩個集團陽奉陰違地進行了斗法。結局是冷部長的女兒冷冰冰兩次刮胎和林館長私奔了,冷部長才同意將王副館長升為正館長,說辭是:有關領導一致認為王副館長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各方面都成熟了,適合擔任一把手;條件是冷冰冰的事只限王館長一個人知曉。
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秋風醉了》講的是王副館長的升遷史。小托爾斯泰曾說:“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堿水里煮三次,我們就會純凈得不能在再純凈了?!盵1]對于王副館長在文化館這個地方的升遷而言,除了清水、血水、堿水之外,還得在糞水里滾三次,沒有什么“純凈得不能再純凈了”,只有臟和更臟的區(qū)別。王館長第一次升遷夢的破碎,是老馬的到來,權力的分化給了王副館長反攻倒算的機會,老馬調走了;王館長第二次升遷夢的破滅,是小閻的到來,權力的濫用觸動了社會輿論刨根問底的機能,小閻撤走了;王館長第三次升遷夢的破滅,是軍人林的到來,權力的魅力提供了權利、情人雙向尋租的可能,軍人林私奔了。王副館長升遷的主要原因不是他權力的大小或能力的高低,而是相比而言他對權力的使用還不是最臟的。
王副館長的升遷需要由冷部長批準,于是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角逐。冷部長是文本中的權力最大者,他的女兒高考失利,為了解決女兒的就業(yè)問題,冷部長決定把女兒送到文化館去,這件事他交給王副部長來辦??善醺别^長的招聘消息不翼而走,事情沒有辦成。冷部長對王副館長辦事不放心,先后派來老馬、小閻、軍人林來擔任文化館館長一職,既是為了保障女兒的工作,也是為了打壓王副館長的囂張氣焰。王副館長正值壯年,積極于仕途,老馬、小閻、軍人林的到來不僅打破了自己的晉升計劃,還將自己的政績據為己有,對此,王副館長拉來財政大臣李會計和實力派老宋對此進行了反抗。李會計的反抗是因為老馬一來就讓自己騰房子,李會計咽不下這口氣;王副館長的反抗是為自己的仕途掃清障礙,論政績、憑實力,老馬、小閻、軍人林都不是他的對手,憑什么是他們當館長,而不是自己;老宋的反抗最直接,直指問題的最終肇事者冷部長,和小閻爭吵時指桑罵槐地將冷部長也罵一頓。結果呢,冷部長安排的林館長使冷冰冰兩次刮胎、逃往廣東,幾經仕途失意的王副館長也已決然紅塵之外?!捌谕酱螅驮酱蟆?,都是權利惹得禍。
都說權利是人民賦予的,應為人民造福,冷部長、王副館長等人對這一概念的解構是個人私欲扭曲了人性。王副館長仕途的變化從冷部長打算將冷冰冰安排進文化館開始,自從老馬被任命為正館長,王副館長的職位理念就發(fā)生了錯位,一向能力出眾、政績卓越的他由對職位的迷戀進而演化為憤怒,“騰房”禍水的東引、建筑工程的停滯、關鍵時刻的知而不救等等,“任人唯賢”“職、能匹配”的理念在王副館長的心里成為了泡影,能力、權利成為了滿足個人私欲、加大內耗的“登基石”?!吧狭翰徽铝和帷?,王副館長的蛻變和冷部長有著脫不了的關系。冷部長既是一位官員,又是一位父親,身為父親,想為女兒找一份好工作,是對子女的關愛,但冷部長的方式不對,當權力和情親相碰時,權利成了私欲的實現手段,這種行為不但扭曲了王副館長的職、能匹配理念,激起了老宋、李會計等下屬的公憤,影響了文化館內公平正義優(yōu)良作風的形成,還嚴重干擾了文化館外旨在為人民服務的文化工程建設,是典型的“人制”取代“法制”的官僚主義作風?!吧裨谛闹凶?,人心不同,神就不同”,究其根本是人心修為的不同決定了私欲對人性的扭曲程度或塑造程度,“最大的自私是無私”,權利的大小只是私欲的實現方式。
權利促成私欲,私欲影響人性。冷副部長、王副館長的二元對立、權術展示,人性扭曲的官場奇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設置,當讀者為文中的諸多人物或欣慰或感傷或慨嘆或反思時,作者的敘述動機也就達到了?!皺嗬俪伤接?,私欲影響人性”,當作者使用敘述權力時,小說人物的私欲與人性便完全由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與意圖加以塑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個人私欲的一種實現,一方面有警示人性陰暗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或許與迎合讀者官場小說的閱讀習慣不無關系。這是我們在閱讀中需要注意的,也是文學虛構性的魅力所在,否則,就真的“都是權利惹的禍”了。
參考文獻:
[1]阿·托爾斯泰.苦難的歷程[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