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垂永
近日到某村黨支部調研時發(fā)現(xiàn),這個黨支部為落實將“三會一課”開展情況實時錄入手機APP的要求,采取每月支委碰頭、拍照上傳的“擺拍”方式完成任務,背離了開展“三會一課”的初衷。
“三會一課”是我們黨長期探索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基層黨組織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制度。開展好“三會一課”,對健全黨員組織生活、嚴格黨員教育管理、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具有重要作用。
時下,有的地方為提高“三會一課”時效性,探索開發(fā)了黨支部網(wǎng)上信息系統(tǒng),通過手機APP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實時記錄組織生活開展情況。然而,一些基層黨組織對開展“三會一課”卻不重視。有的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照搬理論專著、政策文件,導致一些黨員雖讀了原著、學了原文,卻“悟不了原理”;有的功能過于異化,把“三會一課”當“籮筐”,工作安排會、任務布置會等都往里裝;更有甚者,“三會一課”形式化、走過場,集中不為開會學習,只為拍照上傳完成任務、應付檢查。
“三會一課”何以流于形式?原因有三:一是支部軟弱渙散,缺乏組織力、凝聚力,組織開會召集不到人;二是支部書記陷入“本領恐慌”,組織開展“三會一課”形式呆板,吸引力不足,提不起黨員興趣;三是黨員黨性意識淡薄,認為“三會一課”是一種“負擔”,不想、不愿參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嚴格“三會一課”制度,“一個是堅持,一個是加強,一個是創(chuàng)新”。讓“三會一課”煥發(fā)“新活力”,各級黨組織在政治屬性上要突出“黨味”,把組織黨員開展經常性政治學習和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以學習黨章黨規(guī)、政治理論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為主要內容;在方法形式上要突出“趣味”,采取課堂講學與現(xiàn)場指導相結合等形式,引導黨員從“課桌后”走向“講臺前”、變“念文件”為“趣味學”、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變支部書記講的“獨角戲”為大家講的“群英匯”,讓黨員干部有更多“參與感”;在考核評價上要突出“情味”,不搞一刀切和一鍋煮,探索建立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推進“三會一課”智能考評,由年終一次性考評向日常考評轉變,由資料評價向效能評價轉變,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如果說黨支部是黨組織的“神經末梢”,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那么“三會一課”就是黨組織的“神經元”。只要黨支部以求真務實的精神運用好“三會一課”,就能激活組織“細胞”,將黨支部一班人如同五個手指一樣并攏捏緊,形成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