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然心
摘要:一直以來,亞洲人在歐美文化中被劃分為各種固定形象,從“黃禍”、“女魔頭”,到“功夫打星”到“模范族裔”。對于前往好萊塢電影市場尋求發(fā)展的亞裔演員這一點也不例外。本文通過介紹亞裔女演員劉玉玲的職業(yè)生涯和從影經(jīng)歷,分析她在熒幕上塑造的角色,以分析背后所顯示出的文化沖突。若要改變此類狀況,媒體需要打破窠臼,并且意識到亞裔美國女性的多樣性。
關(guān)鍵詞:亞裔美國人;文化沖突;劉玉玲
亞洲人在美國一直以來被看作是同類群體,即“東方人”(Orientals),但同時在不同媒體上又被劃分成各種固定形象:“黃禍”(yellow peril),女性被劃分為“女魔頭”(dragon lady)或“白蓮花”(lotus blossom);而男性被劃分為“懦弱小生”(emasculated)或是“武術(shù)大師”(born martial artists)。這些固定形象出現(xiàn)于19世紀(jì)中期至20世紀(jì)初,當(dāng)時有大批亞裔移民涌入美國。這種在媒體上表現(xiàn)出來的霸權(quán)主義其實是對現(xiàn)實世界中構(gòu)建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的一種體現(xiàn)。媒體上的“圖像和主題圍繞主從關(guān)系兩極分化”,這種分化源自于例如殖民等歷史關(guān)系,導(dǎo)致在流行文化中,白人至上主義和非白人劣等觀念的蔓延。
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亞裔演員前往好萊塢等外國電影市場尋求發(fā)展。對于女性亞裔演員來說,她們能飾演的角色絕不會跳脫之前所劃分的固定形象,而且這些角色往往帶有性色彩,作為西方男性對東方女性的幻想對象。例如黃柳霜(Anna May Wong)、關(guān)南施(Nancy Kwan)、周采芹(Tsai Chin)等在西方電影界赫赫有名的亞裔女星,她們所演的角色不外乎舞女、歌女或妓女,代表著神秘誘惑的東方“女魔頭”或“中國娃娃”(china doll)。到了20世紀(jì)60年代,在美國民權(quán)運動的背景下,一種新的刻板形象,即“模范少數(shù)族裔”(model minority)孕育而生?!澳7渡贁?shù)族裔”是在聯(lián)邦政府剛剛通過了一系列反對種族歧視法規(guī)的形勢下提出的。該形象夸大宣揚了那些在學(xué)術(shù)或經(jīng)濟方面極其成功的亞裔移民,甚至是為他們貼上“神話”的標(biāo)簽,這不僅掩蓋了亞裔族群遭受的種族歧視,而且煽動起其他種族對亞裔的不滿情緒。從此亞裔演員在好萊塢又有了一種固定角色。這種情形一直持續(xù)至今,亞裔演員得不到主要角色,飾演的不是冷酷無情的打手,就是呆頭呆腦的“學(xué)霸”,戲路十分受限。
在眾多亞裔美國演員中,劉玉玲(Lucy Liu)可以說是打破了陳規(guī),成為首位有著極大票房影響力的一線亞裔女星。但即使是這樣一位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頂尖演員,也難逃亞裔固定形象的束縛。作為第二代移民,劉玉玲出生于紐約市皇后區(qū),她的父母在中國都是知識分子。但移民到美國后他們只能一切從頭開始,靠打零工養(yǎng)家糊口。盡管生活艱難,但劉玉玲的父母十分重視教育,她一直就讀于全美優(yōu)秀的學(xué)府。
1990年,劉玉玲正式步入影壇。她一開始飾演的都是電影或電視劇中微不足道的角色。比如在1990年影片《貝弗利山90210》(Beverly Hills,90210)中,劉玉玲扮演一名女招待;在1993年電視劇《洛杉磯法律》(L.A. Law)中飾演一名中國寡婦,用普通話向警察做口供;在1995年獨立影片《斷魂槍聲》(Bang)中飾演一名妓女。劉玉玲可以扮演的角色有限,大多屬于“底層群體”,形象也十分固化。正如她在《紐約時報》的采訪中所說的:“亞裔角色并不多,擁有立足之地十分困難?!痹?997年,劉玉玲迎來了事業(yè)的第一個大轉(zhuǎn)折。她接拍了當(dāng)時大熱的美劇《甜心俏佳人》(Ally McBeal),出演吳玲(Ling Woo)這一配角。吳玲這個角色是當(dāng)時美國電視銀幕上最有名且唯一得到矚目的亞裔女性角色,并且得到了觀眾的廣泛好評。然而在電視劇中,吳玲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反派角色,她被刻畫成一名冷酷無情、惡毒兇狠的華裔律師,同時還通曉不為西方世界所知的神秘東方性藝術(shù)。根據(jù)編劇的設(shè)定,吳玲的存在是為了襯托女主角的善良與正直,同時為整部劇注入“欲望、恐懼、令人生畏的服從感”。吳玲集狠毒兇殘、性感誘惑于一身,因此從根本上來看她的角色依然屬于在西方根深蒂固的“女魔頭”形象,是西方對亞裔女性幻想的化身。
在該劇中嶄露頭角之后,劉玉玲將目光集中于電影拍攝。2000年,她與德魯?巴里摩爾(Drew Barrymore)和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一起拍攝了當(dāng)時大賣的電影《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劉玉玲在電影中飾演艾力克斯(Alex Mundy),她擅長中國功夫,作風(fēng)嚴(yán)謹(jǐn),一絲不茍。從這以后,熒幕上的劉玉玲幾乎成了打女角色的不二人選。2003年,劉玉玲參演了由昆???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導(dǎo)演的影片《殺死比爾》(Kill Bill),飾演令人毛骨悚然的石井尾蓮,一名可以一刀取人首級的冷血殘暴殺手。由于劉玉玲的精彩表演,當(dāng)年MTV電影大獎的“最佳反派”獎便頒給了她。
劉玉玲在接演的多部電視劇和電影中一直以亞裔打女的身份出現(xiàn),這些劇作和電影的編劇似乎都認定了亞裔演員能飾演的角色無非是身懷絕技的武打高手,或是殘忍兇暴的黑道殺手。因此很多年劉玉玲也沒能摘掉“毫無感情”、“狠毒”、“女魔頭”等固定的亞裔標(biāo)簽。
于是,劉玉玲開始以多元角色拓寬戲路,嘗試那些并不是為亞裔演員“量身定做”的角色。2012年,劉玉玲接拍了美劇《基本演繹法》(Elementary)。該劇根據(jù)柯南?道爾的《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小說改編。劉玉玲飾演瓊恩?華生,一位過去一直由男性飾演的角色,她在劇中作為夏洛克的戒斷看護,后來二人成為搭檔,合力破案。劉玉玲通過華生這一角色拓寬了戲路,不再局限于冷血無情的“女魔頭”形象,而是成功塑造了一名知性、飽滿的醫(yī)生和偵探角色。在劇中,劉玉玲的角色與由約翰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飾演的夏洛克一樣重要。在工作上,華生不輸夏洛克,有時甚至還超過她的搭檔;在生活上,華生有著自己的故事和經(jīng)歷。瓊恩?華生這個亞裔女性角色不再是一個單薄甚至卡通化的形象,而是有著自己的復(fù)雜性格,是多維度發(fā)展的活生生的角色。雖然美國電視劇產(chǎn)量年年頗豐,但其中獨立、豐滿、深刻的女性角色幾乎是屈指可數(shù),而劉玉玲此次扮演的瓊恩?華生絕對能夠位列其中。一位亞裔演員扮演著屬于白人演員的角色設(shè)定(外科醫(yī)生、偵探、與男性平起平坐,甚至可以打敗男性),從表面上看好像已經(jīng)擺脫了西方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然而事實上,即使像劉玉玲這樣的亞裔女演員中的佼佼者,飾演的角色也難脫固定形象的束縛。雖然在《基本演繹法》中,演員和編劇都在盡力避免或超越這種對號入座的設(shè)定,比如根據(jù)劇情,華生醫(yī)生是在經(jīng)歷了一次嚴(yán)重醫(yī)療事故后(為了讓之前事業(yè)有成的華生看起來不像“神話”),才選擇做一名偵探學(xué)徒;以及有別于過去的“學(xué)霸”形象,她也可以與常人一樣,擁有平靜、不歇斯底里的愛情生活。另外,從劉玉玲在劇中精致、不掩藏自己迷人之處的衣著造型也可以看出編劇在努力將她打造成為“性感學(xué)霸”(sexy nerd)的新形象。但從根本上看,劉玉玲在《基本演繹法》中還是“學(xué)霸”或“模范少數(shù)族裔”形象:事業(yè)有成、社交困難,并且還可以從瓊恩?華生一角中找到與這兩者更多的相似之處。
雖然亞裔女性演員在美國銀幕上已經(jīng)能夠獲得主演角色,但總體上亞裔演員的事業(yè)并不樂觀。她們中的很多人無法飾演主要角色,仍處于食物鏈的底端。編劇塑造出瓊恩?華生這樣的角色其實是沿著正確方向的一個良好開端,但同時也顯示出媒體對亞裔美國女性故事的講述是多么的單一和淺薄。媒體要做的是打破之前對亞裔“打女”和“模范族裔”的窠臼,意識到亞裔美國女性一樣有著豐富多彩的故事可以講述,而不是簡單地將平面單一的角色套在演員身上,將她們桎梏于刻板又老套的形象。
參考文獻:
[1]Asian American Cultural Production [J].Journal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 2000 (3): 269-282
[2]“Asian American Portrayals in Mainstream Media” [OL].hypenproject.wordpress.com. 2014 06 09/ 2017 07 02
[3]Chihara, Michelle. “There's something about Lucy: Casting a cold eye on the rise of Asian starlets” [OL]. Boston Phoenix. 2000 03 02/ 2017 07 02
[4]Stuart Hall. The Whites of Their Eyes: Racist Ideologies and the Media [M].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