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林 謝振獎 秦和生
摘要 針對桂林蠶區(qū)桑樹夏伐及冬剪后桑枝主要通過燃燒處理,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及資源浪費等問題,通過開展桑枝屑栽培香菇技術研究,集成本地桑枝香菇栽培技術,包括桑枝屑加工、栽培季節(jié)及香菇品種選擇、培養(yǎng)料配制、裝袋、滅菌、接種、菌絲培養(yǎng)、出菇棚搭建、出菇管理、采收與加工等方面內(nèi)容,以期為桂林地區(qū)桑蠶產(chǎn)業(yè)增效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 香菇;桑枝;栽培技術;廣西桂林
中圖分類號 S646.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087-01
近年來,隨著蠶繭價格回升,桂林蠶區(qū)面積不斷擴大,2016年桑園面積720 hm2,2017年達800 hm2,每年桑枝采伐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目前,桑枝處理以隨意丟棄及燃燒為主,在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同時降低了桑樹資源利用價值。開發(fā)利用桑枝栽培香菇不僅能解決蠶區(qū)桑樹廢棄資源轉化利用問題,還豐富了香菇栽培基質原料來源。另外,桑枝含有多糖、黃酮、生物堿等多種藥理活性成分,桑樹在管理過程中施用農(nóng)藥較少,因而桑枝作為培養(yǎng)基料能夠栽培出優(yōu)質香菇[1]。為給桂林地區(qū)生產(chǎn)上提供桑枝栽培香菇實用技術,于2016—2017年連續(xù)2年在桂林市臨桂區(qū)兩江鎮(zhèn)開展桑枝栽培香菇試驗示范,現(xiàn)將桑枝栽培香菇技術總結如下。
1 桑枝屑加工
在桑園剪伐后選擇無霉變、無污染的新鮮桑枝用粉碎機將其粉碎成0.1~0.5 cm大小的顆粒,桑枝屑晾干后裝袋放置于陰涼干燥處儲存。
2 栽培季節(jié)及香菇品種選擇
桂林地區(qū)香菇可在春、夏、秋季栽培,考慮到菌絲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2~27 ℃,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為8~16 ℃,而桂林地區(qū)夏季多為30 ℃以上高溫天氣,越夏栽培過程中降溫措施不當易造成香菇菌絲燒死,因而桂林本地栽培以秋季栽培為宜。因此,可選擇的香菇品種有慶科212、L808等中高溫品種,接種期為8—9月,出菇期為10月至翌年6月。
3 培養(yǎng)料配制
按桑枝屑40%、木屑35%、麩皮22%、石膏1%、石灰2%、紅糖1%的比例配制培養(yǎng)料。先將桑枝屑、木屑、麩皮、石膏等原料拌均,將石灰與紅糖用少許清水溶解后均勻倒入原料中充分攪拌,用清水將培養(yǎng)料pH值調(diào)節(jié)在5.5~6.0之間,含水量控制在55%~60%之間,拌好的培養(yǎng)料用手握不粘手,木屑捏不成團即可裝袋。
4 裝袋
將配制好的培養(yǎng)料及時裝入聚丙烯食用菌專用塑料袋(規(guī)格15 cm×35 cm或者17 cm×38 cm),裝袋可采取手工作業(yè)及裝袋機作業(yè),手工作業(yè)每人每天裝100袋左右,裝袋機可裝250~280袋/h,效率較高。裝袋要做到不破袋,并且盡可能地將料裝緊實[2]。裝緊后立即扎口,放入滅菌池滅菌。
5 滅菌
裝袋后的菌筒應當天滅菌,采用常壓蒸汽滅菌法,將裝好的菌筒呈“井”字形排列在滅菌池,頂部堆碼呈龜背形,排列完成后用彩條塑料膜覆蓋,并壓實四周,防止蒸汽泄露,將蒸汽通入滅菌池,溫度達到100 ℃后保持12 h左右,滅菌結束后打開塑料膜散熱,在溫度降至60 ℃左右時趁熱將菌筒移入消毒好的接種房冷卻,以便接種[2]。
6 接種
接種房在使用前24 h要進行清掃和消毒,消毒可用氣霧消毒劑熏蒸,用量為4~5 g/m3。待移入的菌筒溫度降到30 ℃以下時即可接種,可采用開放式接種法進行接種[3],接種前先用75%酒精將雙手消毒,然后用蘸有酒精的酒精棉在菌筒接種部位擦拭1~2遍,再用打孔器在菌棒表面均勻打3~4個接種穴,直徑1.5 cm,深2 cm左右。用手取長勢旺、無污染的菌種塞入接種穴,接種后封膜[3]。
7 菌絲培養(yǎng)
將接種好的菌筒及時移入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菌絲,每4筒為一層,層間呈“井”字形交錯堆疊,堆疊高度90~100 cm。在菌絲培養(yǎng)過程注意控制溫濕度,當室溫超過27 ℃時,應當疏散菌筒及加強通風,同時每天做好檢查,發(fā)現(xiàn)有污染的菌筒,應立即搬出清理,防止交叉感染。早熟品種在接種后40 d左右香菇菌絲基本可以長滿菌筒,60 d左右菌絲開始轉色,此時可移入出菇棚進行轉色管理,經(jīng)過20 d左右即可出菇。
8 出菇棚搭建
菇棚建造要求地勢平整,大棚規(guī)格因栽培模式而有所不同,棚頂呈拱形,大棚蓋上薄膜,用土塊壓緊兩邊,棚頂加蓋遮陽網(wǎng)或草簾以便調(diào)節(jié)溫度,菇棚四周留排水溝。本地栽培可選擇層架結構和畦式結構2種栽培模式。其中層架結構菇棚可按長15~20 m、寬5 m搭建,每棚搭菌架2棟,每棟寬1.5 cm左右,搭床隔3層,每層高差65 cm,底層離地20 cm,走道寬70 cm[4];畦式結構菇棚可按長20~30 m、寬5~7 m搭建,以每棚設3~4個畦床菇架為宜,兩邊畦寬1 m,中間畦寬2 m,走道寬50 cm。菇棚搭好后用殺蟲劑、殺螨劑及消毒劑全方位熏蒸1次。
9 出菇管理
根據(jù)香菇菌絲及子實體適宜溫度結合不同生育階段合理調(diào)控菇棚溫濕度。在香菇生育期中,秋菇時期秋高氣爽,管理上注意加大溫差,刺激菇蕾產(chǎn)生;冬菇時期寒冷干燥,要注意保溫御寒,保持菌筒濕潤;春菇時期濕度較高,氣溫時高時低,要注意加強光照,防止爛筒和爛菇[4]。
菇蕾成長階段保持菇棚相對濕度達到85%~90%,在采收完第二潮菇后或菌筒失水達30%時注意水分補充,可采用水溝浸泡10 h或者注水器直接注水方式進行補水。
10 采收與加工
當菇蓋展開6~7成、邊緣有內(nèi)卷時即可采收,采收前5 h內(nèi)不宜噴水,采摘時不留殘柄在菌筒上,以免影響下一潮菇蕾的形成。香菇采收后既可保鮮也可烘干保存,保鮮處理是將香菇放入冷庫中,調(diào)節(jié)溫度在2~5 ℃之間,可保鮮6~10 d;烘干處理通過蒸汽或電加熱方式將香菇含水量降到13%以下,然后密封包裝即可。
11 參考文獻
[1] 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等.利用桑枝基料栽培毛木耳的試驗[J].蠶業(yè)科學,2015,41(1):112-119.
[2] 肖淑霞,黃志龍,廖劍華,等.食用菌無公害栽培技術[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3] 宋春艷,陳明杰,譚琦.圖說香菇栽培關鍵技術[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0.
[4] 韋如東,梁善寬,韋瑩嬋,等.桑枝香菇高產(chǎn)栽培技術[J].廣西農(nóng)學報,2008(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