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姓名有人說只是符號而已,竊以為還不至于此,透過一個人的名號尚可讀出一些另類信息,如出生的時代形勢、社會地位、家族文化淵源等等。如今的年輕夫婦若生了個寶寶,一定要替他(她)取個響亮的好名才肯罷休,于是忙著翻閱尋找各種書籍、辭典,想從中找出個芳名來流芳百世。
鄙人出生在一個時代動蕩、家庭日趨衰落的文化人家,按照我家譜的字號排列,父親當時就為我取了個“吉”字,作為我的學名,家譜上父親則記了個“珪”字,是為譜名。就這樣我一直以“求吉”作為自身的符號,只求沿用一生。
豈料,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驟起,“破四舊”作為“紅羊之劫”的第一步。當時的口號“凡封、資、修”的事物一律作為“四舊”論處,必須鏟除。一般文化人家中的文房四寶、書畫墨跡則首當其沖,遭抄家毀滅。我經(jīng)歷三次抄家,所有古籍書和墻上掛的名人字畫,一律被造反派抄走,足足裝有三大拖車。而最奇怪的是有一個造反派竟迫我要改名,說這個“吉”字是封建迷信色彩,必須破除,否則要對我不客氣,真是“秀才碰到兵,有理說不清”。就在這大兵壓境之下,我無奈地答應(yīng)將“吉”字改為“潔”字。這樣總算清潔了吧!其實我內(nèi)心也在想,改個字亦無傷我五臟六腑,這個“潔”字如果用大寫倒也挺好看的,這樣我總算逃過了一劫?!扒鬂崱边@個名字也一直用到實行身份證開始,便不能再隨便可改動了,就這樣我以“沈求潔”的名字茍延至今(2018年6月7日)。
(作者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已故館員沈瘦東之子,退休前任上海青浦博物館文保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