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三興學校 陸一香
課外閱讀顧名思義就是課本之外的文章的閱讀,不可否認,作文水平是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自身思維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有限的教材知識很難讓學生有良好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廣泛地積累素材及寫作的基本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課外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不斷培養(yǎng)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運用課外閱讀,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小學時期的學生相比較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學習心性還不夠穩(wěn)定,往往極易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興趣,也容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注意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盡量利用學生易于感興趣的事物開展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則可以巧妙利用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我愛秋天》一文的寫作時,單憑有限的課本知識很難激發(fā)學生對于秋天碩果累累美景的寫作興趣,教師則可以要求學生在寫作之前開展與秋天相關的話題的課外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感受到一個五彩繽紛、充滿收獲喜悅的秋天,從而激發(fā)學生想表達自我認知中的秋天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逐漸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握這位最好的老師的功效,讓課外閱讀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
通過對目前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由于缺乏知識的積累,要么寫的是流水賬式的文章,要么文章平淡無奇、泛泛而談,毫不體現(xiàn)寫作的美感,為了豐富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讓學生的寫作有實物可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則需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具體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以下兩點做起:第一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周定量完成一定的課外閱讀,并做好閱讀筆記,將自己喜歡的或者覺得有借鑒意義的語句摘抄,反復閱讀,體會其中的奧秘,以便在自己寫作的時候靈活運用;第二點,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置閱讀角,讓每個學生推薦自己讀完之后覺得值得深讀的作品供其他同學閱讀,然后學生之間彼此交流,既讓學生分享了彼此的閱讀心得,也讓學生達到積累寫作素材的目的。寫作素材是學生寫出優(yōu)秀文章的基本保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閱讀素材的積累教學。
當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之中,不光要求學生積累其中的好詞佳句,也要注重其文章的構(gòu)思角度,不同的構(gòu)思角度往往能帶來不一樣感覺的文章,通過課外閱讀的廣泛積累,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構(gòu)思文章。例如在《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文的寫作教學中,這是一篇典型的記敘文的寫作,一般而言學生往往以順敘的方式開展寫作,為了讓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教師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則可以讓學生多讀此類文章,總結(jié)記敘文的不同寫作方式,這樣學生在自我寫作的過程中則可以運用順敘的寫作方式,也可以運用倒敘的寫作方式,更可以運用插敘的寫作方式。多角度開展文章的構(gòu)思,是學生寫作能力靈活駕馭的體現(xiàn),這一能力的具有離不開學生平時豐富的課外閱讀。
寫作能力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綜合考察過程,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這樣的誤解,只有與課本息息相關的教科書才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一認知是片面的,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涉獵更加廣泛,廣泛的課外閱讀,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學生所涉獵的課外知識越廣泛,其所了解的內(nèi)容也就越多,寫作的過程是各方面知識靈活運用的過程,也就更有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自己所要寫的文章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廣泛的課外閱讀過程,也可以使得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知識很好地融合,將理論付諸現(xiàn)實,也讓實際生活的案例有書面知識的依據(jù),從而讓學生的文章不再空洞,而是飽滿而充實。只有學生寫出的文章真正有內(nèi)容而言,才是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引導學生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課外閱讀的良好開展,學生的素材知識、寫作思路、寫作視野等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當然,課外閱讀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學生長期堅持閱讀,其文化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彩.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6(22).
[2]王秀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探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