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君
1.梳理單元課文和例文中著重體現(xiàn)作者仔細觀察的語段,進一步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2.能繼續(xù)仔細觀察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把觀察所得寫下來。
3.展示觀察所得,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觀察感受。
1.回顧單元組文,發(fā)現(xiàn)共同點。
討論明確:(1)這幾篇文章作者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動物、植物和場景為描寫對象,表現(xiàn)繽紛世界的;(2)作者們通過細致的觀察、細膩的描寫,才寫出有趣、動人的文章。
2.重讀課文相關語段,增強整體印象。
我們來重溫一下精彩的段落,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課件出示)
第一組:
(1)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挠鹈谴渚G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搭船的鳥》
(2)我教它念“狗”字的時候,它叫得最歡……
——《我家的小狗》
討論明確:細致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觀察時,可以先觀察整體,再觀察局部。
第二組:
(1)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金色的草地》
(2)楊梅先是淡紅的,隨后變成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變黑,而是因為太紅了,看上去像黑的。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
——《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
討論明確:觀察時不僅要注意事物靜態(tài)的樣子,還要注意觀察事物的變化情況;可以調(diào)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
3.學習小結:看來,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僅要留心觀察,更要觀察仔細;觀察事物或景物時不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同時還要注意事物的變化。
【設計意圖:本單元為習作教學單元,單元里的課文和習作例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整合、梳理四篇文章的關鍵語段,能加強學生的綜合印象,為后面的寫作實踐做好鋪墊?!?/p>
1.結合本單元的“初試身手”和你的觀察記錄單,說說你最近觀察了什么??梢允侵参铮缦蛉湛?、含羞草;也可以是小動物或蔬菜水果等。
?
2.個別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事物的變化、感官的多樣等方面把觀察的事物說細致。
3.出示課本習作圖例,讓學生選擇一幅圖中的場景,結合平時的觀察,嘗試說一說。
4.個別交流。教師可出示句式,引導學生把場景說細致。
第一幅:冬天到了,樹木……房屋……遠處……
第二幅:街道上,大人……孩子……售報亭阿姨……清潔工人……
第三幅:教室里,老師……有的同學……有的同學……還有的同學……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習作學習的起步階段,讓學生有話說、有話寫是教學時應注意的。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先讓學生自由說說最近的觀察所得,暢所欲言,可以有效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再結合教材中關于場景的圖例以及教師給出的句式,可以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寫作靈感。】
1.學生練寫。結合你的觀察記錄單,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
2.小組內(nèi)交流。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小組同學聽。
3.小組推薦,全班交流。小組推薦一位同學讀給全班同學聽。
4.教師點評。點評可著重從習作中有沒有把事物寫細致,有沒有調(diào)動多種感官,有沒有寫出事物的變化情況這幾方面入手。
【設計意圖:學生當堂練寫,可以把所學及時應用。教師點評時也應注意規(guī)范學生表達,緊扣習作單元教學重點——仔細觀察?!?/p>
1.用一句話說說最近的觀察感受,和同學分享心得。
(如仔細觀察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觀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可以把自己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寫成一篇文章,和別人分享……)
2.教師總結:你們都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觀察到了如此繽紛多彩的世界;你們還有一支善于記錄的筆,把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留住了美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觀察感受,可以提升學生認識,明確觀察在習作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也為今后的習作學習打下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