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鳳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外地學齡兒童少年跟隨其父母流入城市,流動兒童少年在城市的就學問題日益突出。據(jù)統(tǒng)計,2008年以來常州市有近80萬流動人口,其中市區(qū)就有學齡流動兒童少年7萬多人。流動人口是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他們也是社會轉型期的弱勢群體,處于社會的底層,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地帶”,生存境遇比較惡劣。由于生活壓力,環(huán)境改變,自身認識等因素導致流動兒童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妥善解決好這些問題,引導流動兒童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孩子,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現(xiàn)狀不容樂觀,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度很低 從對我區(qū)三所流動兒童占比較高的公辦學校(麗三、青龍、雕莊)的學生、家長、教師、校長的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來看:1.雕莊小學,229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為58.1%。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總檢出率較高,其中對學習焦慮、身體癥狀、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各因子檢出率分別為52.0%、10.0%、9.6%、7.4%、3.1%、1.7%、0.9%、0.9%。2.麗華三小,212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為64.62%。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總檢出率非常高,其中對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各因子檢出率分別為55.19%、3.30%、0.47%、23.11%、22.64%、16.04%、6.60%、1.42%。3.青龍小學,172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為54%。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總檢出率非常高,其中對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各因子檢出率分別為31.4%、0.6%、1.2%、9.3%、6.4%、3.5%、1.2%、1.2%。從整體上看,焦慮心理尤其是學習焦慮是流動兒童普遍的心理問題,且學習焦慮的檢出率最高。
通過對60位學生家長的調查問卷分析(發(fā)放80份,實收60份),發(fā)現(xiàn)家長集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①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擺在首位,心理健康關注度很低;②系統(tǒng)地學習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家長幾乎為零,教育方式大多是說服教育不管用只能打罵或者不知道該怎么辦;③家庭結構非三室同堂或者核心家庭的占到二分之一,與孩子的關系基本是“領導與被領導、教育與被教育”;④家中負責孩子教育的以“父母一方”居多數(shù),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近一半的家庭會“當孩子的面互相指責或者一方指責一方護著”。
(二)我區(qū)公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不盡人意 以上幾所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的訪談則顯示出: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盡人意。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客觀因素造成:1.師資力量配備不到位,幾乎沒有一所學校有專門的心理教育教師,而兼職的心理教師也少有接受過正規(guī)培訓的;2.學校課程設置中沒有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3.學校沒有專業(yè)、科學的心理咨詢或輔導場所,有些學校有這些科室,但也形同虛設,沒有用好用足;4.整個社會體系對流動兒童的心理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加強心理教師培訓力度,每校配備1名以上專職心理教師。按學生比例或學校規(guī)模設定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崗位數(shù)。心理健康教師必要有專業(yè)性,要求必須具有心理咨詢師證書或心理學專業(yè)背景的老師來從事這項工作。把心理教師的配備情況納入到學校的考核中去。把心理教師的定績考核與其他任課教師等同。各校設立心理教師獨立的辦公咨詢場所。
(二)政府投入,中小學校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納入年度經費預算為每校配備專門的咨詢、輔導室。建設專業(yè)的咨詢室,要有配套的心理咨詢設施,如必要的儀器、測試室、發(fā)泄室、治療室等,同時,學校應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使用機制。通過上述兩項工作,使學校充分承擔流動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絕大部分職能,并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fā)揮實效。
(三)成立社區(qū)心理教育服務中心。政府要加強和完善社區(qū)心理教育服務中心建設,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心理教育服務中心在構筑城市溝通功能中的作用。在建設規(guī)范、人員配備、專業(yè)設施配置、咨詢業(yè)務、治療、康復等方面作出相應規(guī)定。此項工作,將使流動兒童,包括其家庭成員,在學習之外的其他時間,也能保證享受到比較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或輔導,為其身心健康提供多一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