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紙、蘸墨,筆走龍蛇。記憶隨著桃花香渲染開來,桌上的紙猶在,墨跡未干。爺爺?shù)念^發(fā)已白,但他仍堅持在那棵桃樹下練字,身后一樹淡淡的桃花。
我曾經(jīng)戀上了寫毛筆字,最愛行書。行書雖然連筆,卻又不失工整。我寫字時,追求自由、奔
放,但對書法略知一二的父親卻說這樣不美觀,我每次都以“老觀念”反駁他。我一直在練習我自創(chuàng)的“自由奔放體”,直到那次書法考試……
那次的考場上,我揩去手掌上的汗,拿起那支“狼毫”,開始在紙上自由揮灑。待我“奔放”完以后,將筆一收,把寫好的作品交給評委。
評委看了我的作品,不禁皺了皺眉,對我說:“小伙子,火候還差點兒!”
回到家中,我看向院子里那棵桃樹,它仿佛也在搖頭。
節(jié)假日,我回到老家,看見爺爺在桃樹下伏案練字,我走過去,看見爺爺寫的也是行書。爺爺?shù)男袝杂?、奔放,卻不失工整。我將評委對我的評價轉(zhuǎn)述給爺爺,爺爺沒安慰我,只是說:“來,你也寫幾個字!”說著將案臺讓給了我。
我持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字,仍是用我的“自由奔放體”。寫完之后,我還沒把筆放下,爺爺?shù)拇笫忠呀?jīng)放在了我的肩上,說:“不是你寫的字不好,我也喜歡自由,但自由不能失去了規(guī)則。你看,行書多奔放,卻也很美觀,就是因為拿筆人的約束。”
說完,爺爺把手從我的肩上拿下來,握住我拿著筆的手,給我講一筆一畫如何去寫:左緊右松、主筆突出、偏旁避讓……規(guī)則原來那么多。我與爺爺共同完成了一幅《將進酒》之后,兩朵桃花落在了宣紙上,花香仿佛渲染了宣紙,墨香仿佛滋養(yǎng)了精神。
回到家,我思考著爺爺說的話,終于明白,寫字如做人,不可以太過于自由,要有規(guī)則來約束。我將我之前寫的“自由奔放體”丟掉,重新開始練習,屏氣凝神、認認真真地寫下每一篇章。
那年,我得了“王羲之杯”全省青少年書法大賽金獎,我打電話告訴爺爺獲獎的消息時,爺爺仍在伏案書寫,身后是一樹桃花香。
自由,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沒有規(guī)則的約束,便寫不好字,便做不好人!
花香渲染,墨香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