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鄲城縣實驗中學(xué)/閆趙玉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鹿柴》
人的心境,竟能淡泊至此了。
此時,他應(yīng)該是在獨坐。這幽冷空寂的山中,只有他一人,靜聽著潺潺的流水聲、簌簌的落葉聲、細細的微風(fēng)聲。他和這些自然的聲音,一同隱藏了起來。
俗人是不能至此的。而山的深處,卻驀地響起了一股人語,旋即隱沒了。如投在湖心的石子,泛起了一絲漣漪,又很快恢復(fù)平靜了。他長久不肯睜開眼睛看人世了,心似枯井,生了厚厚的苔蘚。
已是黃昏了,山中長無事。他看著那一抹夕陽從林梢慢慢渡下,返景的余暉投上斑斑駁駁的光影,陰暗的深林因此有了一份暖意。他捕捉到了這一剎那的幽美。像一頭在溪邊飲水的花鹿,扭轉(zhuǎn)頭回望黛青的山色,出岫的白云。倏地又躍過溪水,踏著地毯般柔軟的青苔,奔向叢林深處去了。
誰在遠古的崖壁上鐫刻奇跡?灼熱的鐵錘鑿破了香山的膚肌。行走在廣渺宇宙的羲和垂下手中的長鞭,靜靜流淌的伊河也沉默不語。
仰望著那一窟窟神像,皎潔如月般肅穆莊嚴(yán)。柔美線條縈繞著歲月的厚重積淀,寬闊臂膀承載著歷史的霧靄流嵐,風(fēng)霜剝蝕的軀體里挺立著不朽,坍圮灰暗的洞窯前擎舉著煌煌冠冕。
我絕不說旖旎、壯觀,它們早被重復(fù)了千遍萬遍。在無垠的光陰里,我只想依偎冰冷的古巖,掬一捧大佛腳下的黃泥與碎片。
還是讓我做洞穴里的一點余光吧,窺得工匠們不茍地雕刻時間。迸濺的火花點燃了夜的星繁,滴落的汗匯成黃河不竭的泉源。
還是讓我做峰巒上的一顆石子吧,以謙卑的姿態(tài)與諸佛交談。去傾聽這千余載的峽谷里,曾漂浮過多少虔誠的老船。
還是讓我做日光里的一粒塵土吧,沾染那輝耀千古的奪目璀璨。去守望瞬息萬變的時空里,盧舍那永恒的姿態(tài),拈花的笑顏。