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小朋友們,唐代的邊塞詩人名家輩出,名詩眾多。在這些詩人中,我們一定會提到創(chuàng)作過《塞下曲》的高適。
高適,字達夫,是與岑參齊名的唐代邊塞詩人。岑、高二人雖說都很有詩才,而且都經(jīng)過科舉考試當上朝廷命官,但在仕途命運上卻很不同。高適才學出眾,為人清高,有個性,不走尋常路。當別的讀書人都熱衷于普通科舉考試的時候,他卻一心只想?yún)⒓踊噬嫌H自主考的特科考試。他心氣高、運氣好——得到張九皋的推薦,如愿以償?shù)貐⒓恿颂乜瓶荚嚕⑶野裆嫌忻?,中進士。之后,他便當上封丘縣尉。對于一般人來說,有官做就應(yīng)該知足了。但在高適看來,這個職位并不能讓他施展才華。再加之他看不慣官場上的一些事情,所以他僅做了幾年封丘縣尉,便以“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為名,辭官而去。
后來,他入哥舒翰幕府任書記(抄抄寫寫的辦事員)職務(wù)。當然,這也并不是他心中的理想職位。不過這一段跟隨哥舒翰去西北邊塞的經(jīng)歷,卻使他受益匪淺。當時,唐朝西北邊陲戰(zhàn)事不斷,華夏兒女反擊匈奴等胡人侵犯的戰(zhàn)爭正在進行。那戰(zhàn)旗、烽煙和戰(zhàn)士血染疆場的戰(zhàn)斗精神,給他留下不滅的印象,為他的邊塞詩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安史之亂給皇權(quán)造成極大威脅,也使無辜百姓飽受戰(zhàn)爭之苦。投靠叛亂的一方還是堅決維護皇權(quán)統(tǒng)治,對于當時的讀書人來說,是一個政治抉擇,也能考察一個人的政治判斷力。這時,高適從西北逃了出來,來到皇帝帳前,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忠于皇上的立場。在皇上最需要人手的時候,他愿意為皇帝肝腦涂地。他對皇帝不僅忠心耿耿,而且頗有政治眼光,深謀遠慮、善于審時度勢。他預料叛賊不久就會失敗。戰(zhàn)事的發(fā)展,證明了他判斷的正確性。因此,他深得皇帝的賞識和重用。這成為他改變命運的轉(zhuǎn)折點。高適生命的最后十年,是他人生大放光彩的十年。他官運亨通,平步青云。
詩人高適,詩品如人品。
高適的詩,特點之一是得民心、接地氣。比如古人有一個習俗——根據(jù)每年正月開頭七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六畜和人在這一年中的運氣。每年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羊日,初四為豬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倘若有哪一天刮風下雪,就預示這一年與之相對的畜類或人可能鬧災鬧病。若晴空萬里,艷陽高照,就預示時運當頭。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就將正月初七稱為“人日”,民間便把高適當作這種習俗的開創(chuàng)者。后來,民間將人日定為游杜甫草堂、祭拜杜甫的日子,顯然也是受這首詩的影響。
高適的詩獨具一格、氣概不凡,是特點之二。請大家欣賞他《塞下曲》中的片段。
塞下曲(節(jié)選)
高適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本文朗讀作品請查閱3月5日后上傳內(nèi)容)
這首詩以白話入詩,立意高遠。它表達的是詩人不凡的心志。讀書人在國難當頭之際,不該死啃書本,而應(yīng)識時務(wù),不遠萬里奔赴前線建功立業(yè),就是斷頭流血也在所不惜。有朝一日驅(qū)除韃虜凱旋,就可以為自己贏得富貴榮華,做受皇上賞識的人上人。這是高適的人生理想,也是當時一代有志讀書人的抱負。在高適看來,人生就應(yīng)該這般轟轟烈烈。這首詩表現(xiàn)出詩人氣吞山河、勝券在握的英雄氣概,具有縱橫捭闔、雄視天下的盛唐氣象。
(插圖周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