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華
婆婆退休后,總感覺丟失了什么,一整天恍恍惚惚的。有一天,上幼兒園的女兒帶回家一本剪紙書和幾張彩紙,說老師交代,要在家長的陪同下按照書上的步驟剪兩只小動物,我和老公手頭都還有些工作,對剪紙又一竅不通,便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婆婆。
在婆婆的陪同下,女兒剪了一只蝴蝶,還剪了一只熊貓??粗髌肺┟钗┬?,我禁不住夸贊婆婆手巧,女兒也在旁邊附和:“奶奶超級棒,居然能剪出這么漂亮的小動物?!逼牌怕犃?,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這有啥,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來就行了。你不知道呢,我年輕的時候那手才巧呢?!?/p>
聽婆婆說,那時候鄉(xiāng)親們結(jié)婚,都喜歡在家里的角角落落貼幾個大紅喜字,而婆婆剪的喜字最漂亮,每到誰家娶親嫁女,鄉(xiāng)親們都會請婆婆去剪些喜字。幫別人剪了喜字,一般都能賺點喜糖,情況好的,還能賺幾個零花錢,婆婆說這些的時候眉飛色舞。看得出來,她對剪紙還是有蠻深的感情的。
那本剪紙書,居然激發(fā)了婆婆潛藏在心底的對剪紙的熱愛。女兒放學回到家,婆婆就把她的剪紙書借過來,按照上面的步驟剪呀剪,起初她用廢報紙剪,后來才舍得用紅彩剪,沒幾天的工夫,婆婆居然把那本剪紙書全剪完了,作品擺滿了整整一抽屜。
那天,我在網(wǎng)上給婆婆買了一本新的剪紙書。婆婆見了愛不釋手,直夸我心思細膩,想她之所想。這本剪紙書,可比女兒那本難多了,婆婆每天拿著一把小剪刀,一沓紙,對著剪紙書研究,一旦有她認為攻克了的難關,她就會興奮地向我們展示,眉宇間全是得意的神情。沉浸在剪紙世界里的婆婆,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
剪紙,讓婆婆的生活豐富起來。她還交了幾個愛剪紙的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分享剪紙心得。沒事的時候,女兒就纏著婆婆,讓她剪這剪那,婆婆的幸福感爆棚,再也不唉聲嘆氣了。婆婆還讓我教她怎么在網(wǎng)上搜索剪紙教程,婆婆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了,知識讓這位退休的老人擺脫了寂寞和空虛,精神矍鑠起來。因為剪紙,婆婆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了。
翻看報紙,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個副刊竟然還有剪紙征稿,我偷偷地把婆婆最得意的作品拍了兩幅寄給報社,沒想到很快就在報紙上刊登了,喜滋滋地拿給婆婆看,婆婆又驚又喜,她真沒想到,她的作品居然能上報紙,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兩個后,婆婆居然還收獲了一張稿費單。婆婆興奮極了,她說要把剪紙堅持到底。
剪紙度金秋,婆婆樂不可支。原來,讓老人快樂的秘訣,就是幫助他們找到興趣點,然后支持他們堅持下去。
婆婆用剪紙,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安康喜樂,也因此使我對剪紙有了深刻的認識。
剪紙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美術之一,它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南北朝時期《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的詩句,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剪紙是南北朝時期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墓葬中出土的動物花卉團花,另外也有學者認為剪紙的前身可追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
紙的發(fā)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xiàn)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xiàn)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妒酚洝分械募敉┓獾苡浭隽宋髦艹跗谥艹赏跤梦嗤┤~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zhàn)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zhàn)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它們的出現(xiàn)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早期的剪紙多見于喪葬、祭祀等儀式中,大約跟道家的靈媒神務有關,例如杜甫的《彭衙行》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時至今日,苗人后裔仍有逢年節(jié)剪鬼神之形貼于牛欄、門楣之上的巫術習俗,西南山區(qū)的集市上多有由專門的剪紙作坊批量生產(chǎn)的神符備售,各家各戶的灶臺樓閣細處也是每年一換。
民間剪紙至今依然保存了豐富的支脈,許多地方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鄉(xiāng)民都會自備剪紙點綴墻壁、門窗、房柱、鏡子等處,以表祈禱福壽、吉祥如意之意。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比較著名的就有高密剪紙、佛山剪紙等??傮w而論,北方剪紙粗獷豪放、淳樸簡練,南方剪紙則更傾于秀雅繁茂、精致和美。其中不乏群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如八仙過海、百年好合、麒麟送子、老鼠嫁女……移花接木、人神共處,流線自由奔放、想象力驚人……
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剪紙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附麗于生活、充實了生活,以它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喚起人們對生命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美好期盼。人們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了生活的秀美,剪紙也將人們平凡的生活點綴得瑰麗多姿。
(編輯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