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是一部內容博大精深的先秦著作,記錄了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思想,書中蘊涵著許多治國理政觀點,比如現(xiàn)在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耙匀藶楸尽薄耙婪ㄖ螄薄笆陿淠?,百年樹人”“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等,都出自《管子》。這些思想觀點直到今天仍然閃爍著光芒。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曾輔助齊桓公稱霸,為齊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基礎。孔子稱:“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彼谑罆r功業(yè)顯赫,“立言”精辟,追隨者對其思想言行進行整理闡釋,遂成《管子》。后經漢代劉向刪訂,流傳至今。
在《禁藏》篇中管子提出,國家沒有無緣無故富起來的,人民沒有無緣無故治理好的。沒有治理而國家昌盛,沒有動亂而國家滅亡的事情,自古至今是不存在的。國家勇于私斗的人多,其兵力就弱;官吏多奸詐私巧,其法度就亂;人民中圖謀私利的人多,國家就貧窮。施德必須廣博厚重,使人民能夠以死報效;賞罰必須篤實堅決,人民才能夠堅信不疑。在《立政》篇中管子提出,治國有三本,安國有四固?!暗虏划斊湮弧薄肮Σ划斊涞摗薄澳懿划斊涔佟?,“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管子是“以人為本”思想的先行者?!胺虬酝踔家?,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卑牙习傩债斪鲊业母?、社稷的基礎,體現(xiàn)出強烈的人本主義傾向,而“以人為本”的關鍵是富民、愛民。對于如何愛民,《管子》概括為六興:一是“厚其生”,即解決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二是“輸之以財”,加強市場的建設,使貨物流通;三是“遺之以利”,加強水利建設;四是“寬其政”,即輕徭薄賦,不奪農時;五是“匡其急”,就是扶貧助弱;六是“振其窮”,幫助接濟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愛民之道是有具體內涵的,“六興”是為官之德的具體表現(xiàn),這也是管仲的德政思想之一。
在《牧民》篇中管子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廉恥是立國之本。在《五輔》篇中他提出治理國家要保證八個方面有禮,“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君臣、父子、兄弟要明確各自的身份、職責,才能施行禮治。領導者要以身作則,自己守禮,才能教育群眾知禮守禮。同時,要使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然后導之以禮,教之以禮,達到禮治的普遍推行。他提出了后世流傳甚廣的名言:“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p>
《管子》在倡導禮治的同時也強調法治,認為法是一切社會生活的準繩,要以正道治國,必須靠法治。管仲是依法治國的最早倡導者,他在《七法》篇中指出:“尺寸也,繩墨也,規(guī)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他在《任法》篇中強調:“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惫苤僬J為法的功能主要有四,法以尊君;法以使官;法以御民;法以斷是非。他指出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法的功能,必須做好立法、司法和守法三個環(huán)節(jié)。
《管子》重視經濟,認為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其主要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滋育民眾,讓窮人有收入。對鹽鐵實行專賣,對糧食實行“準平”。他還提出“相地而衰征”政策,即按照土質好壞、產量高低來確定賦稅征收額,這與當代經濟學級差地租有異曲同工之妙。管仲面對當時“竭澤而漁”的經濟開發(fā),提出“山澤各致其時”,伐木和捕獵要在適當?shù)募竟?jié)進行,在歷史上最早倡導保護自然環(huán)境。
在《牧民》篇中管子還提出,“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一個地方財富積累得多,容易掙錢,遠方的人就會前來投奔;土地開墾得充分,百姓就會在此長期居住。對于我們常提到的人才流失,齊桓公和管子有這樣一段精彩的對話。桓公說:“怎樣才能召集優(yōu)秀的人才呢?”管子回答:“價值五的就給六,價值九的就給十,優(yōu)秀的人才就會不計其數(shù)了?!?/p>
《管子》思想博大精深,既有政治的實踐經驗,又有理論認知,其認識全面務實,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