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隨著全面小康時代的到來,國民的健康素質越來越高。從90后“空巢老人”到真正意義上的中老年人,都非常注重養(yǎng)生。但須提醒,普通群眾要學會分辨網(wǎng)絡上各種各樣的方法,以免錯誤養(yǎng)生損害健康。
很多雜志或是美容節(jié)目都教大家要每天梳頭100下來達到美發(fā)效果,但過分梳頭會刺激頭皮上的皮脂腺,尤其是油性發(fā)質的人,更該少梳頭。如果是干性發(fā)質的長發(fā),就比較適合多梳頭。不過最好用天然鬃毛制成的梳子,這樣更不易傷頭皮。
我國民間有冬令進補膏方的傳統(tǒng)習慣。但膏方是中醫(yī)專家針對每個人的癥狀和自身特點而專門擬定的經(jīng)過特殊加工制成膏狀的中藥制劑。很多膏方不適合一家共用。此外,人參、丹參、鹿茸等如果藥不對癥或過度進補,容易適得其反。
“是藥三分毒”,不是針對西藥,是說所有的藥物。只要是藥,就應該對癥下藥,不存在藥食同源、無副作用這種說法。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都不建議大家自己亂用藥,長期吃,以防肝損傷。
如果茶葉長時間浸泡在保溫杯中,容易損壞茶葉中的維生素,使鞣酸、茶堿等成分大量滲出。此外,茶當中的一些成分會與金屬鍍層產(chǎn)生化學反應,長期攝入會對人體有害。此外,泡在保溫杯里隔了夜的茶也可能細菌超標。
有人說,既然是藥三分毒,那我就吃純天然的食物/保健品好了。但應該明確兩點:少吃深加工食物是對的,但純天然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天然蘆薈可引起腹瀉,未經(jīng)處理的黃花菜可能毒害人體腸胃;只要化學結構一樣,藥準字維生素、鈣片等的效果并不比保健品差。
不管是中醫(yī)還是西醫(yī),都否認了宿便這個詞匯。盲目吃某些促進排便的藥,可能導致腹瀉等問題,甚至養(yǎng)成依賴性,難以自主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