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小雷
『生命的美麗之花是從生活的磨難中綻放出來的癌癥沒有那么可怕愛與智慧是我們戰(zhàn)勝疾病的有力武器』
“貴平,我走了啊……”妻子郭俊伏拎著大包小包,要坐火車去北京看望住校上學的兒子??粗拮觿傂藜舾蓛舻念^發(fā),把做飯、洗衣、種花等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張貴平感到恍如隔世。這溫馨來得多么不易,六年的抗癌時光,總算熬過來了。
“我媽現(xiàn)包的餃子,可香了。”2009年5月的一天,妻子郭俊伏招呼張貴平。吃完這頓餃子,張貴平又要從石家莊趕回天津南開大學繼續(xù)讀書。
“要不,我在家再待幾天,多陪陪你和孩子。”張貴平有些不舍。
“不是說好了,吃完餃子就坐車走嗎?沒事,家里有我呢。你啊,騙了我媽多少頓餃子?!逼拮有χf。
1998年,來自內蒙古的張貴平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在石家莊工作,和在石家莊某銀行工作的郭俊伏相識并結婚。結婚后的十年期間,都是妻子支撐著家。新婚第一年,孩子才三個月大,張貴平就開始了讀研之路,全家僅靠郭俊伏當時每月七八百元錢的收入生活,有三個年頭,過年只有三四百元錢支配。
2003年,在工作一年后,張貴平又萌生繼續(xù)讀博的想法。2006年,張貴平以專業(yè)第一的成績考上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2009年9月,張貴平博士畢業(yè)后,成為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老師。夫妻兩地分居的日子終于結束。
然而,幸福日子過了不到一年,2010年10月的一天,郭俊伏突然覺得嗓子有點堵,張貴平帶妻子去醫(yī)院做檢查。病理報告上赫然寫著“鼻咽低分化鱗狀細胞癌”。這結果好比晴天霹靂,劈得張貴平天旋地轉。
害怕妻子看到,張貴平把報告單揣進口袋,告訴妻子:“醫(yī)生說你的鼻咽部長了一個腫瘤,良性的,不好做手術,需要烤電治療一段時間,你要暫時向單位請假了?!?/p>
“嗯?!惫》嘈耪煞?。張貴平內心百感交集,妻子常年過度操勞,導致免疫力下降,才會生病。一次偶然,郭俊伏得知了病情真相,37歲的她哽咽著,擔心、害怕、絕望都涌上了心頭。
“媳婦,沒事,有我在?!睆堎F平摟著妻子說。
從醫(yī)院借出病理標本,張貴平先后前往廣州、上海做進一步鑒定。幾大醫(yī)院給出了一致性的鑒定結果,張貴平必須接受這個無情的現(xiàn)實。無數個深夜,張貴平獨自在書房里研究妻子的每一張病理報告單,了解妻子的病情。經過放療,妻子的鼻咽癌原發(fā)灶終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張貴平原以為妻子會漸漸康復,誰知四個月后,妻子又被查出“雙肺轉移”,這意味著癌癥晚期。北京一位專家告訴張貴平:“鼻咽癌一旦發(fā)生肺轉移,長則兩年,短則一年。錢花出去,人可能也救不回來。”
但張貴平沒有放棄:“妻子還年輕,孩子還小,這個家庭不能沒有妻子?!?/p>
從沒學過醫(yī)的張貴平買來各種癌癥相關書籍惡補醫(yī)學知識。在陪伴妻子治療期間,他讀了幾十本腫瘤專業(yè)書籍和上千篇醫(yī)學專業(yè)論文,家里的書房經常徹夜亮著燈。
2012年3月,郭俊伏做了一次肺部CT檢查,報告顯示沒有異常。回家后,張貴平又把片子放在燈下仔細看,發(fā)現(xiàn)妻子的右上肺有一個米粒大小的結節(jié),這會是一個轉移灶嗎?張貴平懷疑肺部癌細胞發(fā)生局部轉移。第二天,張貴平連忙聯(lián)系醫(yī)生,醫(yī)生大吃一驚:“這真的是轉移灶?!彼膫€月后,局部轉移灶得到了有效控制。正因為張貴平及時發(fā)現(xiàn)這個,才沒有耽誤妻子的病情。
然而死神仍不愿就此罷休。郭俊伏的病情稍有好轉,厄運又接踵而至。2012年,郭俊伏又被查出牙齦癌。張貴平拿著報告單,頭皮一陣發(fā)緊:“怎么又是癌癥?”
張貴平找到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的病理科主任。主任搖搖頭說,她從醫(yī)30年,第一次遇到鼻咽癌和牙齦癌同發(fā)的患者。一位好心的醫(yī)生直接告訴張貴平:“別再浪費錢了,省點錢給病人買點好吃的好喝的吧?!?/p>
“爸爸,媽媽會死嗎?”兒子害怕地問,張貴平摟著兒子,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兒子晚上練琴,鋼琴曲敲打在張貴平的心里:“‘我已經盡力了這個念頭,想都不要想。”
張貴平再次用實際行動踐行對妻子的愛:胸外科、化療科、頭頸科、放療科、影像診斷科,幾乎每一個能挨著邊的科室,張貴平都不厭其煩地掛上號,尋找最佳救治方案。聽病友們說:“北京有家腫瘤醫(yī)院,你們不妨試試?!睆堎F平心中又升騰起一絲希望,連忙記下聯(lián)系方式,手里捏著的好像不是電話號碼,而是妻子的性命。
從北京、上海到廣州,張貴平先后咨詢了三十多位專家,聽到放療、化療、手術等七八種治療建議。“該采取哪種治療方式?”經過仔細權衡,張貴平最終決定讓妻子在北京接受手術治療。
2016年3月,這是郭俊伏第四次檢查,也是最后一次,結果顯示郭俊伏已經臨床痊愈,身體各項指標都恢復正常了,連醫(yī)生都不敢相信。
鼻咽癌、鼻咽癌肺轉移、牙齦癌、放射性肺炎,六年里,張貴平和妻子一起闖過了數次兇險:住院37次,總共869天。其間,郭俊伏先后手術2次、放療2次、化療12個療程、靶向治療32次、生物治療9次,幾乎經歷了癌癥治療的所有階段。張貴平一直堅定地陪伴在妻子身邊,實踐了真正的不離不棄。
家里又有了歡聲笑語。每天張貴平走進家門,總愛大聲喊郭俊伏的名字,對他們來說,這簡單的一呼一應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很多與癌癥抗爭的家庭聽說后,紛紛通過電話或微信找張貴平交流。
“寫本書,讓患癌家庭在治療中少走彎路。”張貴平把這個念頭告訴妻子,并得到了支持。通過查閱上百部腫瘤醫(yī)學書籍,走訪數十家醫(yī)院和幾十位醫(yī)生、虛心學習求教,最終,在修改三十多次后,張貴平創(chuàng)作完成了《生命如此美麗》書稿,并于2017年1月正式出版。這本書真實記錄了張貴平陪伴妻子住院治療而獲臨床痊愈的全部過程,總結和探討了腫瘤患者及其家屬普遍關心的問題。
張貴平在書中寫道:“妻子的每一聲咳嗽我都記得,有時候,就連她自己也不記得。生命的美麗之花是從生活的磨難中綻放出來的。癌癥沒有那么可怕,愛與智慧是我們戰(zhàn)勝疾病的有力武器?!?/p>
摘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