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西咸新區(qū)涇陽縣崇文鎮(zhèn)涇河一小,陜西 咸陽713700)
愛,是教育永恒的話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如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蹦敲丛诰唧w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把愛植入到學生的心里?無數(shù)次教學實踐證明:把愛落實在行動上,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們班有一名女生,通過細心觀察,我發(fā)現(xiàn)她父母離異,跟父親住。而父親長年在外打工,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缺少母愛的她根本對學習毫無興趣,為了幫她堅強地面對生活,重燃對學習的希望,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聽班里的同學說她愛畫畫,我就有意創(chuàng)造機會,讓她把自己的畫拿到班里給全班孩子欣賞,我就讓她給同學講畫畫的技巧。
一有進步,我馬上表揚她,鼓勵她,讓她當語文科代表,這樣她就能經(jīng)常和我談心,也有同學經(jīng)常找她說話。她感受到了老師對她的愛,同學對她的幫助,感覺到班集體的溫暖,也因此填補了母愛的空白。
本班還有一名男生,作業(yè)書寫潦草且無格式;學習成績在班上經(jīng)常倒數(shù);不愛學習,我試著這樣做:
我指導他的握筆姿勢,教他書寫格式,甚至教他寫字的筆順筆畫。天天面批他的家庭作業(yè),漸漸地,他的書寫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早讀或課堂上,我有意地給他提供朗讀機會。我每次都給他指點了錯誤的地方以及應對的辦法,一如既往地鼓勵他,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朗讀水平提高了,回答問題積極了。我想:這正是我一次又一次無聲的舉動, 鼓勵著他、改變著他。
我們六一班有一名男生,其在校表現(xiàn)為:課堂不專心聽講;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去他家家訪,了解到:他父母長期忙于生意,無暇照顧他,所以他從小養(yǎng)成了懶散的習慣,總是一副社會小混混的模樣,看到他我覺得:能把有問題的學生教育好,那才是真正有能力的老師,所以我經(jīng)常這樣做:
1、找他談心,和他交朋友,拉近與他的距離。
2、允許他搞“特殊化”,喜歡做什么作業(yè)就做什么作業(y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激發(fā)他學習的欲望。犯了錯誤,不通知家長,不當眾批評,直到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發(fā)誓改正為止。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對我已經(jīng)沒有排斥心理了,我說的話,他幾乎都可以照做,我認為,正是我的寬容心喚醒了他。
老師的愛不會付之東流,教師應該用心靠近學生,用愛傳遞真情,讓心靠近,讓愛傳遞。我用自己無聲的行動來證明:愛是責任,愛是尊重,愛是奉獻.........我將繼續(xù)用心去詮釋對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