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樓
分層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得到應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語文教師也沒有普遍接受這種教學模式。事實上,語文教師通過對班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以后,可以適當?shù)膶W生劃分為不同的群體。針對不同的群體,語文教師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設置不同的教學要求,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擺脫學生的劣勢,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對此,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fā),談論如何促進分層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深入發(fā)展,為小學語文課堂質量的提高提供幫助。
分層教學思想應用上第一步就是制定出有效的檢測手段,合理地將班級的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語文教師可以在學期開始的時候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掌握學生的語文基礎。通過試卷來檢測學生的古詩詞積累量、閱讀能力、寫作水平等。接著語文教師通過分析試卷來掌握學生對語文各項內容的掌握程度,最后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相似性來進行層次的劃分。例如,語文教師在分析學生的作文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水平不一,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語文基礎能力較為薄弱,字詞句型的使用都有很多的錯誤,第二類是語文基礎較好,但是寫作時沒有自己的思路,整篇文章只是華麗詞藻的堆砌,而第三類就是學生的情節(jié)設置有待提高。語文教師不一定要求這三類水平的學生完全按照劃分依據(jù)而坐在一起聽課,語文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寫作課上能夠點名提醒某位學生的寫作水平屬于哪一類別,并且根據(jù)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練習,而不是所有學生按照同一要求進行寫作。具體的方案是要求第一類的學生,也就是語文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鼓勵他們課后多閱讀一些書籍,做好讀書筆記的任務,并且每天堅持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成語詩句等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而針對第二類的學生也就是過于重視語言的修飾而忽視寫作主體的學生,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來提高寫作水平。最后針對第三類的學生即缺乏情節(jié)構思能力的學生,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生活,隨身攜帶便利貼和筆,及時記錄自己的靈感從而不斷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情節(jié)構思能力??偠灾?,語文教師務必要重視分層教學的劃分依據(jù),也就是考試的形式以及內容設置,并且在實現(xiàn)分層以后采取后續(xù)措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
分層教育并不意味著一旦分好層次以后就不會再進行改變,而是定期的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并且將學習情況波動幅度較大的學生進行層次間的微調以此來優(yōu)化層次結構,使每一層次人員組成更加合理。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開學前期就做好學期規(guī)劃,提前考慮好是每一個月進行微調一次,還是半學期進行微調一次??偟膩碚f,語文教師主要依靠不斷的檢測來掌握學生的各個項目學習情況,重新劃分學習的層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是完全相同,因此,即使在開學前期劃分好層次,經(jīng)過后期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會發(fā)生改變。例如這里依然以學生的寫作教學為例,對于第一類別,語文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他們通過刻苦學習不斷積累就可以得到改善,從而進入第二個層次,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將每一位學生正確的劃分到對應的層次,這樣才能夠不斷挖掘出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劃分層次的主要目的就是便于語文教師的管理與教學,使語文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案,減少學生的重復勞作,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但是需要語文教師注意的是,劃分層次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學習,而并不意味教師要跟著層次的步伐進行課堂教學。簡而言之,分層教學是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突破自己的層次,不斷取得進步,而不是為了使某位學生安于某個層次而設計教學方案。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固定的學習目標激勵學生不斷前進,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從而使班級所劃分的層次也得到提升,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劃分標準。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競爭對手,在每一次的考試中檢驗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努力成果,不斷向更好的群體前進,在充滿斗志中取得良好的語文成績,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的優(yōu)越性。
小學語文的發(fā)展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語文教師務必要全面考慮語文教學發(fā)展方案,不僅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采取適當?shù)拇胧?,也要對學生自身的內在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在這里,分層教學法可以有效區(qū)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通過劃分不同的層次來實現(xiàn)高效細致的教學。有針對性的教學取得的教學效果遠遠比籠統(tǒng)的教學取得的教學效果更好。通過上述內容的闡釋可以知道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縝密的課前、課后的設計來完善課堂上的分層教學,穩(wěn)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