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內(nèi)容摘要】在現(xiàn)階段這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能表現(xiàn)生命關懷的就是教育事業(yè)。進入新世紀以來,語文教育界開始注重怎樣去提升人的生命質(zhì)量和價值。構(gòu)建語文生命課堂,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就是把教師、學生以及文本的生命當作課堂的出發(fā)點,從而激活課堂的生命,讓語文散發(fā)出生命的氣息,使學生在課堂體驗中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用文化滋潤生命,從而使生命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有力、更加詩意。
【關鍵詞】生命課堂 語文學習 提升效益
作為所有學科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學科,語文以接近日常生活的形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心愉快、視野開闊。同時,初中語文課堂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它不僅展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活動,更是參與課堂的每一個人之間情感文化的碰撞。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構(gòu)建生命課堂,對于提升整個教學的效率以及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益都大有益處。
一、構(gòu)建生命課堂的意義
1.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作為一名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主要陣地是課堂,更要意識到占據(jù)主體作用的是學生,并且明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地位高低是教學是否高效的關鍵。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僅僅是“知識授受”的場所,而教師則是整個課堂的主宰,課本有著不容質(zhì)疑的“權(quán)威”。長此以往,學生變成了一個個“有知識的容器”,與我們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然而語文生命課堂正是將學生這種被動的局面扭轉(zhuǎn)過來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要以生命課堂的核心思想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合理科學的設問會讓學生積極的融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2.生命課堂是生活化的課堂
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發(fā)生重大變化的關鍵時期,對身邊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抱有十足的好奇和熱情。就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教師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同時把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當作課堂輔助的拓展。這樣不僅拉近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而且可以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于課堂獲取知識的期望。
3.生命課堂是需要情感激發(fā)的課堂
如果教師想真正地在課堂中建設生命課堂,提高語文效益,那么一定要自己首先把在課堂中融入飽滿的情感。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中,主要描述了父親因允許時間未到,要求孩子必須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的故事,通過這一事件體現(xiàn)出父親的守則和自律,以及對孩子以身作則的榜樣責任感。
二、新階段語文生命課堂存在的問題淺要分析
1.學生主體意識普遍缺乏
一直以來,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校會提供資料,教師會幫忙制定學習目標以及相關的學習任務,再加上考試也會評價出學習的結(jié)果,這些都是最終導致學生自主意識不夠的情況發(fā)生的因素。而學生由于個性意識的缺乏,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找到自己的興趣并進行自主培養(yǎng),另外在課堂中也很少自主思考,課堂的參與感大幅度降低。
2.學生刻苦精神不足,難以堅持
教學作為一種教師和學生雙向進行的活動,不僅要求教師教和學生學,也要求學生能夠在長期的學習中堅持下去。目前,很多學生時代的孩子,從小被嬌生慣養(yǎng),雖然他們對未來充滿好奇、求知欲強,但是由于勤奮刻苦的精神不足,導致雖然在課堂學習的很愉快,但是課后不能堅持下去。
3.教師對于養(yǎng)成教育不夠重視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動力。因此注重學生相關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就表現(xiàn)得特別重要。但就目前來說,在語文教學中僅僅抓教學的情況仍然時有發(fā)生。教師只顧單純地講,單純地“完成任務”,單純地把備課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學生能夠參與的項目活動不多,能夠參加的方式比較單一,從而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把知識轉(zhuǎn)化成自身的素質(zhì)。
三、創(chuàng)造生命課堂的教學策略
1.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構(gòu)建課堂新模式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新課堂模式的進一步構(gòu)建能夠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學校和專家研究組可以多帶領老師們多多開展教學設計專題和多舉辦教研活動,互相合作交流合理的教學模式應該如何確定并實施,每位教師都必須明確教學模式中每一環(huán)節(jié)。
2.聯(lián)系實際,拓展課堂內(nèi)容
教師只有利用自己的相關閱歷與經(jīng)驗,用自己的內(nèi)心去喚醒文本背后的生命,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如在《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的比擬來告訴學生道理,如“在別人看不到的暗處,父親的話正像明月一樣在孩子的心中升起,讓他時時光明磊落,處處嚴格自律。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那就讓這幅動人的情景深深印在我們的心里吧。”
3.升華教師自身的能力
語文教師是學生和語文課堂體驗中連接的基礎且重要的橋梁,是使課堂生命得到滋潤的陽光和雨露。教師必須有深刻的文化底蘊,利用富有生命活力的言語,升華教師自身的生命,從而激活課堂的生命。
教育不僅是學生進步的階梯,也是一門愛的藝術(shù)。為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益,在語文生命課堂的構(gòu)建中,語文教師要始終對學生傾注熱情,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從心出發(fā),語文教學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濟良. 生命教育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 姜云秋、楊國龍. 中學語文教師助推“生命課堂”的理念與實踐[J].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6,31(07):79-83.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