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剛, 康再興
(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遼寧 本溪 117000)
重載齒輪通常指應用于傳遞較大動力、承受較大載荷的齒輪,應用于運輸、起重、機車牽引及風力發(fā)電等重要領域。鋼材通常為低碳合金鋼,通過滲碳處理、淬火加低溫回火的熱處理方式,使得表層具有較高的硬度、耐磨性的同時心部具有較高的塑性和韌性[1]。8620H齒輪鋼是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一下簡稱公司)供給國內(nèi)某企業(yè)大型重載汽車齒輪傳動用鋼,生產(chǎn)重型汽車變速器。
淬透性是齒輪鋼的重要特性,它主要取決于過冷奧氏體穩(wěn)定性的大小,鋼材淬透性的穩(wěn)定與否對鋼件熱處理后變形影響很大[2]。因此,齒輪鋼對于淬透性帶寬有非常高的要求,淬透性帶越窄、離散度越小越有利于齒輪加工和提高嚙合精度[3]。淬透性的計算從20世紀40年代起就開始由定性描述到定量[4]。1943年Field[5]提出描述淬透性的理想臨界直徑計算公式,1969年Just[5]引領了采用回歸方程計算端淬曲線的方法,1997年余柏海在文獻[6]中公布了采用非線性方程計算端淬曲線的方法,2006年金滿等人解得硬度分布函數(shù)[7]。近幾年非線性方程和硬度分布函數(shù)兩種計算方法在各鋼鐵企業(yè)應用比較廣泛,其中非線性方程用于CrMnTi系列齒輪鋼,而硬度分布函數(shù)用于CrMo系列、CrNiMo系列齒輪鋼。
8620H屬CrNiMo系列,本文采用硬度分布函數(shù)法計算,以最優(yōu)淬透性計算結果各主要化學成分值為基礎并指導生產(chǎn),生產(chǎn)中以主要化學元素窄化學成分控制范圍為目標,嚴格控制碳成分偏析,使最終產(chǎn)品實現(xiàn)多點窄淬透性帶控制。
主要化學成分和淬透性要求見表1。
表1 8620H鋼的化學成分和淬透性要求
利用硬度分布函數(shù)法計算,其方程形式見公式(1)。
公式(1)中,J(x)為端淬硬度(HRC);x為端淬距離,mm;Jmax為端淬曲線最高硬度(HRC);Jmin為端淬曲線最低硬度(HRC);b為試樣端部全部獲得馬氏體區(qū)的長度,mm;h為淬透性系數(shù),其幾何意義是從原點至曲線拐點的距離,mm。其中:
利用公式(1)-(5)進行計算,以表 1化學成分要求為基礎,對主要化學元素含量分3個組別計算J1.5、J5.0、J7.9、J12.7淬透性值,化學成分組別及設定的主要化學元素含量值見表2。
將表2中設定的元素含量代入公式(1)—(5)中分組計算,結果見表2。通過表2計算值與表1要求值的對比可見,1組、2組計算結果符合要求,但1組計算結果J1.5、J12.7偏要求下限,2組計算結果幾乎都在要求中限較好。而3組計算結果J7.9超出要求上限范圍2HRC,且J5.0、J12.7均為要求上限。因此,以表2中2組設定值為目標成分,進行試生產(chǎn)。
表2 8620H鋼主要化學元素分組設定值和淬透性計算值
鋼水窄成分控制對齒輪鋼淬透性帶寬控制意義重大,也是實現(xiàn)齒輪鋼窄淬透性帶控制的必要手段。因此,基于化學成分對淬透性各自不同的影響,設定主要元素含量控制范圍如下:w([C])為±0.007 5%,w([Si])為±0.03%,w([Mn])、w([Cr])、w([Ni])均為±0.02%,w([Mo])為±0.01%,w([Alt])為±0.010%,w([P])、w([S])≤0.020%,w([B])≤0.000 5%。結合表2的綜合分析結果,設計試生產(chǎn)化學成分控制要求見表3。
表3 化學成分的窄范圍設計 %
為實現(xiàn)化學成分窄范圍控制,一是要保證鋼水成分精確控制,二是要控制成分均勻性,減少偏析,特別是碳偏析。
鋼水精煉和鋼水連鑄是實現(xiàn)化學成分窄范圍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精煉全過程底吹氬氣,保證脫氧、脫硫、去夾雜和調(diào)整溫度的工藝操作,避免因操作不當或下渣嚴重而導致鋼水增碳和回磷。在不同精煉時期控制好底吹氬量,精煉期間氬氣壓力0.2~0.4MPa,精煉后期氬氣壓力0.1~0.3 MPa靜吹氬,保證鋼液面不裸露,防止鋼水與空氣接觸而氧化,靜吹氬時間大于15 min,促使夾雜物聚集長大并上浮去除,避免夾雜物多而消耗有效的合金元素。連鑄低溫澆鑄,過熱度波動不超過±5℃,做好保護澆鑄,防止鋼水二次氧化。成分偏析的控制除同樣采取上述措施外,還要合理控制鋼坯的加熱溫度,保證1 100℃以上的均溫時間,減小合金元素偏析并促進碳化物充分溶解。
按照窄成分設計目標生產(chǎn)15爐,成分目標范圍控制合格率100%。成分均勻性采用成品鋼材1/2R(半徑)處的碳成分與熔煉成品樣進行比較,對碳偏析情況(碳偏析指數(shù)等于1/2R處碳元素含量與成品碳元素含量的比)進行分析[8],結果表明1/2R處碳含量普遍高于熔煉成品成分,實際計算碳偏析指數(shù)最高不超過1.035%。
對所產(chǎn)鋼材按GB/T 225標準測試淬透性值,同時利用硬度分布函數(shù)計算進行計算,計算值(用j代表)和實測值(用s代表)一一對比見下頁圖1—圖4。
由圖1—圖4可見,采用成分窄范圍設計和控制,鋼材淬透性實測值帶寬波動3~4,與硬度分布函數(shù)計算值偏差小于2.5,進一步驗證了硬度分布函數(shù)計算淬透性的精確性。
圖1 J1.5處淬透性計算值與實測值
圖2 J5.0處淬透性計算值與實測值
圖3 J7.9處淬透性計算值與實測值
圖4 J12.7處淬透性計算值與實測值
1)從實際應用看,硬度分布函數(shù)法計算8620H鋼淬透性值,具有計算步驟清晰、精度高等優(yōu)點,與實測值偏差小于2.5 HRC。
2)以計算結果為基礎指導工業(yè)化試生產(chǎn),在實際生產(chǎn)中采用成分窄范圍設計和控制,主要元素控制范圍:w([C])為±0.007 5%,w([Si])為±0.03%,w([Mn])、w([Cr])、w([Ni])均為±0.02%,w([Mo])為 ±0.01% ,w([Alt])為 ±0.010% ,w([P])、w([S])≤0.020%,w([B])≤0.000 5%。并控制碳偏析指數(shù)0.95~1.05,產(chǎn)品實物質(zhì)量可達到淬透性帶寬不大于6 HRC,甚至不大于4 HRC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