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開軍 鄧 思 陽康春 周 頎 張 燕 覃耀冠 韋冠睦 韋麗珍 夏 穎
(廣西農業(yè)科學院桂中分院/柳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柳州 545003)
蔗糖業(yè)是廣西傳統(tǒng)的農業(yè)支柱產業(yè),在國家糖業(yè)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廣西的農民就業(yè)及經濟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廣西蔗區(qū)長期以來的當家品種新臺糖22號由于受種性退化、黑穗病發(fā)生嚴重及宿根性差等因素的影響,已逐漸淡出甘蔗生產市場,甘蔗品種的更新換代及不同類型品種的合理搭配種植是大勢所趨;而甘蔗品種宿根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甘蔗生產成本和蔗農種蔗的收益,宿根性好的品種,可以延長甘蔗種植年限,減少翻種次數,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蔗農收入。隨著廣西33.33hm2(500萬畝)“雙高”基地的基本建成,優(yōu)良甘蔗新品種的選育及推廣應用更顯重要性和必要性。本試驗就區(qū)內外近年來選育出的幾個甘蔗優(yōu)良新品種(系)開展區(qū)域品比鑒定試驗,評價各品種(系)在柳州地區(qū)的宿根性狀表現情況,為甘蔗品種的登記和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1 參試材料參試甘蔗新品種(系)6個,包括桂糖08-120、桂糖07-108、桂糖06-1215、桂糖06-2081、海蔗 22 號、柳城 07-150,新臺糖22 號(CK)。
1.2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設3次重復,4行區(qū),行長8m,行距1m,小區(qū)面積32m2;試驗在柳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甘蔗試驗基地進行,新植蔗于2015年3月12日種植,下種量為7500芽/667m2,分別對2016年、2017年宿根蔗進行管理和試驗數據的調查,新植及宿根蔗田間管理按當地常規(guī)生產水平進行。
1.3 調查項目4月中旬至5月中旬調查出苗率、宿根發(fā)株率、分蘗率、黑穗病病害率。出苗率(%)=小區(qū)基本苗數/小區(qū)下種芽數×100;宿根發(fā)株率(%)=小區(qū)基本株數/小區(qū)上年有效莖數×100;分蘗率(%)=(小區(qū)總苗數-小區(qū)基本苗數)/小區(qū)基本苗數×100;黑穗病病害率:調查黑穗抽出和未抽出的病株數占總株數的比例。梢腐病病害率:6月中旬至7月上旬調查梢腐病害株數占總株數的比例。株高:10月下旬(或收獲前)進行調查,調查每小區(qū)中間行15株的植株高度,用直尺測量從地面到最高可見肥厚帶的距離。8月中下旬或收獲前調查莖徑、有效莖數;莖徑:調查每小區(qū)中間行15株的莖徑植株中部節(jié)間中間正對芽方向兩側的直徑;有效莖數:統(tǒng)計株高超過1.3m以上的植株數,按小區(qū)面積換算。蔗莖產量:砍收小區(qū)原料蔗實際稱重折畝蔗莖產量。畝蔗莖產量=667m2/小區(qū)面積×小區(qū)蔗莖重量。
2.1 參試品種(系)農藝性狀
2.1.1 新植蔗主要農藝性狀從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系)中桂糖06-2081出苗率最低,僅為53.3%,與新臺糖22號(CK)差異顯著,其他品種(系)與新臺糖22號(CK)差異不顯著;分蘗率最高的是桂糖07-108,為79.5%,最低的是柳城07-150,為29.1%,其中,桂糖07-108與對照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余品種(系)與對照差異不顯著;新植蔗各參試品種(系)均無黑穗病發(fā)生,梢腐病感染較輕的品種(系)為桂糖06-1215、桂糖06-2081、海蔗22號、柳城07-150,且與對照差異均達顯著水平。
表1 各參試品種(系)新植蔗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
2.1.2 宿根蔗主要農藝性狀從表2可知,各參試品種(系)2016年、2017年宿根2年的平均發(fā)株率高于新臺糖22號(CK),其中,發(fā)株率最高的是柳城07-150,達144.9%,其次是海蔗22號,為143.4%,2個品種(系)平均發(fā)株率與新臺糖22號(CK)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其余品種(系)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但各參試品種(系)宿根平均分蘗率與對照差異均不顯著;各參試品種(系)的平均黑穗病率均低于新臺糖22號(CK),且差異都達到顯著水平,其中最低的是桂糖06-1215,僅為0.2%,而新臺糖22號達7.6%;各參試品種(系)的平均梢腐病發(fā)生情況與新臺糖22號(CK)之間的差異不顯著,其中梢腐病率最高的是桂糖08-120,為3.1%,其次是桂糖07-108,為1.6%,最低的是海蔗22號,僅為0.3%。
表2 各參試品種(系)宿根蔗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
2.2 參試品種(系)產量性狀
2.2.1 新植蔗主要產量性狀從表3可知,新植蔗中,各參試品種(系)的株高均低于新臺糖22號(CK),莖徑大于對照的品種(系)是桂糖07-108;每667m2有效莖數均多于新臺糖22號(CK),其中,有效莖數最多的是桂糖08-120,為5267條,其次是海蔗22號,為5197條;各參試品種(系)每667m2的蔗莖產量與新臺糖22號(CK)之間差異不顯著,蔗莖產量高于對照的品種(系)有桂糖08-120、桂糖07-108、海蔗22號、柳城07-150,其中,蔗莖產量最高的是海蔗22號,為7462kg,其次是桂糖08-120,為7160kg。
表3 新植蔗主要產量性狀試驗結果比較
2.2.2 宿根蔗主要產量性狀從表4可知,第1年及第2年宿根的2年平均株高僅桂糖08-120高于新臺糖22號(CK),其余品種(系)平均株高均低于對照,其中桂糖08-120、桂糖06-2081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平均莖徑最大的是桂糖06-2081,為2.82cm,其次是桂糖06-1215,為2.76cm,最小的是柳城07-150,為2.64cm,各參試品系(種)的平均莖徑與新臺糖22號(CK)差異不顯著;各參試品種(系)平均每667m2的有效莖數均多于新臺糖22號(CK),有效莖數最多的是桂糖08-120,為5203條,其次是桂糖06-1215,為4526條,而對照為3570條,其中,桂糖08-120、桂糖06-1215、海蔗22號的平均有效莖數與新臺糖22號(CK)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各品種(系)的平均蔗莖產量均高于新臺糖22號(CK),每667m2蔗莖產量最高的是桂糖08-120,為8485kg,其次是桂糖06-2081,為7475kg,且兩者與對照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
表4 宿根蔗主要產量性狀試驗結果比較
3.1 各個品種(系)一新兩宿試驗綜合評價桂糖08-120 新植出苗率高,分蘗性較強,宿根發(fā)株好,黑穗病感染率低,梢腐病感染率略高于對照,株高及莖徑與對照相當,畝有效莖數及蔗莖產量均顯著高于對照。桂糖07-108 新植出苗率較高,分蘗性較強,宿根發(fā)株好,黑穗病感染率低于對照,梢腐病感染率略高于對照,株高低于對照,莖徑大于對照,畝有效莖數及蔗莖產量均高于對照。桂糖06-1215新植出苗率高,分蘗性一般,宿根發(fā)株好,黑穗病及梢腐病感染率較低,株高及莖徑與對照相當,畝有效莖數及蔗莖產量均高于對照。桂糖06-2081 新植出苗率較低,分蘗性一般,宿根發(fā)株較好,黑穗病及梢腐病感染率較低,株高與對照相當,莖徑大于對照,畝有效莖數多,蔗莖產量顯著高于對照。海蔗22號 新植出苗率較高,分蘗性一般,宿根發(fā)株較好,黑穗病感染率低,梢腐病感染較少,株高低于對照,莖徑大于對照,畝有效莖數較多,蔗莖產量高于對照。柳城07-150 新植出苗率較高,分蘗性一般,宿根發(fā)株較好,黑穗病及梢腐病感染率低,株高低于對照,莖徑小于對照,畝有效莖數多,蔗莖產量高于對照。
3.2 小結通過對6個甘蔗新品種(系)進行1年新植、2年宿根的品比試驗觀察,各參試品種(系)在柳州試驗點的宿根性狀綜合表現均優(yōu)于對照新臺糖22號,其中桂糖08-120、桂糖06-2081表現較為突出。各品種(系)的推廣應用還有待進一步開展大區(qū)生產示范試驗,鑒定其區(qū)域生產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